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主教材相融合的小学自然拼读教学经验谈

与主教材相融合的小学自然拼读教学经验谈

与主教材相融合的小学自然拼读教学经验谈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低年级课堂上进行与主教材相融合的小学自然拼读教学尝试,可以让主教材与附加资源的语音教学成为一个有梯度、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

教材整合得细致,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和认知负担,提升学生的自主建构语音能力。

在主教材情境和补充阅读教材提供的语境中,让学生将词汇的音、形、义对应起来,以切实提高学生解读英语书面文字的能力和理解力。

关键词:教材融合;拼读理念渗透;教学活动;语音整合
教学背景
笔者于20XX年9月任教小学一年級,并开始着手进行“自然拼读与学校主教材的整合”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研究是以国家规定教材和校本教材为主,自然拼读教材作为补充性教材,基于主教材的话题语境和语言素材来进行补充、穿插的整合教学研究。

笔者所在的学校小学英语学科的必修教材有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1-6》(后面简称为《译林1-6》);《新概念英语青少版》(Starter A和Starter B)(后面简称《JNCE Starter A》《JNCE Starter B》)和《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2》;选修教材有“牛津英语阅读树”之《典范英语1a-5b》。

《译林1-6》是江苏省的统编教材必学,《新概念英语青少版》是校本特色语法系列教材,《典范英语1a-5b》是校本外语特色阅读课题研究教材。

三套教材相比较来看,《JNCE Starter A》《JNCE Starter B》)和《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2》的内容比《译林1-6》的难度要大很多,而且知识体系通常前置半个学期到1学年,学生们要完全消化有一定的难度。

《典范英语1a-5b》是以故事为主的系列阅读教材,学生们特别喜欢读这些故事。

因此,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时安排情况如下:《译林1-6》简要教学,每单元用1-3课时不等;《新概念英语青少版》精细化教学,每单元用3-4课时完成教学,《典范英语1a-5b》一周1课时进行1个故事阅读的教学。

其中1-2年级的《译林1A》教材不教字母,《译林1B》教材教26个字母的认读和书写,《译林2A》和《译林2B》教材中没有任何语音教学板块;《JNCE Starter A》《JNCE Starter B》用最开始的五个单元快节奏地教完26个字母的字母名、字母音后,紧接着教5个元音字母的短音和长音,然后是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及元音字母
组合若干个,语法进阶速度快;《典范英语1a-2b》在一定周期内是先以26个字母的发音为基础,再逐步过渡到短元音字母发音及常见字母组合发音等,每一课都有相应的一些视觉词出现,进行阅读识读训练,但相对来说进程比较缓慢。

笔者前期在实验班级的教学试验证明,如果教师独立地教授自然拼读课程,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拼读技能,然而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学生易学易忘,如果教学中没有持续运用的跟进,学生很难实现技巧到能力的转化。

上述三种教材都各自有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融入自然拼读知识正好可以弥补几种教材之间的断层问题,也可以使学生们在话题转接中更好地学习如何表达自己。

主教材和拼读知识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

我们的融合教学目的有三个:1.让几套教材中的语音教学成为一个有梯度、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

2.减轻学生记忆和认知负担,提升学生的自主建构语音能力。

3.通过与主教材情境和补充阅读教材提供的语境,让学生将词汇的音、形、义对应起来,提高学生解读英语书面文字的能力和理解力。

教学实施
1.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
首先自然拼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读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这期间,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死记硬背转为音形结合的认读解码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转变自己的“整块单词”教学方式,把单词切分成具体音素,让学生尝试自主拼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活动。

教师本人要有较好的语音教学整合意识和语音素养,即教师看到一个词汇能自主地在脑海中进行单词音素的切分,由最小的语音单位入手,帮助学生像搭积木一样把可拼读词汇自主试拼出来(即用直拼法教词汇),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听音、正音教学。

对于词汇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由一个一个音素拼读成一个单词的“综合法”,如:/b/-/a/-/g/*-bag;也可以用先整体让学生听一个音,再分成一个一个音素来进行模仿操练的“分音法”,如:bag-/b/-/a/- /g/。

2. 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笔者借助少儿版《丽声瑞格叔叔自然拼读法1—5》(后面简称《瑞格拼读》)的教材体系,将上文提到的三本主教材的语音、词汇学习板块内容跟《瑞格拼读》进行融合教学,即按照一学期对应一本《瑞格拼读》的教学进度。

《瑞格拼读》的教学内容系统详尽,而
主教材的语音学习内容比较简要,有时候还比较有跳跃性,不够连贯,多数时候主教材的语音内容的教学进度要快于《瑞格拼读》。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分四种方式处理:(1)如果主教材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的接受力来说,难度过大,笔者就将其进行简要处理,即把难度过大的语音学习内容只做听、读要求,当成学生的早期磨耳输入式学习,待后面系统学习到相关内容时,会再带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2)如果学习内容难度适中,教师就可以借鉴《瑞格拼读》里的一些操练活动进行语音音素学习,并进行拆分音素,组合音素,替换音素等各种活动训练。

(3)如果音素学习内容在两种体系教材中,都同在一个学期内学习但顺序不同,可以视情况调整教学顺序,将材料提前或推后学习。

(4)还有一些是主教材里没有、《瑞格拼读》里特有的内容,笔者会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补充教学。

目前笔者的教学行动研究进行了三个学期,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26个字母的字母名和字母音,重点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训练学生进行VC(vowel-consonant元音—辅音),CVC(consonant-vowel-consonant辅音+元音+辅音)单词形式的拼音、朗读训练;一年级下学期教师重点训练学生的音素意识内化巩固,具体包括26个字母音和常见组合音的认读,听音分辨、拆分音素训练,听音能写,在情境绘本故事中能对常见可拼读单词达到“见词能拼读”的能力训练等;二年级,学生则开始进行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及几组高频辅音字母组合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会写、用核心词汇造句和在小语境中恰当运用核心词汇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