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与拍摄的关系与区别

新闻摄影与拍摄的关系与区别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和特性
一、新闻摄影定义
1、新闻摄影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

狭义,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2、新闻摄影定义: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影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3、新闻摄影也有以新闻规律作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具体规定与限制,这体现在:1)必须以真人真事为拍摄对象。

2)必须拍摄具有报道价值的事物。

3)必须充分尊重被摄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4)必须抓取特定瞬间形象。

5)必须含有必要的文字因素。

4、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
1)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
2)新闻摄影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现场纪实性
•艺术摄影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运用摄影手段来达到一种艺术表现的目的,创造性地应用摄影语言来表达一种审美情绪、审美感受,摄影艺术家强调地乃是主观性的表达。

•新闻摄影记者只能充分利用形象进行真实、细致的描绘,才能真正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从而达到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的目的。

3)新闻摄影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新闻信息
评价判断新闻摄影优劣的标准是其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其传播效果。

4)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5)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闻摄影的特性
1、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
1)新闻性
a. 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新闻摄影报道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摄影报道的信息含量。

新闻摄影图片所表现的重点应是新闻信息量;新闻摄影图片的文字说明则用于交代图片本身无法交代的新闻要素,增加图片传递的信息量,增强图片传递信息的效果。

b.对于新闻性的把握:
•重视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
•多拍独家新闻
•敢于攻难度大的题材
•注重报道的实效性
2)真实性
a.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b.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应做到事实真实
•应做到总体的真实
•应尽可能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自然流露出的典型瞬间形象,从而保证新闻形象的自然和真实
•新闻摄影的标题和文字说明的写作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c.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原因:
•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工作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赋予新闻图片以意义和内涵
•将新闻摄影和艺术创作混为一谈
•道德品质问题
•政治原因
•恶作剧
新闻与宣传应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新闻重在报道事实,传递信息.而宣传在于让人们相信某种观念,二者目的不同;
•新闻不能重复,而宣传则可以不断重复;
•宣传具有强制性,新闻不具有强制性,只在于告诉读者真实的信息。

•新闻有真实和失实的根本原则问题,而宣传则只有可信与不可信的差别;
•宣传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而新闻报道则应客观、公正;
•宣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新闻报道必须尊重事实。

3)形象性
a.新闻摄影形象性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指新闻照片要用形象说话,即用视觉形象去表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主要内容和新闻的意义,新闻信息量应蕴涵于新闻形象之中。

b.形象的选择和抓取应注意典型性,表现典型环境、典型状态下的典型瞬间
c.抓拍的新闻形象应有形象冲击力,即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人心的效果
d.无法用摄影图像来表现时,应采用文字进行报道,或用文字来补充图像的不足之处及无能为力之处。

二摄影特点方式
1.去粗存精
我们讲去粗存精,不是指把照片画面中不需要的东西搬掉、挡掉或人为加工的布置,而是利用夜间的明暗很自然而巧妙地把一些破坏画面的东西隐没有掉。

例如有些杂乱无章的景物,在白天无法避掉,在夜景摄影中可以处理它,例如拍摄一个工地,白天往往很多杂乱的东西不能避开而直接影响到画面或构图美
观等,但在夜间拍摄,这些不利于画面的障碍物可以利用灯光照射,把需要的东西突出在画面之上,不需要的物体避开灯光将它隐没在黑暗中,采取这些手法,比天的拍摄效果要好得多。

2、夸张景物,增加气氛
因为夜间拍摄有它独特拍摄方法和特殊影调的处理手法,来达到夸张景物,增加气氛的奥妙手法,所谓夸张景物,即将画面所需要的东西充分突出,将某些优美的景物集中表现出来。

所谓增加气氛,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将景物加以渲染,在到合理夸张、烘托主题。

就以拍摄一条马路为例,白天看来车辆很多,但往住拍出的照片车辆并不多,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许多车辆是在几秒钟或几分钟之内所集中的印象,效果当然和礼堂印象不一致,但在夜间摄影,即可发挥夜间摄影特长,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让来往车辆的灯光在底片上多次感光,使画面上出现无数条车灯线的光柱,从而取得车辆纵横、交通繁忙的效果,这样合理的夸张和渲染有助于主题的突出。

3、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的景物
由于夜间摄影的光线很弱,较之日光差别很大,甚至有的光线所照的景物往往连层次都看不清,在这种光线下拍摄,曝光时间就要延长。

所以说,拍夜景不很适宜拍摄动作迅速的物体。

另一方面夜间的光线明暗相差很大,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

如在一条马路上由于路灯光线的照射范围有限和远近受光不匀,如采用快速度曝光,不仅能避免由于灯光暗弱远近所引起的曝光不足,增加画面层次,曝光时间既然延长,对所拍摄的景物就必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不移动,才可能拍出比较清晰有层次的夜间照片。

4、色调对比较强烈
夜间摄影,由于受光线的限制,不可能拍摄线条细致、层次丰富的景物。

如拍摄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或拍摄建筑物的细部装饰花纹等,都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几排灯光,几根线条的组合,建筑物的轮廓的区分,人物外形的刻划、黑白的处理、明暗的对比等等,则是适合和相宜的。

由于上述的因素,夜间拍出的照片往往给人以画面是黑白分明、色调对比强烈的印象。

三.摄影和拍照的区别
1.目的不同。

拍照是记录。

用照相机把客观事物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拍照的目的。

这里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正因为如此,照片就具有了史料价值、纪念价值和一定的科学鉴别价值。

拍照要求拍摄者具备基本的拍摄技术。

摄影是创作。

摄影者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并以此来感染观众,这就是摄影的目的。

这里强调的是主观元素,没有主观元素就谈不上创作。

正因为如此,摄影作品的史料价值和纪念价值退居次要地位,科学鉴别价值基本丧失,而艺术欣赏价值处于主要地位。

摄影不但要求拍摄者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摄影技术和技巧,更要求拍摄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方法不同。

拍照有一般的程式: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且要完整,正面拍摄。

傻瓜相机和卡片式数码相机很适合一般拍照者使用,因为这一类相机的镜头其实都是广角或超广角镜头,其特点就是景深范围大,可以把画面中从近到远大片范围内的景物都拍摄清楚。

拍照不做或很少做后期,因为后期制作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客观真实性。

摄影没有固定的程式。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中的任何地方,只要拍摄者认为合适就行,主体也不必完整,拍摄者经常只选取主体中最具表现力的某一个局部。

摄影用光也多种多样,只要达到拍摄者的创作要求,什么样的光线都可以采用。

拍摄时还经常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曝光量,以追求高调或低调的画面效果。

摄影者对于景深的要求与拍照者正好相反。

他们认为艺术需要含蓄,那种事无巨细一览无余的拍摄方式缺乏艺术感染力。

为此他们不惜花费巨资购置专业相机和大光圈镜头,其目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为了让片子拍得“不那么清楚”,这是让拍照者觉得不可思议的。

摄影创作大都需要进行后期制作。

摄影师大多有一个共识:前期拍摄的是素材,只有经过后期制作才是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