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在Linux下,用户所见到的文件空间是基于树状结构的,树的根在顶部。

在这个空间中的各种目录和文件从树根向下分支,顶层目录(/)被称为根目录。

Linux操作系统由一些目录和许多文件组成。

根据用户选择的安装不同,这些目录可能是不同的文件系统。

通常,大多数操作系统都驻存在两个文件系统上:即称为/的根文件系统和安装在/usr下的文件系统。

如果你用cd /命令将当前目录改变到根目录,并用ls命令列出目录清单,你就会看到一些目录。

这些目录组成了根文件系统的内容,它们也为其他文件系统提供了安装点。

/bin目录包含称为二进制(binary)文件的可执行程序(事实上,名为/bin的目录是binary的缩写)。

这些程序是必需的系统文件,许多Linux命令(如ls)放在该目录中。

/sbin目录也用于存储系统二进制文件。

这个目录中的大多数文件用于管理系统。

/etc目录非常重要,它包含许多Linux系统配置文件。

从本质上说,这些文件使你的Linux系统具有自己的个性。

口令文件(口令)就放在这里,在启动时安装的文件系统列表(fstab)也放在这里。

另外,这个目录还包括Linux的启动脚本、你想要永久记录的、带IP地址的主机列表和许多其他类型的配置信息。

/lib目录中存储着程序运行时使用的共享库被存储在此。

通过共享库,许多程序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代码,并且这些库可以存储在一个公共的位置上,因此能减小运行程序的大小。

/dev目录包含称为设备文件的特殊文件,这些文件用于访问系统上所有不同类型的硬件。

例如,/dev/mouse文件是用于读取鼠标输入的。

通过用这种方法组织对硬件设备的访问,Linux有效地使硬件设备的接口看起来就象一个文件。

这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用对软件使用的相同语法来对计算机的硬设备进行操作。

例如,为了在软盘驱动器上建立你的起始目录的磁盘档案,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tar -cdf /dev/fd0 tackett
/dev目录中的许多设备都放在逻辑组中,下表列出了/dev目录中一些最常用
/proc目录实际上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它被用于从内存中读取处理信息。

/tmp目录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生成的临时文件。

如果你有一个程序,它会生成许多大的临时文件,那么你可能想把/tmp目录作为一个独立文件系统来安装,而不是只把它作为根文件系统上的一个目录。

如果把/tmp作为根文件系统上的一个目录,并且有许多大文件要写入其中,那么根文件系统的空间就会用尽。

/home目录是用户起始目录的基础目录。

通常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件系统来安装,这样用户就能有大量用于自己文件的空间。

事实上,如果系统上有许多用户,则可能需要把/home分成几个文件系统。

为此,需要建立子目录,如用/home/staff和/home/admin目录分别作为公司职员和管理人员的子目录。

把每一个这样的子目录做为不同的文件系统来安装,然后在其下建立用户的起始目录。

/var目录保存要随时改变大小的文件。

通常,各种系统记录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

/usr目录及其子目录对Linux系统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包含这样一些目录,这些目录中保存系统上的一些最重要的程序。

通常,/usr的子目录包含你安
示。

实际的实体包括磁盘、打印机和终端;逻辑实体包括目录、存储文档和程序的普通文件。

Linux内核源代码的阅读和工具介绍
随着linux的逐步普及,现在有不少人对于Linux的安装及设置已经比较熟悉了。

与Linux 的蓬勃发展相适应,想深入了解Linux的也越来越多。

而要想深入了解Linux,就需要阅读和分析linux内核的源代码。

Linux的内核源代码可以从很多途径得到。

一般来讲,在安装的linux系统下,/usr/src/linux目录下的东西就是内核源代码。

另外还可以从互连网上下载,解压缩后文件一般也都位于linux目录下。

内核源代码有很多版本,目前最新的稳定版是2.6。

许多人对于阅读Linux内核有一种恐惧感,其实大可不必。

当然,象Linux 内核这样大而复杂的系统代码,阅读起来确实有很多困难,但是也不象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

