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的累积浸出率在试验70d后有拐点变化,累积浸出率便不再增加且拐点处Hg的浸出率较低。
由此可知,试验余土中97%以上的Hg处于平稳状态,无需继续检测观察。
参考文献[1]陈怡凝,潘珊珊,周永潮,张仪萍.玉环湖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J].科技通报,2018,34(05):244~250.[2]易嘉成.辽宁太子河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J].水利技术监督,2017,25(06):41~42+46.[3]樊娟,吴文晖,胡树林,潘海婷,廖岳华.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四川环境,2018,37(04):162~168. [4]汪华安,丁金伟,郑文棠,易树平,刘伟.北港河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置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7,4(02):95~101.[5]张景辉.湖库重金属污染底泥安全处置成套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17.[6]余姝洁,李名,张保见,甘慧慧.中山市主要灌溉水源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6):61~63+102.[7]田英杰.河道底泥重金属检测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D].中国计量学院,2015.收稿日期:2019-1-18作者简介:丁祖高(1985-),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浅析中国雾霾污染现状和治理策略马安怡(衡水第一中学,河北省衡水市053000)【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依靠资源的密集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忽略了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治理,中国的雾霾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本文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落后,能源结构过于偏重煤炭;私家车数量增长过快;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气候异常等。
为此,本文建议,应当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能源政策,改善晋升考核体制,还要增强地区之间的治理联防机制。
【关键词】雾霾;PM2.5;环境污染;治理;能源结构【中图分类号】X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2-0005-02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长期以来资源密集型的粗犷式发展带来了资源消耗量大、经济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很多地区爆发了雾霾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1]。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论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全国各个地区,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环境的保护。
因此,治理环境问题,尤其是雾霾污染问题成为了当代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那么什么是雾霾污染,中国雾霾污染现状如何?中国雾霾天气严重的成因是什么?又要如何治理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2雾霾的概念界定雾霾是目前中国最为常见也是污染影响范围最大的空气污染之一。
雾霾本质上是“雾”和“霾”,一般而言雾的危害并不大,霾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
雾霾一般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组成。
其中,可吸入颗粒是构成我国雾霾最主要污染源,颗粒物的英文为particulate matter,简写PM,根据其直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等级,目前引起人们重视的是PM10和PM2.5。
通常把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2.5,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2]。
雾霾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极大,因而雾霾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3中国雾霾污染现状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在冬天经常性爆发雾霾天气,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的雾霾污染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根据中国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74个重点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3.4%,相对于2013年的66%有所上升;2017年中国35个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为28d,相比于2013年的58d下降了51.8%;2017年,中国所有城市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为43和75,比2013年的56和134分别下降了22.7%和44.2%;最为重要的是2017年全国所有城市平均的雾霾天数为27.5,比2013年的46.9小了41.36%。
虽然雾霾污染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对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2018年年初,受雾霾影响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又爆发了长达20d以上雾霾天气[1,3]。
雾霾天气经过长时间的治理依然没有彻底消除,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4中国各个地区雾霾天气的成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入了长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根据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4]。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处于从低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发展的阶段,目前恰恰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根据该理论,中国很显然处于污染最为严重的时候。
那么在现阶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污染问题特别是雾霾污染问题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4.1产业结构落后产业结构落后是中国目前雾霾天气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于其他环境污染程度低的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相对落后,第二产业的比重依然较高,第二产业消耗的能源所释放出来的颗粒物以及建筑扬尘都是雾霾的重要5来源[5]。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而且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业发展较快,因而工业能源消耗和建筑扬尘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也加剧了中国的雾霾污染问题。
