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化 学 需 氧 碱性高锰酸钾法 量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17378.4—1998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GB17378.4—1998 度法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17378.4—1998
GB17378.4—1998

亚硝酸盐—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 GB17378.4—1998 氮、 光度法 锌镉还原法或镉柱 硝酸盐—氮、 GB17378.4—1998 还原法
水深
测深仪法 或 测 深 绳 GB12763.2—91 法 目视法 目视法 GB17378.41998
风向
风速风向仪 GB 12763.2—91 测定法
干湿球温度 GB 12763.3—91 计测定法
透明度 海况 风速
气温
GB 12763.2—91 气压
空盒气压表 GB 12763.3—91 测定法
粪大肠杆菌 弧菌数量
异养细菌总数 叶绿素a 浮游植物 总氮 总磷 挥发酚
发酵法 平板计数法
平板计数法 分光光度法或荧 光法 计数法 碱性过硫酸钾氧 化法 过硫酸钾氧化法 4-氨基安替比林 分光光度法
GB17387.7 参见附录A
GB17387.7 GB17387.7 GB17387.7 参见附录B 参见附录C GB17387.4
海洋污染物监测 1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
流程图
现场勘察.污染源及历史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染调查

生物学调查
监测项目确立与方法的设计的确立
制定监测方法
水样底质等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1)现场勘查与和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1)工矿、企业的自然条件。 (2)生产原料及产品种、性质等 (3)污染历史与治理状况; (4)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污量。
海洋监测体系如下图: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 测中心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 总站
国家海洋局(北海、秦皇岛、大连、烟台、青岛、天津)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丹东市海洋环境预报、营海市环境监测、盘锦 市海洋环境监测、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 中心 (秦皇岛市海洋监测、唐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沧州市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2)监测项目确立及监测频率与 时间
水文气象
1 检 测 项 目
2监测频率与时间
水质
沉积物(选测)
生物(选测)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4次,监测月份为3月、5月、8月和10月。 沉积物监测一般每年1次,监测月份为8月。 生物监测一年监测1次,监测月
(3)水样.底质等的采集、运输及预处理
水样采集
海洋污染以河口、沿岸地段最为严重。因此,除在河口、沿岸设点外,还可以 在河流入口的中心向外半径10~30km区域设若干横断面,并在每个断面上每隔~ 10~15km设一个采样点,且要采集不同水深的水样。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化学需氧量 pH值
氨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活性磷酸盐 硅酸盐 汞(Hg)
碱性高锰酸钾法 pH计法
次溴酸盐氧化法 镉柱法或锌镉还 原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 光光度法 磷钼蓝分光光度 法 硅钼黄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选测 必测 选测
沉积物监测 项目
总汞、镉、铅、铜、砷、油类、DDT、多氯联苯、 硫化物、有机质、粪大肠杆菌
异养细菌总数、总磷、总氮、底栖生物
②.海洋区监测频率:a.常规监测,水质监测每月一次;沉积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b.应急监测 2水样.底质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
3.分析方法 1.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六六六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B17378.6—1998 GB17378.6—1998 GB17378.6—1998
无火焰原子吸收 GB17378.6—1998 分光光度法
多氯联 气相色谱法 苯
2海水增养殖区监测
1.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的确定
必测

检 测 项 目
水质监测 项目
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pH、溶解 氧(DO)、盐度、无机氮(氨盐、硝酸盐、亚硝 酸盐)、活性磷酸盐、油类、叶绿素-a; 总氮、总磷、汞、镉、铅、铜、砷、硅酸盐、弧 菌数量、异养细菌总数、浮游植物、挥发酚
二、海洋环境监测方法
(一)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二)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一)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1 水文要素监测主要有: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波浪、水色、透明
度、海冰、海发光等观测 其观测方式:①大面观测; ②断面观测; ③连续观测。 一些海洋要素的观测方法 项目 表层温度 深层温度 密度 监测方法 直接测量 深层温度计法.颠倒温度计法等 数值计算法
南 海 区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2. ,国家海洋局新组建了全国立体海洋监测网。该网是利用卫星、 飞机船最近舶、浮标(包括锚定浮、 ARGO浮标、漂流浮标)、岸基监测站 平志愿团等手段构成的海洋监测立体监测系统。任务是对我国管辖的全部 海域时性监测监视。该系统再近岸、近海、远海和远海监测区域以及主要 海洋功能区,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监测,并对海洋赤潮、风 暴潮、海上巨浪、海冰以及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视。如下 面的卫星遥感系统:
监测项目
水温
分析方法
水温表法
引用标准
GB17387.4
监测项目
镉(Cd)
分析方法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引用标准
GB17387.4
盐度
透明度 溶解氧
盐度计法
目视法 碘量法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铜(Cu)
砷(As) 油类
火焰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17378.6—1998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1998

铅 砷 汞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17378.5—1998 硫化物
离子选择电 极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B 17378.5—1998
GB 17378.5—1998 GB 17378.5—1998
盐度
光学测定盐度法.比重测定盐度法.声学测定 盐度法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主要为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
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总氮、总碳。其一些监测方法如下图; 一般包括溶解氧(DO)及其饱和度、总碱度(AIK)、活性硅酸盐(SiO3-Si)、活 2.1海上污染物的来源 性磷酸(PO4-P)、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铵盐(NH4-N)、氯 海洋污染 化物、总磷(TN)、总氮(TN) 、总有机物 (TOC)、溶解有机碳(DOC)。
国家海洋局(南通、上海、宁波、温州、闽东南、厦门)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
(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中心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嘉兴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舟山市海 洋环境监测预报、泰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温州市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北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 抚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大连、莆田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泉州 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漳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环境 中心 国家海洋局(汕尾、珠海、北海、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北深圳市、赣州市、汕头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 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广州省茂名市、湛江市)海洋与 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无火焰原子吸收 GB17378.5—1998 滴滴涕 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法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5 GB 17378.5 多氯联 笨
四、生物质量监测
石油烃 荧光分光光度法 GB17378.6—1998 砷
原子荧光分光光 度法 GB 17378.6
总汞 镉 铅
原子荧光分光光 GB 17378.6 度法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17378.6—1998
2.沉积物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汞(Hg) 镉(Cd)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监测项目
硫化物 有机质
分析方法
GB 12763.3—91
风速风向 GB 12763 仪测定法
表层水温表 GB 17378.41998 法
天气现象 目视法
水温
二.水质的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监测项 目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盐度
盐度计法
GB17378.4—1998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
GB 17378.4—1998
北 海 区
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 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山东省海洋监测中心
(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滨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东阳市海洋环境 监测预报、山东省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 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日照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国 家 海 洋 监 测 中 心
海 东 区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 监测中心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 业资源监测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 监测中心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 境监测中心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7378.4—1998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1998
氨—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