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写作素材高三语文写作素材积累2006-5-18十问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12月18日,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宗道辉、张庆君、张怡宁、丁立国、邓中翰、盘振玉、吴维洲、毛建东、阿迪力·吾休尔、陈丹当选。
这十名从亿万中国青年中脱颖而出的杰出者,是什么样的梦想将他们引向杰出?他们曾经历过怎样的奋斗和困厄?他们现在怎样看待自己的“杰出”?光荣时刻他们最感激的人是谁?他们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同行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他们自己设定的新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本刊记者在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我们希望不仅能给读者以启迪,更给大家以激励,在杰出的峰巅上今天站着的是他们,明天站着的或许有一个就是你!宗道辉:培养更多更强的战斗英雄宗道辉:广州军区某部班长,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记者:您如何定义“杰出”?宗道辉:我个人欣赏黄继光那样的杰出榜样。
当时炮火隆隆,他肯定动过脑子的:如果堵住枪眼能赢得战役的胜利,那就去堵!我喜欢大无畏又有智谋的英雄。
记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您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是何时?是如何走过来的?宗道辉:每次困难都不容易解决。
当兵前我在家是受宠的老幺,要变成海陆空样样行的优秀兵,蜕了几层皮;我只有初中文化,至今探索了7种新的战法训法,编写了11本教材,取得了9项革新成果——这个过程压力巨大,我的读书笔记就有20万字,几乎从不娱乐……但是每次取得进步,辛苦就烟消云散,那种成就感让人非常知足。
记者:在您所处的行业,个人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最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宗道辉:优秀的士兵,首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真正上了战场,万一最后只剩下你坚守阵地呢?其次,知识全面,有自主性。
我鼓励兵们自己选择场地、确定航线,因为战场上面临的都是突发情况;第三,我个人喜欢“跳”一些的兵,太沉闷不好。
有些“坏”兵挺聪明的,稍加引导,就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热情,就像小兵张嘎一样。
(笑)记者:您觉得今天的青年人具备哪些特质,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这些优缺点会给工作事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怎样克服?宗道辉:以前的兵“武夫”多,有事就爱比划一下。
现在不同了,你拉一个兵去比划,他会说,我是法律系的大学生,咱们讲道理!不过,老兵特能吃苦,那时我掏厕所都不眨眼睛,可是现在的兵们娇气,一点事儿就叫苦连天。
现在兵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如果能把老兵的吃苦精神也学到,势必前途远大。
记者:现在许多年轻人渴望“当大款”“当大官”,或者渴望像李宇春一样一夜成名,他们认为这才是杰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宗道辉:现在新兵们也有这种浮躁心态。
他们只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
能够一夜成名,就像中了500万彩票,是偶发性事件,要将偶然变为必然,必须不断磨炼自己。
记者: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在您成长的过程中,对您激励最大的人是谁?宗道辉:最感谢组织。
那次我担负检验某新型装备性能的任务,正碰上狂风暴雨。
当我把高度下降到危险米数,指挥员命令不能再降!我想的却是:高度每降低一米,就能在战场上更有效地避开敌雷达搜索,提高生存能力。
指挥官就着急了,再三强调:一切以你的安全为重!当时,心里真的很温暖。
我也感谢我的家人。
我爸曾经因病昏迷三天三夜,却不允许家人告诉我,怕我分心。
他们总是给我最大支持。
记者:可否对您的同行说点儿什么?或者有什么经验要与他们分享?宗道辉:他们同样优秀,有的同志基于工作隐密性不能走到前头,我更幸运而已,我是代表整体获得荣誉。
我希望地方青年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来不来当兵,在哪个行业干,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誓死保护祖国,全力建设家园。
张庆君:航天人攀登的高峰就是我的高峰张庆君: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
记者:您如何定义“杰出”?张庆君:以前对杰出的定义是“做得比别人好”。
现在从事了航天事业,这是一个需要集体智慧才能做好的工程,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真正的“杰出”,不仅仅是“自己做得更好”,同时你要能够让所在的集体发挥最大的功效,承担起社会和历史的责任,说小点,是把自己负起来的这部分责任完成,说大点,是要带着更多的同龄人共同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为中华民族奋斗。
记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您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是何时?是如何走过来的?张庆君:1993年我踏进航天科技大门的时候,国家载人航天刚刚起步,从方案的论证到初样各项飞行试验,我参与了整个过程,但最难的是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那是一段最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光,如果不是老专家、老同志们无私地将他们的经验传给我们,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这十多年时间我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记者:在您所处的行业,个人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最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张庆君:热爱。
你要从心底喜欢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够坚持下来。
我们从事的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也是重要原因,这就要求从事航天事业的人具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素质和“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心态。
记者:您觉得今天的青年人具备哪些特质,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这些优缺点会给工作事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怎样克服?张庆君: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我曾了解过一些年轻人的感受,最大的体会就是今天的青年和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一样具有爱国主义的素质,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向上的动力源,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今天的青年人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机遇很多,但同时竞争者也很多,这就更需要他们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记者:现在许多年轻人渴望“当大款”“当大官”,或者渴望像李宇春一样一夜成名,他们认为这才是杰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张庆君: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杰出”,标准不是看他从社会获取多少,而应该是看他为社会贡献多少。
