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_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无性繁殖。

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

(4)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3)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植物的无性繁殖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从探究实验事实中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3)参与植物无性生殖的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难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3.通过探究,正确掌握无性生殖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新课——观看微视频复习花的结构、传粉、受精和结果的相关知识——学生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特点——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否属于有性生殖——总结判断有性生殖的关键词——利用竹子引出无性生殖——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物观察、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对比,得出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观看视频了解无性生殖的应用:嫁接、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等——提供实物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在这些应用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的意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繁殖一颗属于自己的植物——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反馈练习巩固知识——课后作业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照顾自己繁殖的植物,定期观察和拍照记录,一段时间后进行展览。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实物桃子、发芽的马铃薯、不同切口的枝条、叶子多少不同的枝条、马铃薯、大蒜、多肉、纸杯、土、托盘和小刀学生准备:在上课前观察几种身边常见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记录。

五、教学设计活动二:明辨“是非”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了解什么是有性生殖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聪慧的大脑来判断一下以下现象是否属于有性生殖?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遇到哪些关键词一般都属于有性生殖。

那竹子开花是否是有性生殖啊?学生回答:向日葵开花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杏树结果属于有性生殖。

学生回答:开花、结果、受精、传粉和精卵结合等等。

用概念判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课堂。

总结判断是有性生殖的要点。

使学生形成由点及面的学模块二:无性生殖活动一: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教师展示竹子开花的图片,请学生判断是否属于有性生殖。

意味着死亡,而竹子一般用竹笋繁殖新竹子,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吗?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呢?除了竹子外还有其他植物可以以这种生殖方式来生殖吗?同学们先自主阅读教材P4观察与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

时间三分钟。

学生回答:竹子开花是有性生殖。

竹子用竹笋繁殖新竹子不属于有性生殖。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4观察与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

习方法。

对刚才总结的知识点的运用。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手繁殖自己的小植物了解了这么多植物的繁殖方式了,你心动了吗?想不想繁殖一颗属于自己的植物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自选材料繁殖一株属于你自己的植物。

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

时间五分钟。

除了嫁接和扦插在农林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有一类,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8的相关内容,找出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优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材料,繁殖植物。

观看视频。

学生自主学习。

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直观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植4.如果你想短时间内拥有大量如此漂亮的山茶花,又该如何做呢?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植物的生殖》;2.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照顾你的植物,定期观察和拍照记录,一段时间后进行展览。

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并且使学生感知新生命诞生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初二学生的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知识层面上虽然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关于植物生殖的相关内容,但还没有生成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并且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很难真正接触到嫁接、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等植物的培育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实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且多跟生活实际相联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效果分析】本节课我运用了实物、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用“温故知新”的方式来导入来引发兴趣同时利用一段微视频引导学生复习桃花的结构、传粉、受精和结果等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并得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随后又利用竹子生殖的例子引出无性生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得出无性生殖的相关内容,随之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做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无性生殖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先宏观了解,然后给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嫁接、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的重点内容。

同时,给学生准备了动手的材料,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同时让学生感受新生命的诞生的过程,使德育教育真正浸润到课堂中。

最后,让学生再次回顾整节课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生活化,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较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对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生物圈中有哪些生物类群,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它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是如何生存的等等。

本单元与前六个单元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本质。

而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对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及其应用等知识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鸟的生殖和发育打下基础,作好知识铺垫。

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更好的接触和了解生产实践。

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的结构、传粉、受精和结果等知识在前面七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但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还很模糊,对无性生殖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更是不熟悉。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以及无性生殖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是通过不同的生殖方式来实现的,并且了解这些生殖方式与人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评测练习】1.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

A.有无人工参与 B. 是否只由一个母体完成C.有无细胞分裂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2.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将芦荟根部的幼苗小心拔起移栽到其他花盆B.种植蒜瓣繁殖大蒜C.青蛙交配产卵D.种植马铃薯带芽眼的块茎3.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B. 试管婴儿的诞生C. 细菌的生殖D. 克隆羊的诞生4.下列方式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用()。

A.柳树的枝B.菜豆的种子C.秋海棠的叶D.马铃薯的块茎5.“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柳树可以用()繁殖。

A. 扦插B. 压条C. 嫁接D. 种子6.“试管婴儿”技术是将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后移植到母体子宫,着床后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分裂生殖D. 营养生殖7.园艺师用什么技术,将一株野生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各种颜色的花朵的“塔菊”()。

A.种子繁殖B.扦插C.嫁接D.压条8.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果树和花卉,成活的关键是()。

A.接穗要保持湿润B.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C.嫁接的时间要选择好D.接穗和砧木的选择9.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果树,同有性生殖相比其优点是()。

A.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B.后代每年可提前开花结果C.后代保持亲本性状 D.增加后代的变异性10.根据下图一和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嫁接包括两种方式,图一所指的方式是,图二所指的方式是。

②两种嫁接方式的不同在于接穗不同,图一是用做接穗,图二是用做接穗。

③不论哪种嫁接方式,它们成活的关键都是。

④嫁接属于生殖。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课后反思】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我在授课前都会深钻教材,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现在回顾自己的课堂,经验与教训参半,但都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1、确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内容宽泛,实际是各个模块的关系复杂、内涵深刻。

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首要任务,我确定了教学内容的三条线:一是以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及其应用的知识线;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资料分析的能力线;三是感受新生命的诞生,从而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线。

2、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支柱本节课有三大模块组成,在设计时,注意了知识上重难点的合理安排,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安排,还注重了学生课堂上的变化和反应,使这个教学张驰有度,详略得当。

3、创新是现代教学的新标志本节课比较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学生活动丰富多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课标分析】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面对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突出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这一主题。

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更好的接触和了解生产实践,本节课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及交流合作、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实物、音像、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动手活动,给学生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真正“从做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