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高中音乐创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提升其音乐创作能力,丰富其作品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向“音乐之根”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真正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弥补学生在认识及音乐积累上的不足,使学生的音乐创作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创新能力音乐表现音乐素养“音乐是人类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音响艺术实现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把音乐创作教学付诸于实践,是当前音乐教学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构建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构建高中“音乐创作”教学,不是为培养音乐家的“音乐创作”教学,而是以“创作性的音乐活动”为主体,还有“即兴演奏”和“创造音乐”等音乐教学活动。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的内容。
高中“音乐创作”教学,绝不是拘泥于“创作”的名词概念,更不是注重“创作作品”的发表等,而是要重视“音乐创作”教学的本质特征——要使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象和感受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高中
“音乐创作”教学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
在歌唱、鉴赏、器乐等音乐活动中,应注重使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通过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不只是单纯的再现乐谱上的音符,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的再创作。
总之,高中“音乐创作”教学,就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创造性。
2、即兴创作的基本教学模式。
即兴创作的基本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挖掘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歌唱、演奏、欣赏、律动等)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即兴创作实践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音乐创作能力的教学活动。
即兴创作是音乐创作教学的入门阶段,只要引导得法,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
创作类型有节奏旋律问答、节奏重组、乐句填空等等。
3、课外音乐创作实践活动。
老师需作细致、深入、具体的安排和指导,它对于进一步发展特长生的艺术才华,培养特长生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是不可忽略的教育过程,体现了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创作类型有:为诗歌朗诵选配音乐、创作班歌及校歌、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创编“校园音乐剧”等等。
二、提升教师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目标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目标构成的。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提升教师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需要各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配合;需要以往知识和经验的引领;需要情感的体验;才能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1、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音乐创作课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创作的乐趣。
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音乐创作的资料,以音乐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展示内容不同、展示形式不限、可以制作课件、可以演讲、可以表演,围绕着音乐创作让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完毕要进行师生评价。
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从创作实例和音乐创作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有计划地自编了一些音乐创作的练习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较为简单的音乐创作。
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创设音乐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创作的快乐,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学习创作音乐打下了铺垫。
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恰当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值得一提是音乐创作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成性思维,使他们在成就感和自信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3、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实践。
音乐创作教学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感知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使音乐创作教学真正做到了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4、音乐创作不仅有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育人。
需要教师在与
学生的共同参与中以入情入理的介绍、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通过自己与学生的实践,共同体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育人。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音乐果然是音响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但更是创作的艺术。
三、反思与展望
未来是美好的,但是要基于努力的基础之上。
所以我要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学习。
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的路子,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我们的音乐教学将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能使音乐教师和从事音乐教育研究、指导的工作者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我区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提供参考;为我区的音乐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借鉴;期望今后能与更多从事音乐教育及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老师、同行们一道为我区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祖强著《曲式与作品分析》.
[2] 钱仁康、钱亦平著《音乐作品分析教程》.
[3] 童忠良著《基本乐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