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口腔医学PPT】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儿童口腔医学PPT】 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上下颌乳切牙和上颌乳尖牙的冠髓腔多偏 向近中和唇侧
下颌乳尖牙的冠髓腔多偏向远中和舌侧
乳磨牙髓室情况
乳磨牙髓角接近牙表面 乳磨牙髓室底较薄,治疗时容易意外穿通。 乳牙髓底多侧副根管,致使感染易经此达
根分叉。
乳牙根管情况
乳牙根管数与牙根数有关,乳前牙多为单 根管,上颌乳磨牙多为3根管,下颌乳磨牙 多为2-4根管。
二、牙本质
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性 乳牙牙本质有机质含量多于恒牙,也明显多 于乳牙牙釉质。其化学反应性比恒牙活跃。
物理性及组织结构 乳牙牙本质厚度约为恒牙牙本质的1/2。乳牙牙本 质硬度较低,易于切削。操作时应避免过度去除牙 体组织造成意外穿髓。 乳牙易磨耗致牙本质暴露,可促使修复性牙本质大 量形成。 乳牙牙本质小管在牙本质中分布粗细不均,在近釉 牙本质界处显得粗。 乳牙牙本质也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 后,导致新生线形成。出生前形成的牙本质称为出 生前牙本质,出生后形成的牙本质称为出生后牙本 质。
口腔流调时常用两位数标记法表示各牙。 第一个数字代表该牙所在之区,右上区为5, 左上区为6,左下区为7,右下区为8。第二 个数字代表该牙在牙列中的位置,从乳中 切牙至第二乳磨牙,分别为1、2、3、4、5。
乳牙牙体形态
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乳牙牙冠颜色呈微青白色或近白色,较恒
牙白。 乳牙均小于同类恒牙。 乳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大于其继承恒牙的
近远中径。 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牙
冠近颈部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
乳牙窝沟类型
窝沟可分为P、V、U、I、IK和C型
乳牙的牙根情况
乳牙牙根与牙冠的长度比例较恒牙大。 乳前牙有1个牙根,上颌乳磨牙有3个牙根,
下颌乳磨牙有2个牙根。 乳牙的根分叉接近髓底,根分叉的角度大,
有利于容纳恒牙胚。
乳磨牙侧副根管十分普遍。
乳牙根和根管
下第一乳磨牙:二根
2根管型 3根管型* 4根管型
→
→
第二节 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一、釉质
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性 乳牙釉质中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恒牙,其化
学反应性比恒牙活跃。乳牙羟磷灰石晶体 较恒牙小,单位体积内晶体表面积的总和 就大,离子易发生交换。乳牙釉质在酸性 条件下易发生脱矿,但其也易受氟化物的 作用而增强其抗酸性。
乳牙髓腔形态
乳牙髓腔与恒牙相比,较恒牙为大,乳牙 髓角接近牙表面,根尖孔亦较宽大。
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可根据乳牙解剖形态、萌出时期及次序等进行鉴别 磨耗度 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 嵴磨耗明显。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显,新萌 出的恒切牙尚可见明显的切嵴结节。 色泽 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 形态 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牙冠 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 大小 与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排列 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顺序加 以鉴别。
二、牙髓腔形态
乳牙髓腔形态较恒牙复杂,侧支根管多而 乱。由于乳牙存在生理性吸收,故难以获 得详细的资料。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牙的外形一致。但相对 于恒牙,乳牙的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 大、髓腔壁薄、根尖孔大。
随年龄增长,由于磨耗使乳牙牙本质暴露, 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髓腔变小
乳前牙冠髓情况
乳牙冠髓中部多为无髓鞘神经纤维,有的 改变
1. 根吸收的初期,牙髓尚维持正常结构;
2. 根吸收掉1/4时:冠髓无变化,根髓尚属 正常,但吸收处纤维组织增加,造牙本质 细胞排列混乱,细胞扁平化;
3. 根吸收掉1/2时:冠髓尚属正常,根髓吸 收处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加,造牙本质 细胞变性、消失,且髓腔内壁牙本质有吸 收窝;
4 5 7 8 8
脱落期 (岁)
6~7 7~8 9~12 9~11 10~12
牙根稳定期 (岁)
2~4(约2年) 2~5(约3年) 4~7(约3年) 3~8(约5年) 3~8(约5年)
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 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一节 乳牙的解剖形态
乳牙从6-7个月开始萌出,至2.5-3岁左 右全部萌出。
乳牙共20颗,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 牙。
乳牙记录表示方法
乳牙临床记录符号常用英文字母或罗马数 字表示。分别记录为A、B、C、D、E或是I、 II、III、IV、V。
物理性及组织结构
乳牙釉质厚度较恒牙薄。乳牙釉质硬度较低, 易于磨耗,临床备洞时有易切削感。
乳牙釉质的气孔率及吸水率大于恒牙釉质, 且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乳牙牙颈部的釉柱行走方向有斜向牙尖、水 平向和斜向根尖三种。
乳牙表面可随年龄增长及咀嚼功能的行使出 现龟裂。
乳牙釉质可见新生线(neonatal line)。以 此线为界,近牙本质侧之釉质为出生前所 形成,称为出生前釉质(prenatal enamel)。近牙表面侧之釉质为出生后形 成,称为出生后釉质(postnatal enamel) 。
失的硬组织,其吸收呈间断性,有活动期 和静止期。 自乳牙牙根形成至乳牙牙根开始吸收这一 时期,是牙根处于稳定的时期。这也是临 床上进行髓病和根管治疗的最有利时期。
乳牙牙根的稳定期
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牙根形成 (岁)
1.5 1.5~2 3.5 2.5 3
牙根开始吸收 (岁)
三、牙髓
乳牙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且细。 随年龄增长与牙根吸收而胶原纤维增多。
乳牙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 管细。
乳牙牙髓神经特点
神经分布比恒牙稀疏,边缘神经丛少,组 成腊施柯夫神经丛的神经纤维也少。
自腊施柯夫神经丛进入牙本质细胞层的神 经纤维甚少,进入前期牙本质的神经纤维 更少,达矿化牙本质内的神经纤维尤不明 显,这是乳牙感觉不如恒牙敏感的因素之 一。
乳牙牙根吸收时牙髓的改 变
4. 根吸收掉3/4时:正常的牙髓细胞减少, 造牙本质细胞广泛萎缩消失,纤维细胞 增加,毛细血管增加,神经纤维渐渐消 失,并伴有内吸收;
5. 乳牙脱落时: 残存牙髓失去正常组织形 态,无正常牙髓细胞,牙髓肉芽形变, 牙冠的牙本质发生内吸收。
第三节 乳牙的牙根吸收
乳牙牙根的吸收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乳牙牙根是人体中唯一能生理性吸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