4.2能源结构过于偏重煤炭雾霾污染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能源结构过于偏重煤炭。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仅仅是冬季取暖就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但是与其他依赖清洁能源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结构则不够合理。
现在人类社会主要的能源都是依靠化石燃料的燃烧获得,化石燃料在燃烧中会释放细颗粒,从而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
而在所有的化石燃料中,煤炭燃烧所释放出的颗粒是最多的。
中国是不仅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根据中能智库煤炭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2017年全年煤炭消费量占所有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为60.3%,虽然下降了1.7%,但仍然在60%以上。
可以说煤炭仍然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能源,由于煤炭的高污染性,所以目前中国的雾霾污染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很难能够完全消除。
4.3私家车数量增长过快汽车的尾气排放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因而个人越来越多的拥有私家车。
这也导致中国私家车数量的增长非常惊人,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字, 2003年中国私家车的保有量仅有1219万辆,201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也只有7000万辆,到2017年私家车的保有量达到了2.17亿辆。
不仅如此,中国私家车占机动车的比重也非常高,根据智妍咨询《2018~2024年中国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的数据,到2017年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10亿辆,其中汽车的保有量为2.17亿辆,在2.71亿辆汽车中有1.7亿辆是私家车。
可以看出,私家车的数量占了中国所有机动车的一半还多。
机动车数量增加尤其是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废气排放量迅速增加,这也是引发雾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4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发展,因而在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时往往采用GDP增长率作为考核的指标,并以此作为升迁的依据。
在升迁动机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官员会尽一切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例如:通过放松环境规制,允许发展高污染产业,允许企业多排放污染物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
因此,为了增长而污染自然成为一种提高GDP增长率的方式[6]。
4.5气候异常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都属于静稳型重污染天气。
静稳型重污染天气是指由于出现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7]。
由于中国很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秋末冬初的风较小,使得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从而在客观上也导致了雾霾问题。
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特别是2013年中国出现了大气环流异常,使得北方地区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静稳天气偏多的现象,这也使得大量的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形成了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8]。
5治理雾霾的对策建议根据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正处于人均GDP提高,污染上升的阶段,污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但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尽量的降低污染以及污染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一下政策建议。
5.1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大量投入资源和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增长方式效率较低,往往会形成较多的污染物。
为此,应当改变以往的增长方式,注重增长的质量,而不是增长的数量,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而不是纯粹看经济发展的速度。
要通过环境规制,促进产业机构升级,改变过往的发展方式。
5.2因地制宜地制定能源政策2013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耗大国,但是中国严重依赖煤炭,无论是冬季取暖还是日常发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煤炭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只有解决了煤炭的依赖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
然而,煤炭属于最为廉价的能源,而且中国仅仅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因此在经济上还不足以支撑能源结构的彻底改变。
为此,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能源政策,尽量减少煤炭的使用。
此外,还应当根据各个地区的现实状况,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
5.3改善晋升考核体制应当重塑晋升考核体制,尤其是其中的政绩评价体系,应当改变过往单纯的仅以GDP论英雄的考核体制。
要将更多考核指标纳入原有的体系,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特别是应当将环境相关的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比如PM2.5的浓度指标,以及出现高污染天气的天数等。
5.4加强地区之间治理的联防机制雾霾污染物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5],目前中国很多地区的相当一部分雾霾污染物并不是本地的,而是其他地方的“外溢”,例如北京的雾霾很大程度上是由河北地区导致的。
鉴于雾霾污染的这种外溢性,单纯地依靠地方政府“单打独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因而,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区域联防机制,不仅要降低污染排放量还要防止污染的“泄露”。
参考文献[1]刘华军,雷名雨.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0):88~95.[2]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04):19~31.[3]刘华军,杜广杰.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研究[J].统计研究,2018(04):3~15.[4]Grossman G M,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鄄can Free Trade Agreement[J].NBER Workingpaper,1992,NO.3914. [5]邵帅,李欣,曹建华,等.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6(09):73~88. [6]马春文,武赫.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J].财经科学,2016(08): 93~101.[7]天气网.静稳天气是什么意思[N].2013.[8]周峤.雾霾天气的成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1):211~ 212.收稿日期:2019-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