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虹口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虹口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虹口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三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㈠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艺术世界的空筐结构(节选)①艺术世界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象纯粹数学一样,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

②大家知道,数学是2+3=5这样一门抽象的科学。

例如:“两头牛加三头牛等于五头牛”,“两棵树加三棵树等于五棵树”。

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正是从这类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了这样一个达四海亘古今、囊括宇宙万物的伟大的抽象公式:2+3=5。

它好比是说:“两只空筐加三只空筐等于五只空筐。

”筐子的“空”,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万物。

如果只能装一样东西,倒不出来,那数学的用处就极有限了。

③有趣的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也在于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空筐”,其中尤以音乐最为典型。

就是说在一切艺术中,当推音乐“空筐”最“空”,最具有弹性。

如果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就之一,在于他们分别提供了两个伟大的“空筐”:F=ma和E=mc2,那末,贝多芬的成就却在于他向人类文化宝库提供了好几个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的音乐“空筐”:《英雄》《命运》《田园》和《第九》这四部交响曲。

这些“筐”竟是如此的“空”,它们要求乐队指挥、演奏家和广大听众把各自的内外阅历统统放进去。

因此,有海菲茨的贝多芬,也有梅纽因和小泽征尔的贝多芬,同时还有张三、李四的贝多芬。

④20岁欣赏《命运交响曲》,同40岁重聆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如果你在这20年间,饱受事变,经历了坎坷人生的话——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正是因为音乐艺术具有“空筐”性质。

这种性质的音乐心理学基础,便是自由联想。

所谓“空筐”,正是艺术家为万千观众提供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爱因斯坦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不仅是指理论物理学和数学研究而言,而且也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素质。

可以说“空筐”是为想象力而设置的,“空筐”要求万千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再创作。

⑤诗歌的“空筐”的性质也是很显著的。

比如,李商隐的杰作《乐游原》便是一个典型的“空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有你的“夕阳”,我有我的“无限好”;也许,你的“夕阳”和“黄昏”,比李商隐的“夕阳”和“黄昏”还要丰富得多,这不仅不违背原诗的本意,而且正说明原诗的成功。

我以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如何,全看他创造了多少个“空筐”,李白、杜甫创造的“空筐”恐怕最多,最好。

宋朝学者张炎主张“词要清空,不要质实”乃是“空筐”说的另一种表述。

⑥大致来说,艺术分两大类:情节类和情态类。

前者的“筐”较“实”,后者则较“空”。

在一生中,我们至多只想把《福尔摩斯探案》这类小说重读三遍,可是在我们一生中,却可以把贝多芬的《命运》重聆一百遍。

( )类作品不特别要求观众(读者、听众)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主动地进行再创作。

与此相反,文化素养较高者,因为他在这类作品中发现了一个驰骋自己想象力的广大空间,发现了一个可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广大世界。

1.下列对“空筐”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是艺术世界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B.“空筐”性质不是艺术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而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最重要的素质。

C.“空筐”是艺术家为万千欣赏者提供的调动想象力的空间。

D.艺术家创造的“空筐”的多少和好坏决定了他的艺术成就的高低。

2.请填出第⑤段横线上的古诗句。

(2分)3.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分)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括号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①或者说,它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情节②因为前者属于情节类作品③而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④而后者属于情态类的艺术,具有恒听恒新的性质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5.第⑥段中西安后续两个空格分别应该填入□□。

(2分)A.情态类艺术作品B.情节类艺术作品6.根据“空筐”理论,请举一例谈谈应该如何欣赏情态类作品艺术?(5分)㈡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赵鑫珊①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

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②结论是: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

自娘胎里,婴儿的心脏是被母亲的心跳起搏、激活的。

在心跳和谐共振的基础上,母子之间已奠定了生理、心理(情感)交流的雏形。

人成年后,从母亲怀抱走近充满矛盾、冲突和处处是陷阱的外部世界,便经常在潜意识林立回忆当年母亲的心跳。

那心律,永远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

因为在娘胎里,我们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更没有忧患。

这便是人依恋母亲的生理基础。

非常本能,根深蒂固。

③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的心跳的冲动。

旅游的冲动,也是潜意识渴望返回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来自那里。

不管你今天是总统、董事长,还是小学教师或外地民工,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无一例外。

④一阵清凉的风,掠过河边的山谷,吹动一大片枫树林中的叶,发出沙沙声,那正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雁荡、华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山光水色,猿声鸟啼,依稀在耳,同样是她的心在跳,那么亲切、祥和、安康!⑤你也许会说:“不必特意跑到雁荡山、黄山去听猿声鸟啼吧!我们家鸟笼子里就有一只黄莺,每天早晨它都叫,叫得好听极了!”⑥“不,笼子里的鸟叫是被人扭曲的大自然母亲的心声。

它不叫还好,一叫,我就想哭。

把大自然关在笼子里是现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当代世界危机的的总根源之一。

”我回答。

⑦有好几次我住在宾馆里。

初冬,不算冷,但暖气已烧到25℃。

一切都是封闭式的。

我觉得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里面的空气、地毯、化学制品的墙纸……我想呕吐。

我终于逃了出来。

一回到外面空气中,原先的压抑和胸闷感便烟消云散。

尽管上海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居然还有这般疗效、功效,要是回到雁荡山、黄山,其疗效可想而知。

⑧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有许多东西对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济、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气、席梦思……这种生存环境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人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却长达几百万年。

从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进化到今天,也有一百万年的漫长时间。

几十年比一百万年,怎不觉得突然、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迅猛发展,人性跟不上,骨子里适应不了变异的生存环境,因为那不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⑨不错,人性也是进化的。

但进化速度极缓慢,一千年前后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然,我们就读不懂唐诗。

迅猛发展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几乎在日夜拖着人性拼命向前奔跑。

人性觉得很累,颇有心力交瘁之感。

于是出外旅游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⑩有一回,朋友请我去新锦江顶层旋转餐厅吃夜宵。

桌上点燃着蜡烛,烛光很柔和,缓解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给人以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

农业文明约有一万年的历史。

人性更亲近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所有这些离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很近很近。

○11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出于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后者似乎更有意思。

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为因为几万、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打猎归来,就是在草地上烤野猪、野鹿、野鸡的。

今天的旅游者喜欢野餐,点燃篝火,正是在潜意识层对大自然母亲心跳的一种追忆方式。

○12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清结,永不散的结。

○13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心跳的冲动。

7.请从结构角度,分析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8.请从表达角度赏析第④段。

(3分)9.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10.请概括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原因。

(3分)1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A.第①段写生理学家的实验是为了证明母亲的心跳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

B.不论你从事何种工作、有何身份,都有渴望旅游的冲动。

C.第⑦段运用衬托,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内心的抚慰以及对身体机能的治疗作用。

D.第⑧段列举数字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近几十年生存环境异化,人性无法适应。

E.农业文明是更亲近自然母亲的文明方式,作者倡导回到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

F.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深沉的情感。

12.请联系全文,分析标题的作用。

(4分)㈢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⑵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⑶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⑷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⑸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⑹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⑺博观而约取,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稼说送张琥》)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即事【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

(1分)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由近及远描摹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D.全诗以质朴清新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诗风格相近。

16.赏析作品的颔联和颈联。

(4分)㈤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①陆九龄,字子寿。

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

②登乾道五年进士第。

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

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

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

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

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

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

”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③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