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一、多项选择①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不断深化②思潮流派纷呈,具体问题上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③不同政治思潮、流派和学科间不断渗透与交融④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上对科学化对不断探求2.约翰. 格雷《自由主义》的特征(P14):①个人主义,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②平等主义,认为人们在精神上都有同等的地位,否认人与人之间在法律地位或政治地位上的不同③普遍主义,依据特殊历史群体和文化形式的重要性,承认群体的道德体系④社会向善主义,认为所有的社会群体和政治安排都是趋向进步的3.雅塞自由主义的基石(P47):自由主义的六个基本原则个人主义原则、政治原则、无支配原则一一有关选择的原则契约原则、优先原则、排斥原则一一有关社会共存的原则4.保守主义崛起的原因(P58):资本主义经历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稳定发展后所出现的深刻危机,这种危机波及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①福利国家政策引起的生产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危机。
一一经济原因。
②国家干预的过分扩展,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的滋长和政府权威的衰落, 而由此引起的严重不满。
一一政治原因③人们的内心空虚和道德观念淡漠引起的精神危机。
一一思想文化原因5.亨廷顿政府权威衰落的表现(P80):①建立在组织中的等级制度、专门知识和财富之上的现有权威,受到民主浪潮和平等运动的全面挑战。
②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赖衰落。
③政党体制的衰败。
④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权力失衡。
名词解释1.思潮:(P1 —2)政治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可大致归结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
政治思潮具有理论导向作用,即对某一时代对普遍政治观念、甚或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
与政治学说相对稳定持久不同,政治思潮是一种社会层面的、宏观的、动态的思想,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它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影响某种或某些政治运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说的发展。
2. 希望神学 : (P145)"希望神学 ”直接源于 20世纪 50年代末期的 "希望哲学 ”,产生的标志是不是 1964年莫尔 特曼 《希望神学》的发表。
基本特点:以一种未来拯救的观念来审视人的现实处境,考察人类的社会政治问题,也 用基督教 的希望来作为教会和信徒走向未来的行动标尺, 从而倡导现实责任感,参与社会的 改造与重建。
希望神学上承亚伯拉罕、 摩西带领众人走出受苦为奴之地, 进入上帝应许之地的信仰说 教,下继现代人因生态破坏、 核战争威胁而处于自我毁灭边缘的严酷现实。
莫的希望神学里, 重新诠释了基督教的末世论,将其加以现实的运用,他认为,在上帝”应许" 下改变人的现实状况,已经成为基督教义不容辞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希望神学不是抽象思辨和理论空谈, 它强调的是行动、尝试和实践,它的必然归宿是一 种实践的神学。
”希望 "并不是毫无作为的消极等待,而是要把握现今、规定现今。
它开始把基督教的注意力从天上拉到人间, 关注现实社会,并积极参与争取平等权力的 社会运 动。
成为各种政治神学的催化剂,直接启迪了拉美的解放神学、美国的黑人神学和女 权主义神学,以 及第三世界各种各样具有政治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神学。
3. 绿色和平主义:( P198)又被称为绿色政治,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资本主义才能解决问题, 它不限于探讨环境保护、 和平等任何个别问题, 本主义的现行政治,以全面解决环境保护、和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主要目标在于重构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济、伦理、知识等各个层面,成为一种新型 政治思 潮,突破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等传统政 治思潮以国家、 制度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转而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基本特征:① 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无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还是别的什么政治 派别,只要认同绿色政治的基本主张,都可以成为绿色运动的成员。
② 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 " 新乌托邦主义 ”。
③ 在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反对以培根、 笛卡尔、牛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 的分析一一归纳方法,特别是机械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单子论观点。
④ 在哲学立场方面,绿色分子信奉一种后物质论,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止境的物 质追求和 物质享乐倾向4. 女权主义:( P223) 是西方新兴的政治思潮之一,近现代西方妇女运动的意识形态。
崛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
它以两 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的歧视、 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和妇 女的解放,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基本特征:① 女权主义类似于社会民主主义和绿色政治, 大力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不同之处在 于走得更远,更为典型。
② 与传统政治思潮尤其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思潮相比, 女权主义具有极大 的随意性,情绪的宣泄远远多于理性的思考。
绿色运动的意识 形态。
绿色政治主要关注社会和政治生态, 即自然生态的社会和政治根源, 而且相信必须推 翻工业而是希望根 本改造工业资③还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温和色彩。
5.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P295)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于1934年,用于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到20世纪60 年代中期,随着社会运动的风起云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是文化和社会政治批评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它是现代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时期的产物,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发展变化的产物。
作为一种思潮,生长于西方社会的新阶段下,站在反思时代特征和文化模式的高度对现代政治进行了全面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政治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认识和看法。
