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前面条件 1 分析的趋势表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结构中, 中产阶层越来越大, 贫困阶层越 来越小。这一趋势证明, 尽管到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没有相对贫困的阶层, 但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是中产阶层越来越大, 国民对社会保障的个人供给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所以, 加大个人对社会保障资 金的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社会保障对象是下层( 没有积蓄) 人口中的贫困人口。美国社会福利救济署在 1982 年确立由 4 人 组成的非农业家庭的官方贫困线为 9287 美元。在贫困线以下人口为贫困人口。这些人口, 主要是老 人( 65 岁以上老年人占贫困人口的 15% ) 、失业者、儿童、无父亲的家庭、少数民族( 罗伯逊, 1998) 。随 着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对象的逐渐减少,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在达到一定程度后, 也应该减少, 从而呈现 为经过一度上升后逐渐下降的曲线, 当然下降也应是适度的。
从现实数据看,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也证明,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以来, 随着 社会保障支出的不断增加, 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政府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其中重要改革方式 之一是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如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控制医疗保险支出等, 这样就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呈现出了一个数量上的曲线发展趋势。这种趋势, 我们下面用总水平的增长速度和总水平比值两个
关键词: 社会保障水平; 曲线发展; 趋势 =作者简介> 穆怀中, 经济学博士, 教授, 辽宁大学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 中心研究员。沈阳: 110036
社会保障制度自诞生起, 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了 重要作用, 但社会保障水平不断上升也带来了政府财政赤字等一系列问题, 且该类问题已成为困扰发 达国家政府决策的难题之一。理论上一般认为工资和社会保障具有刚性, 易升不易降。社会保障水 平是否应该一直上升, 不会下降,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课题, 也是一个实践课题。本文结合国外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实际, 通过合乎逻辑的理论分析, 我们对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曲线作进一步研究。
从理论上说, 逐渐加大个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份额就会相对下 降。所以,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个人对保障资金投入的逐渐加强, 国家承担 的社会保障功能越来越弱, 社会保障支出比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下落, 呈现为一个曲线。
条件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或人均 GNP) 有了很大提高。 贫困层的减少和个人对保障资金投入的加大, 都依存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的大幅度提高并达到相当高水平。从理论上推理,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高, 中产阶层越来越大, 收入也越来越多, 贫困层越来越少, 所以国家承担社会保障功能越来越弱,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发展 轨迹也就不再是一条直线, 可能是一条曲线。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见表 1。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贫困线的几倍, 仅以美国为例, 官方公布的贫 困线标准, 1970 年为一人年收入不足 1954 美元, 1975 年为 2724 美元, 1980 年为 4190 美元, 1983 年为 5061 美元( 朱传一, 1986) 。从理论上说, 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仅能维持人们生存的历史时期, 只 存在家庭的自己生存, 不可能存在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前社会保障时期0。当经 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人们生存基本需求的水平线并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后, 现
5891
美国
4920
7341
日本
2874
4649
德国
3119
4779
资料来源: OECD in Figures. 1990~ 1998
1980
7875 9061 11896 8036 8235
1985
11413 13016 1692647 17004 22224 17824 15981
121 5
151 5 31 0
171 9 21 4
241 8 61 9
291 0 41 2
291 1 01 1
291 8 01 7
321 2 21 4
水平 德国
201 5
191 0
251 6
271 2
301 7
311 5
321 0
331 9
5 年增长
1 理论分析
国外社会保障模式和保障水平发展状况表明, 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至今, 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 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呈线性上升趋势。但是, 国外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持续上升所带来 的危害说明, 社会保障水平不应该无限地上升。同时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层不断扩大, 贫富阶层 相对缩小等事实也说明, 社会保障水平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就会稳定发展, 甚至到一定时期还会逐渐下 降。因此, 我们在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模式和保障水平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提出两个假设:
211 2 31 6
261 7 51 6
351 5
331 5
81 8
- 21 0
341 6 11 1
351 8 11 2
利 芬兰 水 平
121 7
