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
了 这个词汇。 两次妇女解放运动: ①第一次:19世纪末,争取政治权利;
②第二次:20世纪60、70年代,消除男女差别。
二、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性、自由、平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权利与财富、阶级剥削、人性)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基进女性主义(压迫源于父权制度)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女同志理论 后殖民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2、父权制使“他者”得以确立;
3、神话——父权制下“此者”的辩护; 4、当代女性——社会造就的“女性气质”的“他者”;
5、走向自由解放。
五、女性主义批评
研究内容:妇女形象(2+3类)、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 提倡以对于文艺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 的再认识; 美国派与英国派: ①美国女性主义学者更倾向于在人文学科而非社会科学的领域从事研 究,因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男性所统治; ②英国女性主义者更关注改变电视体制,其学术地位不及美国女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
3、欲求 象征界 语言
“主体意识”
“象征秩序”
“石祖”与“话语权” 女性是不存在
四、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一)定义 (二)哲学基础——萨特与存在主义哲学; 1、产生背景; 2、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3、存在先与本质;
4、人是绝对自由的存在。
(三)波伏娃与《第二性》 1、命运——生理特点使“他者”成为可能;
“身体写作”与《简·爱》:人的价值=尊严+爱。
2015
关于女性主义
目录大纲
一、女性主义与女权运动; 二、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2015
四、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五、关于女性主义批评;
一、女性主义与女权运动
指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它可 以被解释为女权主义。
1789 年法国大革命,革命女志士古杰所发表的《妇女权力宣言》,妇 女运动到此才有明确的抗争对象与目的。
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一)弗洛伊德 性本能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年龄 0~1.5岁 阶段 口唇期
1.5~2.5岁
2.5~6岁 6~12岁
肛欲期
性器期 潜伏期
12~18岁
青春期
“阉割焦虑”与“俄狄浦斯情结”
(二)拉康
从幼儿到“成年人”的发展轨迹三阶段: 1、需求 现实界
2、请求 想象界 (镜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