灵菌红素的研究进展
生产的P G做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对芽袍杆菌具有 显著地杀灭作用。P G结构类似物具有显著的抗 Ti r-
hp o P co勺t s 等真菌的活性1, n P . 0 2 在临床测试中 , 表现 出对c ci y s 引起的一种地方性真菌传染病有 o d ci m o ,
良 的 愈 用 l 好 治 作 t。 l Z
3 p G对H 88 C。 5林 o。 89 的IS 为7 m l 经流式细胞分析, L 杭 菌作用 P 色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促进其D A G N 裂 解。进一步研究表明,P G可进人细胞内产生活性氧 从而呈现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促使其凋亡。 不同结构的P 细胞毒特性不同。 G引发铜离子 G P 诱导的双链 D A的裂解与其分子中A环的结构密切 N 相关, 完整的双毗咯环发色团结构是P G显现铜介导 的核酸酶活性的关键。当用芳烃类物质代替母体结 构中的A环或B环,将导致 P G类物质诱导D A断 N
收稿 日 期: 070一6 2 0一42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 0 0 4 5 0 研究生,微生物遗传学专业 9 1 卜)
‘ 通讯作者: 杨海龙 Tl 57 871 , 一a:h wu d4 e 07一 331 Em l l z・ un : 8 4 i y@ e c
万方数据
食品与药品
O dadD F o n rg u
2 )年第9 ( 07 卷第OA S期
药物 F 5 6 rP m c ,cc soi K 0 , aa yi yl p r n o nA ( s I CA CA y )是当前器官移植和治疗自 体免疫性疾病常用 的药物1 , ’ 这些药物具有很大的毒性。P 1 4 G的免疫抑 Ym m 。 7 等t G aa o 1 t 将P 的抗肿瘤作用归因于能促使 制活性与上述药物有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竞争性 H 和C一 ‘ l 的同向跨膜转移, 引起空泡型H一 T 酶 ( - 对抗研究表明,它与受体细胞的结合位点既不同于 + P V A A P s )解离,使胞液酸化引起凋亡。C si o c A T ae at l- y ,也不同于与F 56 aa yi的通常结合 l K o 及r m c p n A l等1 i 1 v 8 a 研究了P 对结肠癌细胞溶酶体内p G H值及 位点 F K结合蛋白。P G不抑制白介素 2( 一)的 I 2 L 细胞繁殖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P G促使溶酶体内 分泌,但通过抑制 I一 L2的信号转换而阻断其生物活 G色素抑制磷酸化并激活细胞质酪 p 升高, H 结肠癌细胞株H 2的繁殖被阻滞在G期, 性。研究表明,P T 9 , 支持了Y ma oo a m 等胞液酸化从而引起凋亡的观点。 氨酸激酶J K3 与细胞表面受体cm o 一 a t A 一, o m nyc i hn 但此观点备受争论, 其焦点是胞液酸化在细胞凋亡中 结合, 阻断c m n 一 a 的 o o yci 信号转换功能从而 m h n 表 能起到多大作用。 现出特效的免疫抑制活性r。因而, G是一种潜在的 ] s l P Me n 1 9 l 等「 i v 认为,P G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与 新型免疫抑制药物。 其核酸酶特性相关。由于P G富含电子而被氧化并还 P G能显著抑制由多克隆丝裂原P A和P H WM刺 原 C Z,引发铜离子诱导的双链 D u+ NA裂解 ,表现 激的人源T淋巴细胞及 B淋巴细胞的增殖 ,还能促 出细胞毒活性。 并用显微荧光技术研究了P 对D A 使 C nA ( G N o 伴刀豆球蛋白)刺激的脾细胞凋亡,但 的结合作用,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P G对铜离子 对脂多糖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 ( 只有浓度 诱导的D A裂解的作用。Sb m n n ’ N ur ai 等【从微球 较高时对脂多糖刺激的鼠源 B淋 巴细胞有抑制作 a a 0 , 菌 ( i 口o “ s. 分离出P M c cc : ) r P G结构类似物具有 用) 。表明此化合物能选择性地抑制 T淋巴细胞增 核酸酶特性及抗肿瘤活性 ,实验表明,此化合物能 殖,同时可诱导 人源T淋巴细胞株J k cn 发生 rt u ae s 有效地与 D A结合,并促进铜离子介导的 D A裂 凋 N N 亡, 及 制 离 迁 1, 以 抑 氢 子 移 ,。 67 , 解及膜脂质过氧化, 对鼠源淋巴瘤细胞株E 和人源 4 L P 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有效剂量为 G抑制T 慢性骨髓瘤细胞株 K 6 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 5 2 抑制 1 一 0 g g 此剂量对淋巴 0 3 m/ , k 器官没有毒性。临床 瘤细胞的增殖。 上将P G与C A结合用于解除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 y z ag 川 hn 等‘ 研究了P G对胰腺恶性肿瘤细胞株 应,作用效果好£, ’,对其潜伏期和临床应用有待进 9 H 88 89 的抑制作用, T法及细胞增殖实验表明, 一步的研究。 MT
