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强国之路

中国近代强国之路

中国近代强国之路
集成电路三班
2010032030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在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人物,例如恭亲王奕、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闽浙总督左宗棠、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之洞等等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目的。

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从洋务运动中诞生,洋务派还兴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用工业,以及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洋务运动的失败:
1.中国统治者一直自视为世界的中心,采取了“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

2.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军事力量差距很大,军事装备落后。

3.由于思想的封建性,接受外来先进的技术很慢,甚至还盲目排斥,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只有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
5.洋务运动没有根本上的改变,仍在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

洋务派官员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而是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维新变法
1898年6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是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光绪帝颁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受到打压最终戊戌变法失败。

内容:
1 政治方面:
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求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是,严禁官吏阻隔。

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实物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 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工农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局。

3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开设海军。

4 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该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
开设海军。

戊戌变法的失败:
局限性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
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
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
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
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
规模地开展
起来。

辛亥革命的意义:
• 1.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
史的前进。

•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
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
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
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
伟大的转折。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
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形成历史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形成历史,是因为它能“胜任”形成历史的任务。

但是对存在于现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国家而言,命运问题不是国家的理想任务或理想结构的问题,而是国家内部权威的问题,这种内部权威归根结底不能靠物质手段来维持,只能靠对国家效力的信念——朋友的和敌人的——来维持。

决定性的问题不在于详细拟定宪法,而在于组织一个健全的,实际工作的政府;不在于根据“公正的”原则(公正的原则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阶级形成其本身的合法要求这种观念而已)分配政治权利,而在于整体的有力的节奏(所谓有力就是一匹拼命奔驰的赛马在
接近终点时,肌肉和腱的运动是有力的这种意义而言的),在于那种甚至把坚强的天才都吸引进共振的节奏;最后,不在于任何与尘世无关的道德,而在于政治领导的稳固,坚定和优势。

民族的地位,历史等级的生活象征。

他不仅区别内部历史的政治事件的主体和客体,而且也区别(这尤为重要)外部历史政治事件的主体和客体。

国家已经沿着从封建联合到贵族国家的前进道路战斗,并赢得了它的各项权利。

在贵族国家中,等级只是和国家互相联系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国家只是在关系到等级时才存在;但另一反面,事物的性质却是这样的:只有当民族是按阶级排列的时候和到了民族是按阶级排列的程度,政府才同被统治的民族相遇。

每个人都属于民族,但只有中坚分子才属于阶级,而且在政治上只有这些人们才是有价值的。

在这个由阶级国家转到专制国家(它除了自身的有效手段以外不容许有别的有效手段)的转变中,西方的各个朝代——埃及和中国的各个朝代也是一样——向无等级者求助,从而承认无等级者是一股政治力量。

这类革命跟具有古典特征的方式一样,永远增加数目而不扩大范围许多这样的革命发生了,但是每次革命都是纯粹为了自己而进行的,只在自己所处的一点上来进行的,只有他么彼此同时存在这一事实才使他们具有了一种集体现象的性质,这就成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拿破仑主义也一样;在这里一种无形式的统治第
一次把自己放在国家结构之上,但又还不能从本质上脱离国家。

它依靠军队的支持这种军队面对着失去了“形式”的民族,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份独立的力量。

这就是从拿破仑弟弟的简单经过——雅各宾党人失败以后,重新就从行政方面转移到野心的将军身上去了。

这种新趋势在西方的影响到底有多么深厚,我们可以从伯纳陀特和惠灵顿(英国将领)的例子中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王不坚决和拿破仑决裂,王朝就会遭到军人的威胁。

中国仍艰难地探索在民族复兴之路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