后现代主义政治是一种微观的、局部的政治。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对政治对微观方面进行分析;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统治的微观机制并对其进行了解构。
6.民族主义:(P165)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最早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个体对所属群体的感情联系纽带,表现诸为语言、文字、宗教等方面,甚至地域因素,是一种文化标识。
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演变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观念相结合,使建立“民族国家”成为时尚,而且导致了近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
内涵(六种代表性观点):民族主义是一民族绝大多是普遍地表现出来并要求普及到它的所有成员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承认民族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承认族群是一切文化创造力的源泉(科恩)。
个人或团体表现出来的民族一体性意识,或希望促进民族自由、强盛和繁荣的意识,不管是自身所属的民族还是别的民族(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
民族主义首先是一种观念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其次,它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在发挥积极促进作业的同时,也表现出负面影响,容易发展成为民族扩张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泛民族主义等极端的形态。
7.自由主义:(P14)20 世纪的自由主义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生活的主旨。
现代自由主义以道德学说和新契约论为理论基础;力求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使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强调公民权利范围的不断扩大、权利内容的不断丰富;更强调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建立民主程序与民主秩序;主张扩大国家的积极作用、建设美好的福利国家。
三、简答题1)不论是20世纪前70 年,还是80 年代以来,自由主义都是以个体为本位的自由主义,主张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协调,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选择,个人是观察、分析、判断一切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社会历史事件、政治经济制度的动因都最终归结为个人行为。
2)现代自由主义主张扩大国家的职能与作用,希望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更多的干预,为个人自由的发展扫除障碍。
3)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政府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数个体构成了社会,个体具有实在性,个体的性格决定着社会的性质。
社会与政府的关系在实质上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因此个人是目的,政府在性质上只是手段、是工具。
个人与社会和政府相比,个人才是三者中真正具有终极性质的实体。
4)自由优先原则,“自由只能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 ,自由是个人幸福的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5)当代的自由主义是全新意义的“积极的自由”,积极自由改变了个人的心理趋向和行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人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主动性,充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创造性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6)在对国家作用的认识上,提出了“中立国家”、“中性国家”的思想主张,认为国家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但是福利国家的失败已经证明国家的全面干预不可取,通过国家干预重新进行利益分配一定要有一个限度,加大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由程度”十分必要,是适应当代社会现实的。
7)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是在论战中复兴和发展的,自由主义从这场争论中获益,使自身理论发展和丰富,并进而促进了自由主义在20 世纪末的振兴。
1)西欧社会党人在理论上始终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方向,他们从未放弃社会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建立一个和平、公正、民主以及自然界基础不受损害的世界是他们共同的理想目标。
但是尽管如此,在实践中,他们并未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国家进行了一些具有根本性质的改造,西欧各国社会党人推行的现实政策经常是与他们的纲领、目标相背离的,妥协、渐进、从众、谨小慎微始终是他们实际政策中的主要倾向。
2)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上虽然肯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有些西欧社会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今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方面仍然是有效的,但是他们并不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唯一科学的思想体系。
这反映了他们仍然坚持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上、思想上的开放性,主张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
3)西欧社会党人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欧洲政坛上仍然属于相对进步的中左力量,仍然是一支与欧洲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势力相抗衡的不可缺少的政治势力。
4)20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在国家观方面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五六十年代,西欧社会党在恢复时期,逐渐用人类共同原则来解释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动机,用伦理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70 年代以后,他们在理论上论证了现存国家的合理性,提出了现存国家是“社会法制国家” 、“民主的福利国家”等,把福利国家理论与民主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80 年代,进行反思,已意识到国家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理论已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并认为必须对国家权力加以限制,防止国家权力被经济上强大的集团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