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化学备考策略博主按:此文系明光三中吴秀静老师的文章,阅读后感觉很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故转载于此。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时间过的很快,一年一度的中考又将来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研讨会,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复习工作,为迎接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本人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以这种方式与大家交流,在此我要感谢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另外因为本人水平有限,难免会有耽误大家宝贵时间的感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包涵,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受教研室委托我在这里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2010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第二、最近三年试题的演变及2011年中考预测;第三、2011年备考复习思路及策略。
一、2010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突出了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试题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和良好教学导向功能。
试题既能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10年安徽中考仍是安徽省卷和芜湖市卷两套试卷,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分值和题型都保持稳定,但试题的设置更加灵活,与社会生活结合更紧密。
“试题结构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一)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结构芜湖卷和安徽卷在题型和分值上仍保持一致。
唯一不同的是省卷上设置了4分的奖励分。
(二)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考点分布(安徽卷为例)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题全面涵盖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且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从分值比例上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所占比例最大,二级主题“地球周围的空气”所占分值最高,且分值都与其他主题相差很大。
科学探究也是考查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都有涉及。
(三)试题特点1、中考化学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明显我省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尽可能从学生所熟悉的背景材料中,寻找切入点,并且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例如2010年的试题命制中,把宣纸、液晶电视、大蒜、低碳生活、汽车尾气、化学肥料、安徽世博馆、煤炭、酒精灯等相关的素材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考查相关基础知识。
既考查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品质,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2、紧扣学科特点,考查探究能力在进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对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大大增加,试题素材常来源于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下发现问题、对可能答案做出假设、对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并迁移应用等,从而实现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5题(题略)【点评】这道题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性试题,是对铁的锈蚀进行探究,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处理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做对照实验的方法。
尤其是第(6)小题,对设计实验的考查,体现出思维的活跃性和开放性,这就表明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在设计实验方案中要求学生具备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在思维的严谨、思路的开放、语言的描述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降低计算难度,注重实际应用《考试纲要》明确指出对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目标层次上只要达到理解水平,不要求掌握过量、多步、无具体数据等复杂计算,难度有所降低,并注重实际应用,学生只需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和基本的化学知识即可正确答题,如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6题,给出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先计算溶质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慢慢过度,分步计算,降低难度。
但重视计算原理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观察、研究和学习。
再如2010 年芜湖卷第16题,就是结合燃料考查基本的化学计算。
(四)浅析安徽省中考试题题源1、传统继承传统继承是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色之一,例如2009年安徽卷第3题“我省的祁门红茶……香叶醇(C10H18O)……”;2010年安徽卷的第4 题“大蒜新素(C6H10S3)……”;【命题思路】化学式的含义及相关的计算是安徽省历来必考内容,而且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对比发现这两道题极为相似,都结合新信息,给出化学式综合考查物质分类、分子的构成、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以及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此外,2010安徽卷第1题与2009安徽卷第1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相似,前者是通过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来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还有2010安徽卷的第11(1)题通过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展品来考查材料的分类,同样2009安徽卷第11(1)题也通过热水瓶的组成来考查材料的分类。
这些试题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
2、借鉴创新把我省的中考题与全国的中考题相比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题源有相通之处。
例如2009泰州第20题下列数据是KNO3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选择题)2010安徽卷第10题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选择题)【命题思路】对比上面两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①设景都是以表格形式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问题;②都考查了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若降温则有晶体析出;不同之处2009年还考查了通过升温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2010安徽卷考查了KCl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KCl但可以溶解其他的可溶性物质。
由此可见,2010年全国的其他省市中考优秀试题、精品试题往往会成为我省今年的借鉴对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总结全国中考试题精品,进行针对性训练,在2011年的中考中才能很快适应这种新试题的变革,抢占得分制高点。
3、源于教材从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回归教材,重点考查初中化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渗透了基本方法和价值观的考查,尤其是在对实验的考查方面,考查的内容几乎都是由教材实验改编而成的。
例如:教材实验1-9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
……2010安徽卷第14题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命题思路】对比上述两道题,很明显2010安徽卷第14题是由教材实验酒精灯火焰温度的探究改编而来的,它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用更加精密的仪器——高温传感器来探究酒精灯的各层火焰的平均温度的,重点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发现问题、进行猜想、分析数据和进行实验的能力,由较强的开放性。
尤其是最后一小题,鼓励学生从酒精、灯芯、外界条件(如室温、风力)、传感器等方面进行答题,体现出思维的活跃和思维开放性,此题的设置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教与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教材、跳出题海。
二、最近三年试题的演变及2011中考预测安徽省最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在题型、分值、还是在试题难度和试卷结构方面都保持了稳定。
题型还是选择题(20分)、填空和简答(34分)、计算题(6分)为主,分值方面均无较大的变动;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三年中均保持稳定,比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度较大题的比例为10:3:2;而在考查内容方面,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一)、最近三年试题的演变近三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比较从上表可以看出,中考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尽三年只是微小的上下波动,均无较大的变化。
预计2011年中考在题型、内容、分值和难易程度方面还会延续这样的稳定性,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二)、2011年中考命题预测1、注重基础,突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考查模式继续立足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考查,形成了每年必考的若干知识点和稳定性的题型、题量,体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的考查模式,逐步过度到2011年全新的化学课考试中。
例如安徽省2010中考第6 题稳在其实质考查氺,而在题干中给予新的信息“热水”,体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的考查模式。
2、注重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纵观2010 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经常会选取生产、生活及时事相关的某些素材作为试题背景,而选取的这些素材的目的在于考查同学们在真实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2009年底到2010年初,社会热点和重大新闻事件不断,如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的主题“低碳经济”,上海世博会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青海玉树地震有关的饮用水的净化等这些信息被全国试题充分运用了,如2010安徽省第7 题,结合了“低碳经济”,2010年广东第13题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成分有关,2010广东佛山第2 题与青海玉树地震后饮用水有关。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社会热点、突发事件自然灾难在中考中的地位。
3、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国家教育部在中考中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理科考试应增加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
主要包括试题开放、解题过程开放、答案开放、表达方式开放等类型。
此类试题涉及环保问题、实验设计、知识方法总结等。
例如安徽省中考第11 题、13 题(5)小题、14题(5)小题、15题(3)、(6)小题,分别从内容、过程方面开放,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息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音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注重科学探究、突出探究能力的考查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这些试题多数将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对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考查。
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同学们对比、分类、概况、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例如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4、15题都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14题是对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探究;15题是对铁的锈蚀进行探究;还有2010年宜昌市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学会实验设计,揭示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
等等。
5、淡化化学计算、强调计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体现在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计算逐渐改变纯理论计算层面,尽可能体现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减少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使计算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课程要求。
总之,中考化学试题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继续适当降低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主要是剔除“繁、难、偏、旧”和纯化学计算的内容),而更加注重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考查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突出体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