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构成点线面

平面构成点线面

• 有时根据设计需要地可以转换为图,产生面的图地反转现 象,在共生图形中,“图”“地”共用相同的轮廓线,生 成相辅相生的两个图形,也会产生面的图地反转现象。
• 6、面的构成方式
A.面的组合。在平面构成设计中以面形态为主体,并将之 作出大小变化和疏密有致的群体构成。在这种场合下,面 的单纯性和有机性可使作品呈现简洁、明了的审美性格。
虚点
视觉映像点,依赖周边环境 而生存
10
3、点的种类和性质
4、点的错视
点的错视是指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错误的视觉现象。
1、本来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点,由于一个点 的周围是小点,一个点的周围是大点,这 时产生的错视现象是原本两个相同的点产 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2、相同的点由于受到夹角的影响, 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的效果。但有时则要进行必要调整,以避免错视 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 四、线的构成方法
• (1)集线成面
• 线如果大量密集的使用,会形成面的感觉,线越密集,越 粗,面的感觉就越强烈。
• (2)线的有序构成
• 主要是指通过线性,长短、粗细、位置、方向、疏密、明 暗调性等因素,以重复、渐变、发散等规律化的形式进行 构成。
• 大小的错觉。由于环境形象大小不同的对比作中的虚面用 ,使同样大小的两个倒三角形,周围形体小的图形产生大 的感觉;相反,周围形体大的图形则感觉小
带有圆角的正方形。由于圆角的影响会使人产生错 觉,其四边的直线,能给人感觉稍向内弯曲。在设计 中,这类图形会感到不够丰满。若将其边线采用稍向 外弯曲的弧线,则其效果会更好些
当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心理感受也是不 同的。居中会有平静、集中感;偏上时会有不稳定感,形 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程;位置偏下时,画面会产生安定的 感觉,但容易被人们忽略。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的位置 时,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点的种类和性质
实点
真实的、独立存在的边缘线 清晰且内部充实
点的构成
点的线化:由于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张力,点的靠近会形 成线的感觉,我们平时画的虚线就是这种感觉。
点的构成
点的面化:密集排列并达到一定面积的点会产生面的效果。
5、点的构成方法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 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 式的构成形式 。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 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 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
面的构成
1、面的概念:
面是线的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 厚度
面有形状、长度、宽度、面积、位置、方向、
肌理等属性,在造型艺术中,任何封闭的线都能 勾画出一个面,如果只有轮廓,内部未加填充, 则虽有面的感觉,但是不充实,往往给人通透, 轻快的感觉,没有量感。填充的面则给人以真实 、充实和量的感觉。面的边界线即轮廓是决定面 的形态特征的关键。面的形态体现了整体、厚重 、充实、稳定的视觉效果,不同形状的面,又会 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 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 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构成的范例
• 6、线的应用
• 在以线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线的速度 大小、力度强弱、方向变换对于人心理感受的影响。许多 情感内涵都在于对整体图面力度的把握,不论是优雅圆润 的线条还是强劲有速度感的线条,我们都要结合创作中心 的要求,这样才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平面构成要素 -----线
一、线的概念
在几何学中,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在造型学中,线不但有曲直、粗细、面 积,浓淡、流畅及顿挫之分,还具有虚实 、肌理质感和性格。 线也是相对的概念,太短为点,太宽为 面。
二、线的分类和视觉特征
可描述性来分
形式来分
直线
实线
曲线
虚线
情感表达来分
积极的线
消极的线
构成设计第二章 构成的基本形态元素
平面构成
第二章 点 线 面——构成的基本形态元素
2


