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阅读拓展课教案1

最新阅读拓展课教案1

近几年,现代文阅读以考查散文阅读为主,其中又以叙事散文为 主,抒情散文次之。散文阅读以考查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为 主,其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体体验这部分内容有所增加。
基础信息:
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
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 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 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 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 关键。
一、中考信息: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散文阅读分值在20分左右,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B、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
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C、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 段落抒情议论句 点明段意,结尾抒情议论句 通常点明 中心。(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D、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性
C、以中心事件发展历程为线索。
D、以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认识发展为线索。
二、整体把握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精品文档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 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 表达主题 的思想轨迹。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 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重第一感觉!
1、理解中心思想(主题)
A、从文中标题入手: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
精品文档
年级
主备:
课题
阅读理解一•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阅读理解相关的中考信息
2.获取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盲目阅读与答题的情况中,阅读理解应从教授阅读方法入手
教学重点
获取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获取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串讲和练习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 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 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
格品质为中心。叙事的记叙文以事件的社会意义为中心(通常也引申 到对人物的评价上,因此关注”人”是概括段意、文意的关键)。
E、 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中考不涉及):
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 的写作意图,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情况。(任何时Hale Waihona Puke 的作品阅读都需要关注此点)
2、理解文章结构
A、纵向结构: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过程
B、横向结构:按事物的空间关系或事物的不同方面安排材
C、纵横结构:总体上采用横向或纵向,局部采用纵向或横向
3、划分段落层次
A、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一一抓住关键词
B、按故事的情节发展划分一一抓住转换处
c、按地点的变换转移划分一一抓住转地处
D、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抓住变化点
E、按事件详略安排来划分——抓过渡句段
4、把握线索
A、以时间、空间顺序为线索。
时间:具体时间:如中午、2008年、15分钟等。
间接时间:如旭日东升、夜幕降临、黄昏时分等
笼统时间:如古时候、从前、很久以前。
空间:地点的变换、经常出现的地点、同一地点观察角度的变化。
B、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关注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关注人物的心理历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