灵菌红素 p ii n P )是一类天然红 (rdg i , G o os s 色素的总称, 通常都有3 个毗咯环 组成的甲 氧基毗咯
骨架结构,12 年由A a 等研究 S rt 99 m k r a生长时 eai
C 2 十 B 2等金属离子对P a ,K , a + + G的稳定性影响不 大, n 有使P z2 + G增色的作用, g 和M 2 G M2 + n 对P +
但也有学者认为,P G在菌体生长代谢过程中不起作 用,仅为大量初级代谢产物的溢流作用。 P G属于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甲醇和丙酮,不溶 于水,在极性较强的酸性和碱性水溶液中微溶,在
沉淀1 3 1 ;白光和蓝光使p G发生光解, 在红光和远红 光下p G则不会降解’ 4 ] 。 I P 的生物活性 G 1 抗肿瘤作用 . 1 Mot e等1 nar 5 n 1 的研究表明, G能诱导人结肠腺 P 癌细胞株D D 1 w一 0 L 一和S 6 及人胃癌细胞株H T 1 2 G 一凋 亡,对转移性肿瘤细胞株 S 6 0 w一2 更为有效,其诱
有一定的破坏作用,P Z b十可以络合 P G,使之成为
发现,包括 po iis ,po iisn 2 一 rdgoi rdgoi 5C, n m t yl r ioi M ) e e oyr ioi e cc p d i n( p ds t xp d i n a o ogs mh ogs 和 ucdl oioi U )等, ney rd i n(p p gs 是由 一些放线菌、 沙雷氏菌及其它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 1 具有抗 1 2 . 细菌、抗真菌、抗疟疾、免疫抑制和抗肿瘤等活性。 P G的产生在菌体生长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目 前尚有争 议,有学者认为P G的产生有利于菌体的生存竞争,
L 抗疟疾活性 4
裂的活性大部分或完全丧失‘ 川 P C6甲氧基的 , ,G 一 。 不同取代也会对其效力产生影响,当它被更长的烷 氧基取代时,活性会下降。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进行 的分子改造形成了新的P G衍生物, 其活性指数比母 体分子高出数倍【’ ’。 3
中图分类号: 9 Q3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一7 X 20)804一5 6299 (070 一070
P ge o P d oi o r rsn r i s o g n l
L T n一 nY N al gT N u U I O gu, A GH 一n,A GH a io m n l s e e zo U vs e zo 352, n (col L &E v n et Si csW nhu i r尔 W nhu 207 C i ) Sho o l n i f f e o r ac n , n ei h a A s a : r ioi ia eodr m t o twt a e oyy lr g rdcd y o Sr t s , bt c P d i n s s na e a l i m t xPr e n P ue b sm ea i P rt o g s c y bi e h h m i o e a- 配瓦 “t ad f t rat a肠闻io n as e 1ioi a v es h i1 ns P sv at t 肋柳 e n a wo eb e . g s h e r b 1 c c i su a rn ou r s ci y s e h C r i i i s v a o ga t t c s nu P e i l ii e v , i n i t a ai oc a il c i s t R et, f s e r e h r lon a t g ata r , t ct ad t a ia v e e ,e nyl or e hs vat P 心g s h s n b e l n m i n n m 硕a tt ,c C i o e a e l a c i i s r ci y i s t e r t o 皿tac ad i en u ns P sva v e 田d s h n r io n a snr s g tno. es Po o c r n o ur s e ti s 1r e o P g s d w l e i aetnAd c t n n m Pe i c t , e a ii c r d o i ir c an t i i n ri h t t ,i ti P dco s a dv oe trd fr ion sn d e n P r t s c r b a v ,r utnt s d e l m ntn oP d i iii o c i面s ae ei u o i t o i a n e P ” e c y u e o gs r tu d p . K y o s P d i i atac at ie; n uouP so ; v w e w r : r io n n c e cv i i 们 nsPr s n r i d o g s ; in r i ts r n ei e e
食品与药品
o da F o ndD g u r
20 年第 9 07 卷第 OA S期
灵菌红素的研究进展
刘同军 ,杨海龙 * ,唐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