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鉴赏参考2013-02 周子健人为万物之灵,兰是百花之英。
中国兰花,从远在深山人未识、不采羞自献的空谷小草,到进入丰都大邑、名门雅室乃至远乡陋屋,成为千百万人家的赏品、供品,正所谓“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兰似君子,为养心之花,国色天香,号称“天下第一香”、“国香”、“香祖”,被孔子尊为“王者香草”。
悠悠国兰,固有“四清”之德(香清、色清、姿清、韵清),尽管高不过盈尺、花不足满寸,却倍受青睐、蔚为大观且经久不衰,一靠其无与伦比的纯香,二靠其多姿多彩的姿色,三靠其丰富而崇高的富于东方色彩的神秘文化。
一、花部结构(一)花萼:又称外瓣,3枚。
中间1枚为中萼片,俗称“主瓣”;两侧各一枚侧萼片,俗称“副瓣”,其伸展情况在兰界玩赏中称“户”。
外瓣以绿无杂色为贵。
两枚侧萼片向下侧垂,俗称“落肩”,不能入选(格);侧萼片排成一字,名为“一字肩”(或“平肩”),价值较高;两侧萼片向上翘,称之“飞肩”,极其名贵。
(二)花瓣:又称内瓣,位于花萼之内,3枚。
两侧花瓣俗名“捧心”。
中间花瓣特化为唇瓣,俗称“舌”,唇瓣3裂、多有色,中裂片常反卷。
唇不带斑仅有一色则称之素心,带杂色则为彩,素为贵、彩其次。
(三)蕊柱:雄蕊花丝和雌蕊花柱合生而成,俗称“鼻头”,顶部为药帽。
(四)苞片:每朵花下的花梗都有1枚苞片,俗称花“衣”,保护花蕾。
(五)花鞘:花箭(葶、干)外套,俗称为“壳”。
鞘色与花色常相关。
为此,兰花结构可简单归纳为:三萼(外瓣)、两捧(内瓣),一舌、一鼻,苞衣、外壳。
二、品种分类兰科,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中最大的科,全世界约近1000属2万种及其大量变种,广布全球,主产于热带地区。
其中,我国有166属1019种及其变种,南北均产,而以云南、台湾和海南最多。
据统计,兰科植物中有2000种以上,可供栽培观赏,其中可赏的兰属植物全球将近50种,我国约有20多种(变种),主布于东南和西南诸地。
当代兰界玩赏,通常分为热带洋兰和温带国兰。
热带洋兰,是气生兰。
多宽叶,唇瓣3裂多明显。
花色五彩缤纷,色泽艳丽,花朵硕大,华丽夺目。
常见有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卡特兰、拖鞋兰(兜兰)、万代兰、文兴兰、火焰兰等。
中国兰花(又称国兰、幽兰),多为温带地生兰。
丛生肉质须根系。
唇瓣3裂不明显。
“一干一华(通“花”)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香不足者,蕙”(北宋·黄庭坚)。
在实践中,春兰能开出一葶单花和一葶多花两种;建兰(含四季兰)多开一葶多花,偶有一葶一花;春剑、蕙兰、台兰、墨兰、寒兰等其他兰花都是一葶多花。
兰生阴,蕙生阳。
按生态习性可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如兔耳兰、虎头兰、硬叶兰等)和少数腐生兰。
按叶的宽细可分为宽叶兰(墨兰、兔耳兰等)与细叶兰(春兰、春剑、蕙兰、建兰、寒兰、台兰等)。
一般按开花季节分五大类及两个变种,即:春兰、春剑(变种),蕙兰、台兰(变种),建兰,寒兰、墨兰。
(一)春兰别名草兰、草素、山兰、双飞燕、朵朵香等。
根肉质、白色。
假鳞茎球形,较小。
叶4-6片集生而刚韧,狭线形,长约20-40厘米,宽0.6-1.1厘米,边缘粗糙具细锐齿,叶脉明显。
花期在2-3月。
花苞现蕾需低温春化月余,否则会出现盆面开花现象,俗称“扑地兰”。
花葶直立,有鞘4-5片。
花多单生,偶有2花。
花黄绿色,亦有近白色或紫褐色品种。
花瓣卵状披针形。
唇瓣3裂不明显,有2条褶片。
花有香气,为诸兰之冠。
喜光照,耐寒力较强。