在几何学上 在造型上
2、点的形态和视觉特征
(1).点的形态
(2).点的视觉特征
点的基本属性是注目性,点能形成视觉中心,也是 力的中心。也就是说当画面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 就集中在这个点上,因为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 左、右的连续性,所以能够产生视觉中心的视觉效果 。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 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 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 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 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 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 化感觉 。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 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 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点的构成
点的构成
点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1、可描述性分类 直线特点:
垂直线 水平线
直线 斜线
锯齿线
折线
1、可描述性分类
• 垂直线:。
1、可描述性分类
• 水平线:
1、可描述性分类
• 斜线:
1、可描述性分类
• 锯齿状直线: • 折线: • 细直线: • 粗直线:
1、可描述性分类
曲线的特征:
几何曲 线
曲线
自由曲线
1、可描述性分类
• 几何曲线:
• 2、面的相对性
• 与点和线一样,面的存在同样也具有相对性。从 面的几何概念出发面是线的移动轨迹,这种轨迹
与图面其他要素的对比决定了面的性质。如果面 的长度、宽度与图面的整体比例产生巨大 的差异,这时的面性质就开始向线和点的 性质改变。
3
实面
虚面
直线形的面 曲线形的面
• (3)线的无序构成
• 主要是指通过线性,长短、粗细、位置、方向、疏密、明 暗调性等因素,以自由化、非规律化的形式构成,以追求 丰富生动,灵活多变的视觉效果。
四、线的构成方法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 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 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 觉效果 。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 间的视觉效果。
3、面的分类和视觉特征
(1)几何面:这里的几何面与上面讲的几何线
有着相同 的表述方式,几何面同样也是可以用数学几何 公式对其进行描述的。它包括:方形的面、圆形的面、菱 形的面等等。这类的面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描 述,是按照某种数率进行运行的线的轨迹。
• 直线构成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

但自由面同时也产存在着缺乏良好控制力的问题。对
于设计的初学者很难控制自由面的形式,也容易出现一种
散漫、无秩序、繁杂的效果,所以对于初学者,应该更加
理性地看待自由面,不要过多的将设计内容依附于自由面
产生的偶然性。
(3)实面:实面是由连续不断记录的线的轨迹构局
的面,在平面设计中表达一种真切的、清晰的、霉在的区 域,给观者的心理感受是稳定、坚实、明朗。同时它也有 可能会造成呆板没有生气的心理印象。
线
平面构成要素 -----线
1
线的定义
2
线的分类和视觉特征
3
线的错觉
4
线的构成
25
• 十八描:指中国画家以线条勾画物象时所使
用的描线方法。常用于描绘衣纹、云、水。古代 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画家所形成的表现方法不同 ,因而其线条的用笔力度、笔迹形态也各具特点 。明清以来,有人总结不同勾线方法,归纳为十 八种,称为“十八描”。如明代邹德中在其所作 《绘事指蒙》中所述为:“十八描”是古人所总 结的线的各种描法。通过线条的力度、节奏、韵 律、气势等美感效果来表现对象,以传达作者的 情感。
• 6、面的应用

面的应用在设计中很多,它的可塑性较强,善于表现
不同的情感,一般的讲,由什么类型的线组成的面,它就
具有该种线的特征。面可以在标志设计、摄影、广告招贴
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可描述性分类
• 自由曲线:
2、从形式分类
• 实线: • 虚线:
3、从情感表达来分
积极的线: 是我们徒手或工具绘制的明确的造型线,可以是曲
直、粗线、大小渐变等形式。 消极的线: 图形中不直接画线,体现在线与线之间不相接,面
与面的转折而显示出线的存在。
三、线的错视 灵活的运用线的错视可使画面获得意想不到
• (4)虚面:虚面是间隔记录线的轨迹。正是由于
虚面的形成与点的动态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虚面 可以在平面设计的表达中体现一种模糊、虚幻的内容:同 样,虚面给观者的心理感受是神秘的、变化莫测的。
4、面的错视:
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面大下面小,亮的大些,黑的小 些,像我们写美术字时应注意到上紧下松的原则。还有像 数字“8”、“3”及字母“B”“S”,理论上来讲上下应 该是一样比例的,但为了使其看起来美观、均衡一些,在 书写时要把上面写得稍小一点,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结构合 理的效果
它能呈现出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有简洁 、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它是男性性格的象征。
• 曲线构成的面:它比直线形柔软,有数理性秩序美感。
• (2)自由面:它不像几何面那样必须遵守某
一特定的数学规律,它充满自由带给人们愉悦。自由面 能较充分地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所以是最能引起人们兴 趣的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在心理上可产生优雅、 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感觉。
• E.面的虚拟。指在平面设计构成中以其他要素(如,点或 线)做出面感安排最终达到虚幻、朦胧美的一种性格效果 。
• F.面的扭曲。在二维的平面上将面形态作出具有三维空 间感的扭曲构成,处于这一设计手法下的面形态,无疑会 产生—种抽象与奇趣的特性来。
• 7、面的体化 • 面的立体感的主要表现手法: • ①斜面或斜投影 • ②点、线的疏密关系 • ③向一点集中的形态图 • ④放射状线条 • ⑤包络线 • ⑥形态大小的变化 • ⑦重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