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开发区”发展献计策——以湖北阳新工业园区为例摘要:县域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是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需要,也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力推动的结果。
湖北阳新工业园在“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的背景下兴起,在依托当地资源与劳动力等优势下逐渐发展起来。
虽然县域经济开发区促进了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投融资体系的建设,也成为县域招商引资的重点承载体,更是县域经济融入更大尺度空间经济网络的重要支撑平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湖北阳新工业园区在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工业布局、技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本文从湖北阳新工业园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我国县域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现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资金、技术与人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等方面给予建议与计策,从而促进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县域经济区位优势发展瓶颈绪论:在“加快中部崛起,加快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背景下,2002年,阳新工业园在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和知道下在阳新这块红色土地上建立了,10年来,工业园由当初的小小一块地方发展到今天由城北工业园和城南工业园两大区域组成,基本上引领阳新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巨大。
本文旨在进一步了解园区发展状况的同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从而针对当地具体情况,从产业结构、园区规划、企业建设、技术和人才引进、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计策,并且结合我国县域开发区的普遍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正文:1.阳新县整体概况1.1基本概况阳新县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土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个国营农场。
现隶属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
1.2自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阳新是湖北省的东大门,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及京九,北靠武黄,县城距武汉市120公里,黄石市60公里,江西省-九江市120公里,境内有2条国道(106、316)、4条省道,武九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水道贯穿全境,江河航运四季通畅,水、陆、航运便利。
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十分丰富,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之美称,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全省林业和水产大县。
阳新矿藏种类多,富藏金、银、铜、锌等金属矿藏,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等外生矿储量亦丰,具有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采煤县之一。
1.3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注:附表一数据来自黄石统计局注:附表二数据来自黄石统计局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黄石市全市常住人口为2429318人,而阳新县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县人口为827631人,占全市人口的34.07%,其中0—14周岁人口为176670人,占总人口21.35%;15—64周岁人口为592134人,占总人口71.55%;64周岁以上人口为58827人,占总人口7.11%。
而黄石市面积为4613.6平方千米,阳新县为2789.5平方千米,结合人口和面积比较,阳新县实为人口和面积大县,并且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1.55%,说明青壮年人口所占人口比重明显偏大,阳新县劳动力丰富。
而阳新县的财政收入的12%是靠广大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严峻,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另据阳新县政府统计,每年阳新县火车站在春节期间均接待约20万的外出务工人员,从一定层面说明阳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1.4县域经济稳中有进近5 年(即2006~2010 年,下同),阳新县年生产总值分别为68.75 亿、78.56 亿、96.47 亿、97.15亿、110.71 亿元,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分别为22.84亿、22.99 亿、32.26 亿、35.40 亿、41.29 亿元,年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7 951、9 020、12 002、11 635、13 468 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为2 583 、3 083 、3 660、4 029、4 559 元。
县域经济平稳上升。
近十年来,阳新县已形成了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泥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10.7亿元。
阳新县政府以“一主四推”为抓手推进阳新跨越式发展,”一主四推”即以思想政治建设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开发。
注:数据来源黄石统计局,黄石统计年鉴1.5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景色迷人。
有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仙岛湖,有全省最大的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是旅游观光和居住生活的理想场所。