原产我国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多产于温带。
品种甚多,中国特产,以江浙产者为贵。
江南春兰以绿为贵,重香味和瓣型;西南等地的春兰,重色彩和奇花。
春兰有素心(素草)、艺兰,但通常依花被片(花瓣)形状分类。
传统春兰良种名花颇多,有“四大天王”(即:宋梅、集圆、龙字、万字)、“老八种”(即:宋梅、集圆、龙字、万字,汪字、贺神梅、小打梅、桂圆梅)等系列。
春兰是历代文人墨客称颂的对象,在明清至民国最流行。
(二)春剑别称川兰。
实为蕙兰变种,早期归属春兰类,后独立定为一个种。
叶长50-70厘米,宽1.2-1.5厘米,质地坚挺,直立性强。
宁干、勿湿、喜润。
耐寒力类似春兰较强。
花期2-3(4)月,较春兰偏晚。
花葶直立,高2 0-30厘米,有花2-5(7)朵,花苞片比子房连梗长;花直径5 -6厘米,浅黄绿色,常呈半透明状,有香味。
萼片长圆形、披针状,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倾,侧萼片左右斜向开展,花瓣较萼片短,基部有三条紫红色条斑,唇瓣端钝、反卷。
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
春剑叶姿挺拔苍健,秀气非凡,颇具风韵。
依产地分类,如西山春剑、乐山春剑、峨眉春剑、马边春剑等。
以花可分彩心类和素心类春剑。
春剑种类色花,现有奇花、蝶花、复色、素花(春剑素、翠荷素、麻壳素、银杆素等)、梅瓣、荷瓣、水仙瓣等瓣型。
(三)蕙兰别名夏兰、九节兰。
根肉质,淡黄色。
假鳞茎卵形。
叶线形,5-8枚,比春兰叶直立而宽长,叶缘粗糙,基部常对褶,横切而呈“V”形。
花期在4-5月。
花葶直立,总状花序,高30-50(80)厘米,着花5-13朵或更多。
花香气清淡,(淡)黄绿色花普遍,花瓣较萼片稍小,唇瓣绿白色,具紫红斑点。
喜日照、畏阴暗,耐寒力较强。
原产我国中部及南部。
“蕙有士大夫概”(北宋·黄庭坚)。
名贵品种甚多,水仙瓣为贵、荷瓣甚少,竹叶瓣多如蒿草,近有蝶瓣、奇花类,种植历史悠久,以浙江产者最为著名。
(四)台兰别名金棱边、蜜蜂兰、蒲兰、串兰、紫兰等。
原系蕙兰变种,现常列为一个独立的种。
根肉质肥大,无根毛。
叶长椭圆状、线形,革质肥厚,长15-30厘米。
花期在4-6月。
花葶比叶短(不出架),花箭(干)斜出或下垂,着花15-40朵,外轮花被片(外瓣)狭长椭圆形,带红褐色;内轮花被片(内瓣)边缘带黄色;唇瓣下垂而反卷。
花大多无香。
适应光强,较耐旱,多生长在石灰岩石上。
原产我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台兰线艺品种较多,叶面或叶缘常具黄或白色条纹,故有“金棱边”之称。
(五)建兰因主产于福建(武夷山)而得名,别名秋兰、雄兰、秋蕙、剑蕙、骏河兰等。
也有俗名四季兰,且其中株型雄健者在两广又称“大青”。
假鳞茎椭圆形,较小。
叶2-6枚丛生、线形,长30-60厘米,叶缘多有锯齿状(与花香有关)。
花期在7-9月。
花葶直立,高约25-35厘米,总状花序,着花4-13朵,偶有一葶一花。
花黄绿色乃至淡黄褐色,有暗紫色条纹。
花瓣较短,唇瓣宽圆,3裂不明显,中裂片端钝、反卷,带黄绿色,有紫褐斑。
花香味浓。
较喜阴,耐寒力较弱。
原产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省。
依唇瓣可分彩心(荤心)建兰和素心建兰两类。
名贵品种很多,彩心建兰如“银边兰”、“大青”、“永安兰”等;素心建兰如“金丝马尾”、“十八学士”、“荷花素”、“铁骨素”、“玉枕”、“鱼鱿”等。
建兰是最易种植的兰花,在宋代最流行。
(六)寒兰也称“冬兰”。
叶3-7枚丛生,薄革、直立、狭线形,长35-70厘米,宽1-1.7厘米,叶形较建兰为窄,尤其基部更狭。
花期一般在10-11月,现已育出分别在春、夏、秋季开花的新品种。
花葶直立,较细,着花5-12朵。