131 1
131 4
161 2
211 0
231 9
251 1
321 7

5 年增长
01 7
01 3
21 8
41 8
21 9
11 2
71 6
水平 丹麦 5 年增长
%
类 型
国家
水平
1960
196 5
1970
1975
198 0
1985
1990
1995
英国 水 平
131 9
141 4
151 9
191 5
231 5
241 5
261 5
291 8
5 年增长
01 5
11 5
31 6
41 0
11 0
21 0
31 3
国 家 瑞典

水平 5 年增长
121 8
171 5 41 7
第 27 卷 第 2 期 2003 年 3 月
Vol127, No12 March 2003
22
人口与社会保障
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esearch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穆怀中
=内容摘要> 经济学理论通常认为工资和社会保障具有刚性。文章依据分配结构、老年人口比 重、人均 GDP 增长等因素, 在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具有绝对刚性, 进而提出了社会保障 水平发展曲线假说, 并通过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从 1960~ 1995 年期间的发展轨迹, 对这一假说进行 了实证分析。
生产效率, 没有社会保障。当时是为了效率, 牺牲公平, 很多劳动者在贫困中生活。20 世纪初至 50 年 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同时加之工人运动的不断升级, 工业化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 并且社会保障水平持续上升。其中, 有些国家由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 已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为公平而损失效率。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以来, 西方工业化国家已开始逐渐减少政府对社会 保障的支出比重, 现在北欧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已进入了同一水平波动阶段, 将来很可能出现社 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下降, 进入社会保障水平回落时期。
24
人口研究
27 卷
代意义的社会保障才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我们可以称它为/ 社会保障形成期0。当国民经济发展到
很高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人们生存基本需求水平线时, 两极分化严重, 社会保障水平也
会迅速上升, 并达到较高限度,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社会保障水平迅速上升时期0。当国民经济发展到
2期
穆怀中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23
总人口的 20% 左右( 罗伯逊, 1998) 。在 20 世纪初, 下层阶级( 没有积蓄) 约占总人口的 40% 以上。历 史事实表明, 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使下层人口逐渐向中产阶层( 白领阶层) 转化。西摩#马丁#利普塞 特和莱因哈德#本迪克斯 1959 年有过经典性研究。他在比较了几个工业化国家从蓝领到白领职业的 变化比例后,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蓝领阶层向白领阶层转化,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有普遍性的趋势。 从蓝领到白领职业的变化比例美国为 34% 、瑞典为 32% 、英国为 31% 、法国为 29% 、西德和日本为 25% ( 罗伯逊, 1998) 。
中产阶层占绝对多数, 贫困人口逐渐减少时,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将会下降,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社会保
障水平回落时期0。这样, 从上升到回落, 也就形成了一个社会保障水平的曲线发展轨迹。如图 1 所
示。
表 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 GDP 近 况
美元
国家
年份
1970
1975
英国
3233
4939
瑞典
3791
2期
穆怀中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
25
指标进行分析。 首先, 看社会保障总水平增长迅速, 选用的具体指标是 5 年增长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是从微观上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发展轨迹的重要指标。在特定的社会保障
水平前提下, 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 反映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动态趋势。
表 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 1960~ 1995)
条件 2: 老年人口比重增长有一定限度。 社会保障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的寿命延长进而使老年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因而养老金支出不断增长。世界发达国家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由 20 世纪初的 5% 上升到现在的 10% , 从而使养老金支出直线上升, 社会保障水平一直持续增长。但是, 依据人口发展规律, 老年人口比重增长有一定限度, 以保证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之间的平衡, 否则 人类将无法保证自身的再生产。据预测, 老年人口比重的限度为不超过总人口的 1/ 3, 即 33% 左右。 因此, 由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直接引发的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不可能是无限的, 它会有一个适度上限。 条件 3: 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比较分析证明, 逐渐加大个人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 强化个人保障 意识, 这是世界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 加大个人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 它在理论上包括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合理性; 另一个层面是 现实性。国内外的事实和保障与激励统一的原则都已证明, 加大个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强化个 人保障意识, 这无论对社会保障体系本身的发展还是对宏观国民经济运行, 都有其合理性。它的现实 性或可行性则取决于国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