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综放工作面安装工程结束后,即将进行初采工作,为确保初采初放期间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位置:5上-110工作面及5上-112工作面,5#煤层与9#煤层层间距约为55m,开采年限(1968年-2007年)。
现切巷长232m、平均坡度14°、正巷长2340m、副巷长2389m。
2、煤层:9#煤层节理发育,煤层结构复杂,煤层中部夹三层碳质泥岩(0.3-0.7),夹矸总厚度约为1.3m,岩性多数为碳质泥岩。
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9#煤层平均厚度约11.8m。
3、切巷:切巷为矩形断面,巷道毛宽8.2m,净宽8.0m,毛高3.4m,净高3.3m。
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部选用φ22×2500mm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帮部选用φ20×2000mm 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顶部锚索为12.3m桁架锚索和10.3m单体锚索交替布置,单体锚索排距为1.6m;桁架锚索的间排距为2.5×1.6m(即每排仅施工单体锚索或桁架锚索),初采前切巷顶板锚索已退锚。
4、顶、底板:伪顶为炭质泥岩,厚度0.5m。
直接顶为L1灰岩,厚度6.69m。
老顶为砂质泥岩,厚度8.71m。
直接底为泥岩,厚度1.89m。
老底为细粒砂岩,厚度2m。
根据已回采的工作面矿压资料,工作面自切巷向前推进12~15m时,直接顶开始垮落,推进32~35m 左右时,基本顶初次垮落,初采前已对顶板进行弱化处理。
5、端头及正副巷超前支护:①上端头采用ZFG12000/24/35型过渡架支护,过渡架初撑力24Mpa。
②下端头采用端头架型号为:ZFT25000/23/45支架进行支护,支护最低高度2.3m,最高高度4.5m。
顶梁长度12.5m,宽度3.5m,初撑力20Mpa。
③正巷超前:采用4组8架ZT2×3200/18/35,支架宽度4.175m,中心距2.5m;支护总长27m,初撑力20Mpa。
④副巷超前:采用单体支柱配合3.2mπ梁一梁三柱垂直巷道支设,支护长度30m,初撑力11.5Mpa。
6、矿压监测:工作面安装一套KJ653-F2矿用本安型顶板压力无线监测系统,可在地面实时、动态显示工作面支架及端头支架的工作阻力曲线,也可以采用专用软件处理历史数据,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二、初采前准备工作:1、检查支架的完好及连接情况:各液压管路吊挂整齐,泵站及支架液压系统无跑冒滴漏现象,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
2、按要求检查超前、端头支护,保证支护达标。
3、初采前,将工作支架压力表安装齐全,以便初采期间人员准确掌握支架压力情况。
4、通风科、队按作业规程通风设计,调整工作面通风系统及风量。
5、工作面备用支护材料、油脂、工具等提前备用到位,摆放整齐。
6、初采前,将工作面回采侧帮部锚杆螺母、垫片、菱形网回收。
7、检查液压系统管路、阀组,杜绝漏液、窜液,确保液压系统完好。
8、工作面按照安装措施及作业规程要求安装完毕后,调度室牵头,各业务科室参加对工作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设备调试、试运转、初采工作。
9、提前在巷道内准备注浆需用机具及材料,若初采期间直接顶初次来压顶板破碎严重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注浆的方式维护顶板。
10、初采前,检查正、副巷排水系统,保证各水仓及临时排水点水泵完好且热备,排水管路无漏水现象,初采期间安排专人每天检查、维护。
防止在初采期间老顶垮落,上部5#煤采空区局部低洼处积水涌入巷道。
11、提前将各设备易损件准备到位,以便损坏后及时更换,保证工作面的推进度。
12、初采前,提前在工作面对顶板采取弱化处理,减小顶板垮落面积及垮落时产生的冲击。