外花被片狭长,多为落肩,内花被片短而宽。
唇瓣3裂不明显、平直,黄绿色带紫斑,五光十色,少素心。
花有香气。
原产我国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和广东等地,日本也有分布。
现依开花季节可分春寒兰、夏寒兰、秋寒兰和冬寒兰,其株型修长健美,叶姿优雅俊秀,花色艳丽多变,香味清醇久远,花叶外形清瘦可爱。
在日韩等国兰界认为,寒兰“集诸兰之美于一身,聚万物之灵气于一体”而倍受追捧。
(七)墨兰别名报岁兰。
根长而粗壮。
假鳞茎椭圆形。
叶剑形,4-5枚丛生,叶长50-100厘米,宽可达3厘米,墨绿光滑,端尖,直立性强。
花期在11月至次年1月。
花葶高者约60厘米,常高出叶面(出架),着花5-20朵。
花色以金黄色和蓝色珍稀,素心罕见。
萼片披针形,淡褐色,有5条紫褐色脉,内瓣短宽,唇瓣3裂不明显,先端下垂而反卷。
以竹叶型居多,荷梅、水仙瓣极其稀少。
在畸形奇花中有麒麟、牡丹、菊花、狮头等类型,但尤以蝶化、舌化的牡丹型多瓣重瓣奇花(如“瑶池一品”、“大屯麒麟”)或多花蝶花最为珍稀。
现已育出秋天开花的新品种,如“秋香”、“秋榜”在9月开花。
花有异香(多檀香)。
最耐阴、忌强光,耐寒力较弱,宜室内陈设。
原产我国广东、福建及台湾等省,印度、日本、缅甸也有分布。
墨兰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品种丰富,粤墨、白墨(如“企甲白墨”)是传统名兰珍品。
叶阔多变异,赏叶胜看花。
墨兰是近现代流行的国兰,在台湾青睐有佳,尤其对矮种、奇叶情有独钟。
三、瓣型类别“千梅万水仙,一荷无处求”。
兰界在赏兰艺术品味中,将国兰赏花科目进一步作瓣型分类:(一)梅瓣型。
形似梅花之瓣。
外瓣短、呈椭圆或正圆形,顶端钝圆有小尖,向内弯曲,基部稍狭;内瓣短、硬化起兜(以蚕蛾捧为佳),边缘向内弯;唇瓣短而硬。
如“宋梅”、“集园”、“万字”等。
(二)水仙瓣型。
形似水仙花瓣,介乎梅瓣与荷瓣之间。
外瓣中部宽,端渐尖,呈椭圆或正圆形,基部狭;内瓣有浅兜,短圆;唇瓣大而下垂。
如“汪字”、“逸品”。
根据外三瓣形,可分荷型水仙(如“龙字”、“观音捧”)和梅型水仙(如“西神梅”、“蒲扇捧”)。
现实欣赏中,梅瓣、水仙瓣差别甚小,非业者难以甄鉴。
(三)荷瓣型。
又称莲瓣,形似荷花瓣,极其稀少。
外瓣宽大,短而宽,先端宽圆,长宽约比2:1(“八分长兮四分宽”)以内,且要收根、收角;两内瓣左右平伸、无兜;唇瓣宽长而且反卷。
如春兰“大富贵”,“环球荷鼎”、“翠盖荷”等。
(四)蝶瓣型。
又称“蝶化”,即外轮副瓣或内轮捧瓣发生唇瓣化变异,呈蝴蝶翩翩起舞之状,可列奇花类作赏。
外瓣前伸,两侧的外瓣微向后翻,内瓣捧侧伸稍内抱,唇瓣宽长而且反卷。
如“冠蝶”、“素蝶”、“迎春蝶”、“彩蝴蝶”等。
若两内瓣(捧心)均蝶化如舌(称“舌化”),外形与唇瓣变异相当,其形酷似花蕊,则此花为“蕊蝶”。
(五)竹叶型。
象竹叶之形,平庸常见。
外瓣披针状,不紧边、不收角;内瓣捧不起兜、且平伸;唇瓣不论大小。
有阔形和狭形之分。
(六)其他型。
兰界近年在奇花中新发掘的菊瓣、桃瓣、翼形、蛋形、玉簪形、瘦细形、重瓣型、多瓣蝶花、多舌花等奇特新瓣形。
准确掌握兰花瓣型分类,要善于区分“户”型、唇瓣以及捧心变异是核心。
四、选购考量物以稀为贵,兰以异为奇。
中国兰花,通常以香气馥郁,色泽淡雅,花姿秀美,叶态飘逸见长。
优良品种的一般要求:花瓣要圆,花序要疏密得宜,花干要细且长;叶脚要收,叶身要挺,叶尾要垂;花色方面,花瓣采之浸入水中,不见沉影(即要素心)为上。
传统上品正格花标准:顶正肩平,捧心紧抱,唇舒鼻大,瓣不后反。
历史上多以梅荷、素心为典型,为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方外平民所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