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名词(含义,掌握)思潮: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中的人们面对环境的刺激,形成的特定的群体性的看法、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并不约而同地形成大体相同的思想倾向性与价值倾向性。
政治思潮:是反映社会中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基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由一批思想家来表达、并为社会中一些人们所认同的政治理论、信念、观点和主张;它常和某个政党、政治组织或政治运动相联系,是指导和解释它们政治行动的意识形态。
它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潮的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核心,也是各种政治思潮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有关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制度、原则或政策的主张;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2,当代政治思潮的基本特征(了解)答:第一,研究重点的具体化、微观化。
第二,流传范围的国际化。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
第四,发展态势的渗透性与融合性。
第一章自由主义1,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特征(重点,掌握)答:(1)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2)新自由主义反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警察国家、最好的政府是管的最少的政府的原则,主张发挥国家的积极作用,扩大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监督和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
(3)新自由主义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
(4)新自由主义主张更多的社会合作,奉行改良主义。
2,柏林的两种自由观(填空,选择)答:柏林认为,自由的政治意义有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积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在什么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可以或者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别人的干涉。
”消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
”3,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相关内容是重点)《正义论》(填空):1971年一出版即被公认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并被视为与洛克的《政府论》和密尔的《论自由》齐名的“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
1993年出版的《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
原初状态:是一种自由社会的代表模式。
内容包括:a、人们选择正义原则是在“无知之幕”之后进行的。
b、为选择正义的原则而参加订约的各方是平等的。
c、参加订约的各方也是有理性的。
无知之幕(名词):无知之幕是罗尔斯在《万民法》中论及政治正义的国际化时提出的,无知之幕的特征是在这种状态里每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限度,也不知道他的善的观念、心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等。
正义原则:1.平等自由原则——支配社会中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原则。
2.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主要包括权力、地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原则。
政治正义的三种理念(记住):1.交叠共识理念:政治正义的构成方式。
2.权利优先性理念:政治正义的根本要素,也称权利优先于善的原则。
3.公共理性理念:一种理性之所以是公共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理性;它的主题是关系到根本的政治正义问题和公共善,即有关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的问题;其本质与内容是公共的。
政治正义的国际化:1 .前提条件——国际社会的无知之幕:2.五种不同类型的社会:①自由社会②等级社会③不服从社会(组织良好的社会)④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⑤仁慈专制主义社会(组织不良好的社会)3.两阶段、两步骤说:第一阶段:理想的理论。
第一步骤,政治正义扩展到其他的自由社会中去。
第二步骤,政治正义扩展到等级社会中去。
第二阶段:非理想的理论。
第一步骤,不服从理论。
第二步骤,关于不利状况的理论。
4 ,雅赛的政治思想(填空,选择)雅赛:英国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
他的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重申自由主义》一书中。
另外的两部政治著作:《国家》,对福利国家危机作了分析和比较;《社会契约,免费乘车》,主要研究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相互作用。
有关选择的三个原则:个人主义原则,政治原则,无支配原则有关社会共存的三个原则:契约原则,优先原则,排斥原则第二章保守主义政治思潮1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特征答:基本观点:(1)有机论。
即认为人类社会像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
(2)精英论。
强调精英人物的作用,反对大众对政治和管理事务的过分参与。
(3)怀疑论。
即认为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缺陷的,人类无力涉及全面改造社会的计划。
(4)传统主义。
特征:第一,战后西方社会的保守主义呈现形式多样、流派更为众多的特点。
出现自由保守主义、传统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等流派。
第二,战后保守主义主要的反对对象是福利国家的政策和文化中的自由化政策。
第三,战后保守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精神——现代性普遍提出质疑。
第四,战后保守主义的主要东西是市场、宪政和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2 ,新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的区别答:第一,新自由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
第二,新自由主义一般强调肯定性自由(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强调的则是否定性自由(消极自由)。
第三,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加强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
第四,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由主义则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
3 ,诺齐克: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1974年发表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因与罗尔斯论战并为最弱意义的国家和绝对的个人所有权辩护而与罗尔斯的《正义论》齐名。
