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III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P18 - P19
1.突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
与其他神经元的、等
相接触形成的结构;
包括、、。

2.突触的常见类型:
1)
2)
3.传递过程
1)兴奋的传导过程: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移向与之融合,
释放出
神经递质与上的特异性结合
引起一个神经元的。

2)传递特点:
A 单向性: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
于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方向的。

b突触延搁(0.5ms)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酶分解或被转移.
4.信号转换:信号信号信号
5.巩固练习:历年小高考题目专练
2017-23.右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结构Q的名称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突触小体
2016-25.右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效应器
B. ②代表神经中枢
C. 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D. 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
2015-38.(6分)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
为,
结构(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

(3)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
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填“单”
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
是(填“单”或“双”)向的。

(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

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

2014-2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2014-25.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
2013-2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2-38.(6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