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教程文件

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教程文件

关于团场乡镇文化建设的意见
师市文体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促进团场农村文化和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团场乡镇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充分认识加强团场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团场乡镇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团场、乡镇、连队、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团场乡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师市党委和团场领导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不少团场建起了文化中心,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

但就整个垦区情况看,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团场、连队还没有文化中心和文化站,名称不统一,或者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团场和连队广大职工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加快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进程中,文化局根据对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的了解,并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基层实际,
提出加强建设团场乡镇文化建设方面的若干意见。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一、加强团场、乡镇文化中心建设。

目前垦区已有9个团场建有文化中心,“十一五”期间还有7个团场和石河子乡应建起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应统一命名为“××团(乡、镇)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要建成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以及各类群众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

小型团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以上,大中型团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以上。

国家每年拨出经费开展文化“金边工程”建设,兵团每年拨出2000万元用于“百团千连文化戍边工程”建设,建议师市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列出800万元,团场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用于团场、乡、连队和村的文化中心文化站的项目建设。

团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必须具备的基本设施及其功能:
图书阅览室:藏书量标准为小型团场(乡镇)人均3册以上,大中型团场人均2册以上。

每年订阅报刊15种以上,杂志30种以上,藏书量逐年增加。

健身活动室:配备基本的体育器材:乒乓球台、中国象棋、扑克、中国牌、健身器材等基本设施。

满足群众的健身活动需求。

舞蹈排练室:具备排练厅的基本条件:把杆、镜子、木质地板等设施设备,满足群众和青少年练功和文艺演出排练的基本需求。

多功能厅:具有举办电教、学习、培训、小型会议、展览、娱乐舞会等活动的多项功能和设备。

影剧院:具备必要的舞台音响灯光及演出设施设备,恢复和完善电影放映功能,能满足团场职工群众看电影、文艺演出活动和大型会议的要求,观众席位应该达到800座以上。

团场、乡镇文化中心要有2-3个专职人员管理,年开放服务日平均达到90%以上。

少儿文化园建设。

团场、乡镇建设美观舒适安全、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的孩子入托需要的场所,统一命名为“××团少儿文化园”,增加文化园文化艺术启蒙教育内容和设施,有专业的舞蹈形体、钢琴、电子琴、少儿绘画老师授课,加强少儿培训,不断提高团场少儿艺术素质。

文化广场建设。

力争到2008年全师每个团场、乡镇都建有一个能够满足本团场职工群众需要的,集休闲健身、文艺演出、游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文化氛围浓郁、优雅舒适、功能完善的文化广场,成为职工群众主要的休闲场所。

连队、村文化站建设。

目前师市各连队和村已有72个基本达标文化站,06年新建了45个,计划从07年开始每年新建60个连队文化站,到“十一五”末垦区每年连队都建
有文化站,石河子乡21个村在十一五期间建立文化活动室。

连队和村文化站为多功能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统一命名和悬挂标识,连队、村文化站的建设面积应不少于120平方米,其功能应具备广播、图书阅览、棋牌、乒乓球、健身、电影放映、舞会、电教学习、培训、会议等多项功能。

图书阅览室藏书人均4本以上,报纸3种以上,杂志不少于5种。

文化站其设备配置要能够满足上述文化活动的需要,并且配备部分锣鼓、乐器,简易服装道具等。

运动场地建设。

连队、村室外要具备硬化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及篮球架、健身器材等户外体育设施和绿地。

满足连队职工进行体育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需求。

连队文化站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年开放服务时间要达到70%以上。

有条件的连队、村还可以在连部周围增加一些小型的商铺等基础设施,把连部建成政治经济、文体活动、商业流通、信息交流、干部群众间相互联系的极富吸引力的活动中心。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团场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建立多支特色文化队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逐渐造就团场独具特色的各类文化人才队伍。

团场要积极组织起多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

把有文艺特长的青少年、社区中老年、妇女儿童、中小学生等组织起来,
在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假庆典中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活跃职工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团场有条件的要成立文联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积极作用,把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文学创作、摄影、书画、声乐、器乐、舞蹈人才组织起来,创作一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活动。

建立和恢复团场电影队伍建制,积极发展团场和连队农村电影放映。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团场要恢复和建立2-3人的电影队伍,制定相应政策、明确隶属关系、完善经营机制、解决经费和交通工具等,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加强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

到2008年基本实现垦区团场每一个连队、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即:国家“2131工程”)。

积极开发团场文化市场,不断培育和发展、净化文化市场,建立建全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人员相对固定的团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依法行政,努力使广大团场职工群众享受更加充分、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加强文化活动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职工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利用农闲、节日、庆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

创办内容丰富、积极向上,贴近职工群众、又独具特色的优
秀文学刊物、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书画摄影作品。

师市要加强对团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开展“文化建设先进团场”评选活动和“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等命名等活动,继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延续性大型冠名文体活动,并且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鼓舞、舞狮舞龙、社火秧歌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团、名镇、名村、名人、名品。

政府主管部门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对组织良好或成绩优异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管理和考核。

建议师市将基层文体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中去,在考核中将硬件建设、资金、人员投入等具体量化,以确保团场连队、村文化化育事业顺利发展。

连队、农村文化站文化活动经费要进一步落实,每年团场对连队核死的支出资金里要将文体活动经费单独列出,只能用于开展文体活动,看电影等方面,不能挪作它用,也不能用作一次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年底用不完的文化经费收归团场,累计到下一年使用,促进基层连队文体活动的开展,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质量。

团场对连队的政工检查和百分考核中应有文化工作具体量化指标,制定奖罚办法,年终对连队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进行验收兑现。

师市党委及政府主管部门将继续抓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文化建设先进团场、少儿文化园“三项文化工程”和“百团千连文化戍边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巩固壮大基层文化阵地和基本队伍,丰富团场乡镇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健康发展。

二〇〇六年十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