1.6政策优惠,环境优良坚持诚信为本、环境立县的原则,努力打造软环境比东部更软、硬环境比西部更优的后发优势,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东风集团、华新集团、鸿骏集团、劲牌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阳新,投资创业。
1.7以人为本,教育大县阳新县共拥有5所普通高中,分别是阳新县第一中学阳新县高级中学(省级示范中学)、阳新县实验中学、阳新县蓝天中学、阳新县英才高中、阳新县兴国高中;2所职业高中,分别是阳新县广播电视大学、阳新县木港职业中学;1所中专,为亿达职业技术中学。
阳新县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近万名高考毕业生,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职业技术的职高生和中专生。
2.湖北阳新工业园简介2.1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阳新工业园区是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批重点省管工业园区,申报名称为“阳新县富池工业园”(鄂企企指字〔2002〕46号);2005年园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正式验收,2006年更名为“湖北阳新工业园区”(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66号公告)和(鄂政办函〔2006〕61号)。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富池、城北、城南和沿江经济带的“三园一带’格局。
城北工业园在2010年成功地被国家批准为“经济开发区”。
工业园区辖国土面积60.81平方公里,整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
2.2地理区位优越,劳动力丰富廉价注:阳新工业园大致位于阳新大道与兴国大道附近(来自谷歌地图)园区位于县城郊区,处于武汉1+8城市圈和黄石长江经济开发带,106国道横穿东西,武九铁路纵穿南北,大广、杭瑞两条高速在此交汇,富河内河直通长江黄金水道。
园区环山抱湖,地势平坦,金、银、铜、方解石、大理石、活性白土等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百万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更是得天独厚,适宜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轻工纺织等产业。
2.3产业布局分工明确目前已入园区企业6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外商投资企业2家、第三产业11家。
城北园区以轻工、汽配、机械、电子、冶金、物流为主导产业,代表企业有宝成鞋业、安达汽配、昂运铝轮、李裕碳素、帝洲矿业、鸿竣铝业、神力机械、宏洋电子、超捷物流等。
城南园区以化工、冶金为主导产业,代表企业有天源化工、泰鑫化工、农昴化工、华宝钢铁、瑞星化工、科生化工、华发化工、华丰化工、驰顺化工等。
2.4经济运行稳中有升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4.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4.8亿元,实现税收1.6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总额4.7亿元,其中外商投资3540万美元,省外境内投资2.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实现出口总额1200万美元,高新产品出口交货值8160万元。
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历年累计完成21.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7.2亿元,招商引资总额4.7亿元。
2.5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阳新县政府加大城北园区的建设投资,计划总投资1.98亿元完善园区供电、供水、排污、通讯、供气等五大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1.2亿元,其中投入1800万元完成供水及管网建设,投入2800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建设,投入5000万元完成道路、绿化带等建设,投入2000万元初步完成供气工程。
园区内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电缆、电力输送、污水排水等五大管网已显雏形。
园区已修建9条订道路,即1326米的宝成大道、944米的宝加路、617米的宝加西路、944米的宝加北路、500米的车站1071米批环路、600米纬环579米的经三路、581米的经四路等,与之配套的人行道、管网、路灯、绿化等工程同步完成。
累计完成拆迁户500户,迁移人口1500人,迁移坟墓4000多座。
2.6进园企业逐年增加在,类型多样一是原有项目:除原有富池园区和城南园区的企业,近年落户的企业有鸿竣铝业、天源化工、富博化工、晨天化工、李裕碳素、兴达矿业、帝州矿业等30余家。
随着后续项目的建设投产,园区已初步形成鞋衣制造、汽车配件、化工医药、机械电子、金属冶炼、建材水泥、农特开发等优势产业群。
在2010年我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阳新工业园区的宝加鞋业、安达汽配等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好评。
二是新建项目:2006年园区管委会成立后落户企业:宝加鞋业、安达汽配、远大医药、连永锰业、神力机械、宏准电子、江源塑业、恩洋机械、海利药械、朗天药械、超捷物流、天源化工、瑞新化工、农昴人化工等一大批企业落户园区。
其中投资规模过亿元的项目10余家:(1)世界500强企业—宝成鞋业,落户城北园区,占地665亩,总投资1亿美元,年产各类名牌鞋3000万双,产值150亿元,目前完成一、二期建设,用工15000人,该项目将建成世界第一大品牌鞋生产基地;(2)安达汽配,落户城北园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目前完成一、二期建设,该项目将建成年产各种工业衬套1亿只的国内最大工业衬套生产基地、年产1万吨的国内最大铝基复合钢带材料生产基地、年产50万件的船用内燃机轴瓦生产基地,同时将建有年产5000吨铝铸件的有色铸造厂,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3)标准化厂房,在宝成东、南两处,分别由三磊集团和九州集团投资,均投资2亿元,目前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计划今年底完工;(4)天源化工和泰新化工两家企业,均投资过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均超过2亿元。
3.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3.1园区土地纠纷矛盾突出2011年12月2日,东山村村民卢志明在新浪博客发表的一篇题为《阳新县大肆疯狂圈地,弱势农民的权益谁来保护》的文章引起了网络导报记者的注意。
博文中称,阳新县城北工业园区在未经审批和农民同意的情况下,以租代征占用农民土地,今冬以来,更是加大了圈占规模。
这只是阳新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过程中一个在媒体舆论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子,其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成为工业园区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