对这样的现象,一个青年人,首先自己的内心要平静处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而不是盲目随大流,认同这样的标准。
记者: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在您成长的过程中,对您激励最大的人是谁?张庆君: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他们无怨无悔地全力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总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和帮助。
对我激励最大的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为大家舍小家,勇于开拓”的精神一直是我的人生标尺。
记者:可否对您的同行说点儿什么?或者有什么经验要与他们分享?张庆君: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得到更快的成长;志存高远,行于足下才能一点点接近人生的目标。
张怡宁:希望2008年奥运会能拿一两块金牌张怡宁: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先后在世界大赛中夺得金牌40多枚,囊括了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杯冠军。
记者:您如何定义“杰出”?张怡宁:以前的理解是在自己的领域能够获得最高荣誉就是杰出。
现在当我达到事业的一个巅峰后,对“杰出”的新认识是,“杰出”不只是成绩上的,还应该包括境界上的,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战胜自己,挑战自己。
记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您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是何时?是如何走过来的?张怡宁:从2000年到2004年这四年的路走得比较艰辛,总感觉乒乓球给自己的空间太小了。
虽然也拿了很多冠军,但总是达不到自己想像的成绩和境界。
几次与世乒赛单打冠军失之交臂,别人可能感觉你已经很好了,世界排名第一,可是我对自己要求挺高的,有点“恨铁不成钢”。
最终靠信念走过来了,一定要相信自己,不管什么时候,坚持最重要。
记者:在您所处的行业,个人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最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张怡宁:我想应该包括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两方面。
打乒乓球的很多人都是天才,但不是人才,天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后天不努力最后多是昙花一现。
我不想昙花一现,所以很早就知道要在刻苦方面去加强,去修成人才。
记者:您觉得今天的青年人具备哪些特质,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这些优缺点会给工作事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怎样克服?张怡宁:在中国乒乓球队,与前辈相比,现在我们技术更全面、完善,也更先进,但相对扎实程度不够,用脑和钻研方面可能不如我们的前辈。
记者:现在许多年轻人渴望“当大款”“当大官”,或者渴望像李宇春一样一夜成名,他们认为这才是杰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张怡宁:其实我本人不太喜欢当名人,不喜欢人家在电视里看到我,但现在没办法,这是我的事业,我不是为了名去争,而是争这口“气”。
记者: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在您成长过程中,对您激励最大的人是谁?张怡宁:要感谢很多人。
教练、父母、包括支持我的球迷。
在网上看到很多球迷给我留言,在不知所措的时候,觉得还有那么多人支持我,给了我很大动力,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
对我激励最大的人是我的教练李隼。
我们在一块儿大概有十年了,我们之间非常了解,配合得也很默契。
他既是教练,又像父亲和朋友,甚至可以当医生:心理医生和按摩医生,这些角色他做得都不错。
记者:可否对您的同行说点儿什么?或者有什么经验要与他们分享?张怡宁:想跟他们说的是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后悔,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去追求事业的最高峰,不要浪费时间。
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去顶一顶,咬一咬。
坚持就是胜利。
丁立国:杰出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丁立国: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
记者:您如何定义“杰出”?丁立国:就我所获得的荣誉看,杰出是社会对你工作的一种认可,对你为当地民众所作贡献的一种嘉奖,对你做人的一种尊重。
记者: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您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时刻是何时?是如何走过来的?丁立国: 2000年,我正在事业的波峰期突遭车祸,致颈椎骨折,在病床上躺了100多天。
这100多天使我学会了思考,事业、财富、成败、家庭、朋友……我开始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去重新定义它们,当我休息一年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我给员工们开的第一个会就是:我们该怎样理性地面对未来。
记者:在您所处的行业,个人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最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丁立国:首先要执著;其次要修为自己的品德,以什么来立世成名?那就是做人,时刻把做人放到第一位;最后要专注,即定位要准确,要专注做好专业事情。
记者:您觉得今天的青年人具备哪些特质,优点是什么,不足在哪里?这些优缺点会给工作事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怎样克服?丁立国:今天的年轻人显然比我们更幸运,他们处在盛世之中,生活环境、受教育机会与条件、成长背景等等都是历史当中最好的时刻。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自然见多识广,脑子快,想法多,也更躁动。
他们大多很自我,比较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融入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
这样的一些特质,假如是在顺境中会有所成就,在逆境中可能就会很脆弱,所以我想他们该加强自我调整能力。
记者:现在许多年轻人渴望“当大款”“当大官”,或者渴望像李宇春一样一夜成名,他们认为这才是杰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丁立国:杰出不是阶段性的,要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