13、初采前,完善工作面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正常使用。
三、初采工艺:1、采煤机从机尾向机头跑通刀,将煤壁割直、底板割平。
调整支架侧护,确保支架与溜子垂直。
2、采煤机第一次割通刀煤时:⑴若有锚杆、锚索等杂物缠绕在机组滚筒上时,及时停机进行处理。
⑵割煤时若发现前溜上出现锚杆或废旧材料时,应立即使用专用钩将锚杆、锚梁等废旧材料勾出,或利用就近架间通讯装置闭锁溜子进入机道取出。
3、割透机尾煤壁后,机组反向清理浮煤,机组到达机头前,将前部溜子采煤机斜切进刀段推向煤壁,机组入刀后将前溜全部推向煤壁。
4、采煤机斜切进刀,返空刀停机后,在机头、机尾铺网时,严格执行《9-700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
5、初采期间,工作面釆高控制在2.8m-3m,保证支架接顶严实。
若工作面顶板破碎,采取追机拉架,应少降快拉,并保证支架移动平稳,拉移到位后将支架升紧护帮板打出。
四、放煤、放顶工艺:1、为了减弱直接顶和老顶初次来压时对支架的冲击,初采20m不放煤,若顶板不具备放煤条件,可继续延长不放顶煤距离,待生产科现场确认条件允许后方可。
2、机组割第一刀煤后,采空区顶板不再维护,随着工作面推进,顶板出现断裂垮落,进行初次放顶。
五、初采初放期间防滑措施:1、9-705工作面平均坡度为14°,为防止初采期间支架、前后溜下滑现象发生,采取从机头向机尾推溜的方式拉移前后部溜子。
2、采取调斜的方式控制初采初放期间的支架、溜子下滑。
在初采期间,根据前溜搭接,按照2:1的比例进行调斜。
3、在初采期间割煤、推溜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工作面支架、煤壁、溜子“三直一平”,为调斜工作做好基础。
调斜过程中,队组技术员及时掌握工作面坡度及调斜角度、正副巷错差、溜子上窜下滑数据,确保在调斜过程中正常控制支架、溜子上窜、下滑。
六、安全技术措施:㈠初采期间顶板管理1、每班必须对工作面支架、端头、两巷超前支护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初撑力达标。
2、加强上下端头的维护,保证上下端头安全出口畅通(宽度不得小于0.8m,高度不得低于1.8m)。
3、割煤过程中,必须及时拉架,拉架时,操作人员注意保持支架移动平稳,应少降快拉,做到迅速准确。
拉移到位后及时将支架升紧、前梁接顶,并保证支架初撑力达标。
4、若煤壁片帮严重或顶板较为破碎,必须及时超前拉架或支设贴帮柱进行维护,并将破碎段支架与相邻顶板完好段支架顶梁升平,顶梁侧护板错差不得超过高度的2/3,防止倒架及咬架情况的发生。
5、跟班队干、验收员每循环对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检查,检修班检查次数不得少于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科室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安全生产。
6、初采期间,当工作面来压征兆剧烈或老顶垮落时,必须将工作面全部人员撤离至距工作面50m以外。
(工作面来压征兆:掉碎煤、煤壁片帮、安全阀向外滴液等)7、生产科及队组技术员要及时收集矿压资料,队组技术员每班对支架压力情况进行统计,生产科技术员根据现场统计情况,结合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对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及来压步距进行准确分析,通知队组及时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8、顶板破碎严重时,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注浆的方式提前进行维护顶板,待顶板稳固后再进行通过。
9、初采期间,上下隅角悬顶面积达10㎡后,釆用爆破法强制放顶,强制放隅角时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10、若初采过程中,两巷压力显现增大时,采取以下防护措施:①加强正副巷超前支护初撑力的管理,保证单体柱初撑力不低于11.5Mpa,超前架初撑力不低于20Mpa。
