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与防治
水土流失的 主因:
1.植被破坏 2.坡地耕种 3.年降雨分 配不均
水土流失
洪水引起的冲刷
降雨对裸土产生的沟蚀
.
2.3 水土流失的危害
2.3.1 土壤 薄层化 2.3.2 土壤 质量下降 2.3.3 生态 环境进一步 恶化
.
2.4 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保持
.
水土保持
等 高 种 植
.
水土保持
.
土壤退化的分类
土壤侵蚀
水蚀 冻融侵蚀 重力侵蚀
土壤沙化
悬移风蚀
推移风蚀
土
壤
土壤盐化
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碱化
退 化
土壤污染
重金属、盐碱、农药、有机废物、化 肥、废矿物、放射性物质、虫菌病毒
土壤性质恶化
土壤板结、潜育化、酸化、养分亏缺
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
土壤退化
我国土壤退化的自然社会条件制 约
一、土壤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
1.1 原因:
✓ 极端干旱及大风
➢ 过渡放牧
乱挖乱樵
水资源萎缩
过渡开垦
森林植被破坏
.
土壤沙化
.
1.2 土壤沙化的危害
土 地 贫 瘠 化
.
1.2 土壤沙化的危害
植 被 退 化, 适 宜 性 变 差
.
1.2 土壤沙化的危害
土 地 沙 化, 利 用 程 度 降 低
.
1.2 土壤沙化的危害
土壤退化与防治
.
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指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即在自然环境 的基础上,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加速的土壤质量 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 数量退化指具有农林牧生产力的土壤面积的减少。 质量退化指土壤性质的恶化、土壤肥力与环境质 量的下降。
土地退化指人类对土地不合理还法利用而导致土地质 量下降甚至荒芜的过程,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 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
1.6 土壤沙化的防治
选 种 适 生 植 物
.
1.7 土壤沙化的防治
秸 杆 覆 盖
.
2. 土壤(水土)流失
2.1 概念 土壤由 水力或 水力加 重力作 用而搬 移运走 的侵蚀 类型。
.
水土流失
.
土壤(水土)流失
2.2 水土流失的指标
土壤侵蚀模数,即每年每平 方公里的土壤流失量。
土壤流失分级 土壤侵蚀模数 年均流失厚度(mm)
.
水土保持
沟 道 种 植 灌 木 防 切 沟 发 展
.
水土保持
修 隔 坡 梯 田
.
水土保持
梯 田 及 培 肥
.
水土保持
粮 食 作 物 与 水 保 林 间 作
.
水土保持
沿 等 高 线 修 梯 田
.
3. 土壤盐渍化
概念:土壤地表面积盐的过程. 3.1土壤盐渍化的三条件
– 3.1.1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 3.1.2 地下水位超过临界水位; – 3.1.3 地下水矿化度高.
.
4.3 土壤的自净作用
概念: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 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 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 象.
类型:
物理自净作用:进入土壤的污染物随水迁移,通过渗滤作用 排出土体,或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扩散进入大气;只能降 低浓度或迁移并可能造成地下水或大气污染;
沙 尘 暴, 环 境 恶 略
.
1.3 土壤沙化的防治
草 方 格 沙 障
.
1.3 土壤沙化的防治
营 造 防 护 林
.
1.3 土壤沙化的防治
种 植 耐 旱 作 物
.
1.3 土壤沙化的防治
培 育 生 物 土 壤 结 皮
.
1.4 土壤沙化的防治
退 牧 还 草
.
1.5 土壤沙化的防治
减 少 耕 作 次 数, 少 耕 免 耕
1.人均占有率低
2.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区域 开发压力大
3.生态脆弱区范围大
4.耕地土壤质量总体差,2/3低产 二、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
壤退化的制约
三、水资源短缺对土壤退化的制约
我国土壤退化 的现状
1.土壤退化的 面积大,强度 大、类型多
2.土壤退化发 展快、影响深 远
.
1. 土壤沙化
土壤沙化:主要是风 蚀和风力堆积过程。
.
3.4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合理利用水资源;
– 灌排配套发展,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 –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 减少渠系渗漏损失;
改变种植制度,因地制宜建立生态农业 结构;
精耕细作.
.
4. 土壤污染
.
4.1 概念:
指进入土壤的 有机物、无机 盐、能源物质 等导致土壤质 量的变化,可 能影响土壤的 正常使用,或 危及人类健康 和生态环境。
4.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 绝对性概念:人类活动向土壤添加有害物质,土壤即 受到污染;
– 数量相对性概念:土壤污染物浓度超过背景值加两 倍标准差的临界浓度;
– 现实相对性概念:不仅加入土壤的污染物浓度超过 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量超过 土壤基准量,从而给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土壤污染的最大危害性在于:不仅毒害土壤,降 低其生产能力,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对动 植物及人类产生危害.
.
4.2 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 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土壤未受人 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 量.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 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 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承纳污 染物的最大容量.即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 大负荷量的差.
沿 等 高 线 营 造 防 护 林
.
水土保持
陡 坡 地 退 耕 ຫໍສະໝຸດ 林.水土保持沿 沟 建 淤 地 坝
.
水土保持
修 水 窖 雨 季 蓄 水
.
水土保持
生 物 工 程
.
水土保持
生 物 措 施
.
水土保持
生 物 措 施
.
水土保持
工 程 措 施 与 生 物 措 施 结 合
.
水土保持
修 建 梯 田
3.2土壤盐渍化类型
– 3.2.1 现代土壤盐渍化; – 3.2.2 残余土壤盐渍化; – 3.2.3 潜在土壤盐渍化.
.
3.3 土壤次生盐渍化
概念: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 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土层积聚的过程.
原因: 超量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临界深
度; 高矿化度水灌溉(>3g/L); 灌排不配套,排水不畅; 开垦利用本身含盐高的土壤.
无明显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重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小于200或500 或1000 200或500 或1000—2500
2500 —5000 5000 —8000 8000 —15000
大于15000
小于0.16或0.4或0.8 0.16或0.4或0.8—2
2—4
4—6
6—12 大于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