最弱意义国家(名词):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提出,最弱意义的国家简单说就是管事最少的国家,这种国家除了保护性功能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
实际上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倡的“守夜人”国家。
持有正义:所谓持有,诺齐克指的是人们对某物的拥有,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所有权或财产权。
他认为,一个社会总的持有状况是否正义,完全依赖于每个人的持有是否正义。
持有正义的两个标准(掌握):获取的正义原则(即对无主物的占有是否合法)与转让的正义原则(即持有物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的过程是否合法)4,哈耶克的自发秩序与人造秩序的区别(掌握)答:(1)形成不同:一个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是人为设计的;(2)作用不同,一个有利于相互竞争的多种多样的个人目标的实现,一个则服务于某个确定的目标;(3)形成和维护秩序的规则不同,一个是遵循一般性规则自动运行的,一个是具体命令来指挥运行的。
5 ,亨廷顿的民主危机论:民主浪潮对政府的影响归结为政府活动的膨胀和政府权威的衰落两个方面政府权威衰落的表现(选择):①建立在组织中的等级制度、专门知识和财富之上的现有权威,受到民主浪潮和平等等运动全面挑战。
②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赖衰落。
这种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众对选举的兴趣明显下跌。
③政党体制的衰败。
④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权力失衡。
6 贝尔论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注意:轴心原则)答:贝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由技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特殊领域组成,每个领域都服从于不同的轴心原则,并依次形成大相径庭的行为方式。
正是这种领域间的冲突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①技术经济领域遵循的是效率原则。
轴心原则是功能理性,调节方式是节约。
技术经济领域的轴心构造是职业科层系统,其自身已经发育为一个等级严密、分工精细的自律体系。
②政治领域奉行的是平等原则。
政治活动的目的是维护个人的权利,政治领域的轴心原则是平等和合法性。
政治领域的轴心结构本来是代表选举制和参与制,但官僚体制的扩张使其调节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技术官僚倾向。
③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狭义上的文化)领域的轴心原则是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文化领域的轴心结构是任意组合,不受时空的限制,文化活动者的行动没有边界,是一种异质合成。
贝尔重点分析了西方社会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矛盾,并对文化中的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文化与经济的矛盾根源于宗教的衰落和现代主义的兴起7 ,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答:麦金太尔认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主要是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自由主义的规则伦理代替了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美德伦理传统所造成的德性理论的内容:首先,他区分了实践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并把美德看作是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的必须品质。
其次,他把美德看作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质。
最后,他认为,善的观念只有在一种继续存在的社会传统的范围内才可得到阐释并才能拥有,离开传统既不能理解善,也不能理解美德。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第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有“偶然成为人”与“一旦认识到自身基本本性后可能成为人”之间的差别。
第二,亚里士多德认为,善不等于金钱、荣誉或享乐,善是一种思想品质,主张善即是幸福,就是人所过的全部最好的生活,有美德的人就能获得善,获得幸福。
第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每个社群都有参与该社群的成员的共同利益即共同的善。
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维系社群。
第四,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中,依据中庸这一概念给出了各种美德的总的特征。
第五,亚里士多德认为,核心的美德是智慧。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1,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特点(掌握)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第二,倡导意识形态多元化。
第三,西欧社会党人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欧洲的政坛上,仍然属于相对进步的中左力量,仍然是一支与欧洲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势力相抗衡的不可缺少的政治势力。
2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纲领答:(1)《哥德斯堡纲领》1959年把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确定为“自由、公正和互助”,它们是社会民主党人判断政治现实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的尺度,同时也是每一个社会民主党人行动的指南。
(2)《柏林纲领》1989年12月特色:①思想来源,重提马克思主义②对三项基本价值补充说明论证③社会主义目标问题上④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调控与自由市场的关系的问题上⑤重视生态环境问题3,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重点)一、何谓“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盛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思潮,是在西方政治哲学的“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在追求效率与追求平等之间,在增长与协调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这条道路是通向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成功之路,但它并不是左派和右派之间的简单妥协,它力图吸取反对派和中左派的基本价值,把它们运用于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中,而这样做的目的是摆脱过时的意识形态。
二,代表人物:安东尼·吉登斯代表作《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其政治思想不仅极大影响了英国工党政府,对其他很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也产生了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