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考前指导
(一)选择题的基本要求一一先辨对错(还原知识),再扣题意(还原材料),抓中心、主旨、总意向,找关键词、句,注意把选项与题干连起来读,看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1.自信心和细心,不闪题,把四个题肢都看完后再下笔.
2.要圈出审题角度和材料有效信息,哪一本教材哪个板块,把握材料主旨,注意材料最后问了什么
3.特别注意逆向选择题:是“不正确的是”或者“错误的是”,谨防各式陷阱,注意变式易错点
4.漫画题(先看标题,再看人物的语言、动作,是褒义还是贬义)、逻辑推导题(首尾判断法,从什么开始,最后导致什么结构;中间主要是知识链的衔接),曲线图像题,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该题目的理论支撑。
5.使用排除和排异法。
对拿不准的选项,还是相信第一印象,答案不要轻易改动;带绝对意思的选项一般不选;对于不确定的做好标记,但要先选好答案,避免涂卡时错位,有时间的话进行复核。
(二)主观题
1.审题第一位。
首先审设问: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类型、问题内容、主体、总指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办、如何认识、依据、原因、意义、影响等)。
注意设问中含两个小问上面,最后检查一下是否符合答题范围。
其次审材料,高考材料一般句句是黄金,要认真提炼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甚至标点符号如“分号”,当材料难以与书本知识对接时,可以通过提取知识库中相关内容反过来去套材料。
对指定范围的设问要把知识细化,挂靠材料逐一分析,选择几项解决某一问题或者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的题目把最确定的写在前面,后面写些不确定的。
对无从下手的试题学会“抄”的技巧,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
2.不能错位(区域)答题。
3.精准使用政治专业术语组织答案,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
主干知识写在醒目位置,先主干再从属,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原理方法论表述规范,答案要分层分点标号分行。
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发现踩分点。
4.合理用时,不会的题不要卡在心里,不要停留太长时间,选择题做完后就涂,把最没有把握的题留到最后做,克服前松后紧的节奏,尽量多写,卷面饱满。
5.几类题型:
(1)图表题:
要读全信息,三看(标题、内容、附注),两比(纵比变化、横比差异),不漏读表注,从现象深入本质(说明什么实质问题),考虑表格联系,要根据材料对症下药。
提醒:(1)勿漏横比(2)勿忘提升(3)勿忘附注(4)通读各设问,注意其联系。
(2)评析题:
要有对说对,有错说错,片面或不足要补充,逐一分析辨点,条理要清晰。
(3)意义类:
答案特点必须用“有利于”开头,适当每点第一句先说依据,注意多角度说明意义。
(4)认识类:
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全面阐述。
(5)建议、措施类:
即如何,启示,怎么办,建议等等:注意多角度,尤其是主体角度,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般从国家、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角度,政治生活从公民、政府、党、人大、政协、村委会居委会等。
(7)时事评论题(政治小论文):
一般是综合书本知识对某一主题展开时事评论,围绕论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等维度上全面分析和论证问题,知识点加材料分析;辩证看待,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6.以上仅供参考,高考创新试题较多,要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变通能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被老师平时的套路完全框住。
小结:主观题答题公式:课本观点(哲学的:原理+方法论)+材料观点+时政术语十你的思考+解题技巧,宏观、中观题要从多角度思考,微观题要答详细具体,要挖深。
注意时间安排,尽量写,不留空白,123456点,认为重要的观点答在前,次要的在后。
(三)考试时,遇到熟题或容易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仔细市审题,看看有无陷阱,如果是熟题,搞清楚该题的情境、设问是否与你即象中的相关题目完全一致,如不一致,区别何在?这一点至关重要,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这道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不可思维定势、教条式迁移。
(四)考试时,遇到生疏或较难的题目,怎么办?
答卷时,应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建议:对较难的选择题,经过适当的思考先行选择,有可能再做行细分析;较难的主观题可先跳过,回头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