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的方法
一、诗歌意境的概念
意境:
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幅什么意境?
二、常见的诗歌意境种类
概括诗歌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诗歌意境如下:
孤寂冷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瑟凄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恬淡静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恬淡温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旷达开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常考题型: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本首诗作赏析。

四、诗歌意境解题思路(答题技巧)
答题思路:
1.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
2.描述想象的画面,
3.分析诗中的感情。

语言组织形式:
这首诗描写了……意象(景物),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情感。

五、典型例题分析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意境?
课后练习巩固
0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02. 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03.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桂云帆济沧海。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0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05. 阅读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回答下列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旅馆寒灯独不眠”呈现出怎样的意境?(用一个词语回答)
(2)诗人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