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近代西方文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0高考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近代西方文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02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1▶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1)经济上: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2)政治上: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强国。

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早期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托马斯·霍布斯、洛克等人,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考点2▶从通史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政治制度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英美日益完善代议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国际政治格局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美、德等工业强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格局(续表)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考点3▶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着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

工业化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后各类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考点4▶工业革命与思想、文学和影视艺术发展的关系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1)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促使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2)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研究成果,现实主义绘画和印象画派出现。

(3)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宏的歌剧,等等。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它满足了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考点5▶近代科技与思想解放的关系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思想,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促使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018·全国文综Ⅰ,342018·全国文综Ⅱ,41(2)2017·全国文综Ⅰ,332016·全国文综Ⅱ,332016·全国文综Ⅲ,332016·全国文综Ⅱ,40(1)2016·全国文综Ⅲ,40(1)2015·全国文综Ⅱ,33轮考点(轮流)近代的科学技术2019·全国文综Ⅰ,342015·全国文综Ⅰ,41近代的文学艺术2019·全国文综Ⅲ,332018·全国文综Ⅱ,342016·全国文综Ⅲ,341.(2018·全国文综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关于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技术、市场等视角观察的,而后来有研究者从政治前提和“煤铁资源”等视角来研究,拓展了传统研究的视角,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包含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比较,C项错误;材料中均是研究者的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哪种更可信,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全国文综Ⅰ,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技术的发明创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万能蒸汽机”的改进过程看,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先是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后来又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由此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瓦特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而非科学理论的突破,故排除B项;C项中“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D项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答案▶A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1对史学常识类问题接触较少,对主干知识缺少深层次挖掘容易失分仔细对比,回归常识。

学生易错选C项,认为所列的研究中确实少了对其他国家的观察,实际上题干在描述英国的优势时就已经暗含了对比,所以应排除C项。

对于史学常识类问题,自2009年高考以来就一直存在,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常识、立场等角度分析,仔细甄别选项中的错误(续表)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2因题干中工厂主资助等结合关键词理解材料大意。

解题时注意材料强调的过程变化即蒸汽唧筒抽水——单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次要信息而忽略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实际上是材料分析能力的欠缺结合关键信息“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不难得出答案。

同时注意过于绝对的说法“取决于”“依赖于”“各阶层广泛参与”往往是错误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

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摘编自王红《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典型例题】(2019·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9世纪30年代,巴尔扎克发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明白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对欧也妮的求婚是为了他的财产,但加以利用。

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让女儿签署文件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批判了拜金主义的风气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金钱的崇拜,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风气对人的异化,不是政治腐败,排除A项;材料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不是专制体制的腐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C项。

答案▶ D对点训练考点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

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工业生产领先欧洲B.实行殖民扩张政策C.掀起反封建的浪潮D.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各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英国担心法国过于强大会影响自己的欧洲大陆霸权和海上霸权,如何控制法国大革命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心议题,故选C项;当时工业生产领先于欧洲的是英国,故A项错误;当时法国正在进行大革命而不是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2.1875年宪法的分权设计如下:立法权分为元老院和五百人院,立法创议权归五百人院,法案经五百人院讨论通过后送元老院审批,由元老院审批后颁布。

元老院有权通过或拒绝批准五百人院所提交的议案,但不能对其进行修改。

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实行分权制衡的体制B.代议制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地步C.五百人院的权力超过元老院D.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解析▶材料“立法创议权归五百人院,法案经五百人院讨论通过后送元老院审批,由元老院审批后颁布”说明法国当时实行分权制衡体制,故A项正确。

1875年,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完美无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元老院的权力大于五百人院,故C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