只要有恒心,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也不用担心水平不够的问题,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我们不都是从不会到会,边干边学的吗?
任何事情做起来都需要有方法和工具。

正确的方法可以指导工作,良好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Linux 内核源代码的阅读也同样如此。

下面我就把自己阅读内核源代码的一点经验介绍一下,最后介绍Window平台下的一种阅读工
具。

对于源代码的阅读,要想比较顺利,事先最好对源代码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linux内核源代码来讲,我认为,基本要求是:1、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2、对C语言比较熟悉,最好要有汇编语言的知识和GNU C对标准C的扩展的知识的了解。

另外在阅读之前,还应该知道Linux内核源代码的整体分布情况。

我们知道现代的操作系统一般由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等组成。

看一下Linux内核源代码就可看出,各个目录大致对应了这些方面。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组成如下(假设相对于linux目录):
arch 这个子目录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码所支持的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

如对于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 这个目录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数include文件。

另外对于每种支持的体系结构分别有一个子目录。

init 此目录包含核心启动代码。

mm 此目录包含了所有的内存管理代码。

与具体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内存管理代码位于arch/*/mm目录下,如对应于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

drivers 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驱动都位于此目录中。

它又进一步划分成几类设备驱动,每一种也有对应的子目录,如声卡的驱动对应于drivers/sound。

ipc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进程间通讯代码。

modules 此目录包含已建好可动态加载的模块。

fs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代码。

不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子目录对应,如ext2文件系统对应的就是ext2子目录。

kernel 主要核心代码。

同时与处理器结构相关代码都放在arch/*/kernel目录下。

net 核心的网络部分代码。

里面的每个子目录对应于网络的一个方面。

lib 此目录包含了核心的库代码。

与处理器结构相关库代码被放在arch/*/lib/目录下。

scripts此目录包含用于配置核心的脚本文件。

Documentation 此目录是一些文档,起参考作用。

清楚了源代码的结构组成后就可以着手阅读。

对于阅读方法或者说顺序,有所谓的纵向与横向之分。

所谓纵向就是顺着程序的执行顺序逐步进行;所谓横向,就是分模块进行。

其实他们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经常结合在一起进行。

对于Linux源代码来讲,启动的代码就可以顺着linux的启动顺序一步一步来,它的大致流程如下(以X86平台为例):
./larch/i386/boot/bootSect.S-->./larch/i386/boot/setup.S-->./larch/i386/kernel/hea d.S-->./init/main.c中的start_kernel()。

而对于象内存管理等部分,则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阅读分析。

我的体会是:开始最好按顺序阅读启动代码,然后进行专题阅读,如进程部分,内存管理部分等。

在每个功能函数内部应该一步步来。

实际上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读一遍就理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象Linux核心代码这样的复杂程序令人望而生畏。

它象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阅读核心某个部分经常要用到好几个其他的相关文件,不久你将会忘记你原来在干什么。

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工具
是不行的。

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对于Window平台比较熟悉,并且还是常用Window 系列平台,所以在此我介绍一个Window下的一个工具软件:Source Insight。

这是一个有30天免费期的软件,可以从下载。

安装非常简单,和别的安装一样,双击安装文件名,然后按提示进行就可以了。

安装完成后,就可启动该程序。

这个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是一个阅读源代码的好工具。

它的使用简单介绍如下:先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新建一个工程,输入工程名,接着要求你把欲读的源代码加入(可以整个目录加)后,该软件就分析你所加的源代码。

分析完后,就可以进行阅读了。

对于打开的阅读文件,如果想看某一变量的定义,先把光标定位于该变量,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相应选项,该变量的定义就显示出来。

对于函数的定义与实现也可以同样操作。

别的功能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装一个Source Insight,那样你阅读源代码的效率会有很大提高的。

怎么样,试试吧!
http://202.112.84.101/~zuoxinian/linux_C/c函数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