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分析
受“牛党之争”的影响,他的一生 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 、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 涡中的溺水者。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 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 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 咏史之作多是托古讽今的, 《无题》诗描写爱情生活的 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 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 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清 丽,想象丰富,意境朦胧, 风格婉转缠绵,典丽精工。 有人认为李商隐诗有用典太 多、意旨隐晦之病。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第一题
1 、首联运用典故,讽刺了唐玄宗 的痴心妄想,也在一方面衬托了他 的悲。“徒闻”、“未卜”、“休” 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 调。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 作用?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第二题
2、对比反衬的手法,烘托了逃难途 中的典型环境,使昔乐今苦、昔安 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弄清史实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 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 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 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 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 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 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 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 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 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 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 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 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 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 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
马 嵬 ( 其 二 )
咏史诗鉴赏思路
1、弄清史实:了解史实和人物
2、体悟感情: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表达的情感
3、分析技巧:分析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
2、理解把握《马嵬》中的内容、情 感以及作者的态度。
3、分析其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 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 有《李义山诗集》。
初读 理解文意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写作背景
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 马嵬,远望杂乱的长着灌木丛和荒草,有的 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 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一边的七师哥 于是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 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 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 )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 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小组讨论)
思考下面问题
1 、首联中运用什么手法,玄宗听说杨贵妃在仙 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诺言,有什么用意?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3、这首诗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4 、再思考一下,颈联、尾联又有什么样的写作 特色?
1、首联中运用什么手法,玄宗听 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 夫妇”的诺言,有什么用意?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
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第四题
4 、对偶,“六军”与“七夕”是借对 (形式上相对,但内容上不属于一类, 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的巧用,自然流 利,妙趣横生,无穿凿之嫌。 对比,尾联天子的爱情与平常百姓的 对比,发出反问,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何 不如普通百姓一样拥有自己的幸福,启 示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 致使国家陷于动乱、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的历史悲剧。
3、这首诗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题
倒叙的手法,没有按正常的顺序来 叙写抒情,而是先写了唐玄宗的招 魂之举的荒谬,再追述了马嵬之变 的凄凉,最后才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4、再思考一下,颈联、尾联又有什 么样的写作特色?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 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安 史 之 乱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 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 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 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 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 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 、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 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 多人。史称"甘露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