②对正副巷底板进行起底。
③在压力显现区域支设单体柱(单梁单柱),对顶板进行维护。
11、严格控制煤壁片帮,端面距超规定时,必须超前移架;无法及时拉架时,在机道支设贴帮柱维护顶板,防止端面冒顶。
㈡回收回采帮垫片、锚梁及菱形网1、拆卸前必须将前溜与机组电源开关停电闭锁,并有专人负责看护。
2、人员进入拆卸地点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地点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3、拆卸时,由下向上进行拆卸,由跟班队干负责对煤壁进行检查,煤壁完整且顶角处无网包时,可分组分段进行拆卸,相互间隔不得小于20m。
4、拆卸时,作业人员必须注意片帮及站位情况,防止片帮及在溜槽内滑倒伤人。
㈢人员取锚杆1、采煤机滚筒上缠绕有锚杆等杂物时,由机组司机通知跟班队干、安全员、班组长到现场,跟班队干负责组织处理,在确认停机地点顶板完整、无片帮现象时,闭锁采煤机与前溜电源开关,并由设备车司机看护。
2、处理滚筒缠绕物时至少不少于3人进行操作,一人看护机组及支架、其它人员协同进行处理,安全员现场监护。
3、人员进入煤壁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地点前后5m范围内顶板、煤壁情况,用长柄工具处理煤壁片帮及架间活矸,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人员进入前溜取滚筒缠绕锚杆时,不得背对煤壁作业,必须站在靠支架前梁下方。
5、当滚筒缠绕物无法取下时,严禁强拉硬拽,应使用长柄撬棍进行拨撬,或使用断线钳、锯弓等工具将其剪断、锯断。
6、处理滚筒缠绕物时,操作人员严禁将脚伸入溜子大链及刮板下,防止滑倒扭伤。
7、废旧材料严禁上皮带拉出。
8、如发现废旧材料缠绕在刮板及大链上时,必须由跟班队干负责严格执行上述要求进行操作。
㈣单体柱使用1、支设单体柱时,至少4人配合完成,1人观察顶板变化,2人扶单体柱,1人操作注液枪,将单体柱缓慢升起,且升柱时要将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嘴调整到指向老山方向。
梁接触到顶板时,继续操作注液枪,使单体液压柱逐渐达到初撑力,另2人扶住临时支设的单体柱,防止倒柱伤人。
2、回撤所有单体柱时,由专人检查作业地点5m范围内顶板情况,处理顶板活矸,并撤除无关人员。
回撤单体液压柱时,应由里向外进行,回柱前,要详细检查周围支护情况;四人配合作业,一人观察顶板,两人扶柱,一人卸液。
3、使用单体柱戗设备时,柱头、柱根必须顶紧卡好并用双股8#铁丝对柱头、柱根固定,实行远程注液操作。
所使用单体柱长度必须与所戗作业相符,严禁使用过长或过短单体柱,防止角度过大或过小崩柱。
4、所使用单体柱必须完好,有泄液柱、坏柱、“死”柱时及时更换,严禁使用有跑、冒、滴、漏的现象的单体柱。
㈤“一通三防”管理⑴通风区负责上隅角、回风巷束管观测点的完好情况,由束管监测人员每天分析一次,发现有害气体浓度有上升趋势,立即汇报通风科。
⑵加强工作面初次放顶煤与周期来压期间的瓦斯管理:①确保工作面风流稳定可靠。
②工作面按照设计配风风量,最大限度地稀释和冲淡初次放顶与周期来压期间从采空区挤压出的瓦斯,防止瓦斯超限或积聚。
③加强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的瓦斯监测监控,杜绝瓦斯超限作业。
④加强防尘管理,经常保持工作面、巷道潮湿。
⑤提前拆卸上下端头顶帮锚杆、锚索,顶帮坚硬时,采用深孔预裂爆破,确保顶板及时垮落减小隅角悬顶面积。
㈥注浆安全技术措施1、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地点前后支架,确保支护完好。
同时检查、处理作业范围内的不安全因素,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2、注浆孔个数、角度及间距由跟班队干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3、施工注浆孔前,必须由专人对打眼机具的完好、风水管连接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