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电压技术课程

高电压技术课程

高电压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气技术教研室
侯 慧
husthou@
自我介绍
侯慧 本科:武汉大学 电气工 程学院 硕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 与电子工程学院 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水 电学院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等。 Email: husthou@ Tel:15342223360
系统电压 U(kV) 输送容量 P(MW) 110 48 220 194 330 436 500 1000 750 2250 1000 4000 2000 16000
(2)电力的远距离输送
14
提高电压的效益

降低线路损耗 节省线路走廊 降低线路造价 长距离输电可联接地 域网,有利于电力调 度 降低工作电流和系统 短路电流,利于系统 运行和降低设备造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研究项目
利用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作用机制 (能够有效吸收大量的电磁波), 产 生覆盖飞行器的等离子体层,能有 效吸收雷达信号,达到隐身的目的
34
五、高电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 表面处理
高压放电产生活性粒子作用于织物等,增 强材料表面活性,不但易于染色和进行表 面涂覆等,且处理过程对环境不会有污染。 是当前印染行业十分看好的织物处理技术



5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历史
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高压(HV):35〜 220kV;超高压(EHV):330 〜750kV;特高压(UHV): 1000kV及以上。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特高压 直流(UHVDC): ±600kV以上,包括±750kV 和±800kV。 1908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经过15年 ,于1923年,第一条230kV线路投入运行;1954年建成第一条 345kV线路。从230kV电压等级到345kV电压等级经历了31年。 在345kV投运15年后,1969年建成了765kV线路。 1952年,瑞典建成世界上第一条380kV超高压线路。 196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第一条735kV超高压线路。
分析各类过电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研究各种保 护装置及其保护特性
25
绝缘配合

中心问题: 解决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将
电力系统绝缘确定在既经济又可靠的水平
26
电磁环境问题

电磁兼容
更多的电子及微电子设备对强电系统进行保护和监 控,其对暂态干扰具有明显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强电系统电压高、容量大,对弱电系统产生更加强 烈的电磁干扰 开展关于如何限制弱电系统内的暂态干扰电压的试 验及研究工作


6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历史
1952年,前苏联建成第一条330kV线路;1956年建成400kV 线路;1967年建成750kV线路。从330kV电压等级发展到750kV 电压等级用了15年时间。 欧洲和美国,在超高压输电方面,主要发展345kV、380kV 和750kV电压级, 500kV线路发展比较慢。1964年,美国建成 第一条500kV线路,从230kV到500kV输电,时间间隔达36年。 前苏联的500kV电压等级是在400kV基础上升级发展起来的, 1964年,建成完善的500kV输电系统。 1985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1150kV特高压输电线路 。从500kV电压等级到1150kV电压等级用了20年时间。
8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历史
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按电网发展统一电压等级, 逐渐形成经济合理的电压等级系列: 1952年,用自主技术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逐渐形成京津 唐110kV输电网。 1954年,建成丰满至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随后继续建设 辽宁电厂至李石寨,阜新电厂至青堆子等220kV线路,迅速形 成东北电网220kV骨干网架。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全长534km,随 后逐渐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1981年建成500kV姚孟—武昌输电线路,全长595km。为适 应葛洲坝
16
新发展

特高压输电
各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原因不尽相同 俄罗斯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建设1800~2000kV线路

直流输电、紧凑型输电及灵活输电
直流输电的优越性值得重视 我国第一条220kV紧凑型试验线路从北京安定到河北廊 坊,长26公里,于1994年9月投入试运行

其它的输电方式如超导输电、低温输电、无线 输电、多相输电等也在研究中
三次采油技术
将高功率脉冲电源引至油井下进行瞬间 放电,产生很强的冲击波,此冲击波将 地下岩层震裂,使得原有的缝隙增大(解 堵作用),原油渗出更容易,能提高油井 的产量
29
四、高电压学科的特点
30
五、高电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高压静电除尘 电火花加工 已有十分广泛成熟的应用。基于静 电吸引的作用收集灰尘 利用火花放电时的放电能量处理加 工材料
31
五、高电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体外碎石技术 肾结石、胆结石的体外粉碎是利用高压脉 冲产生一定向冲击波,经聚焦后作用于 患处将结石击碎(上海交大率先开发成 功,由此成果当事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 士) 利用空气中电晕放电,控制产生一定浓度 臭氧(强氧化剂),达到杀菌及清洁空气 的作用(目前空调中所谓的等离子体空 气清新技术)
7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历史
中国,1949年前,电力工业发展缓慢,输电电压按具体 工程决定,电压等级繁多: 1908年建成22kV石龙坝水电站至昆明线路, 1921年建成33kV石景山电厂至北京城的线路。 1933年建成抚顺电厂的44kV出线。 1934年建成66kV延边至老头沟线路。 1935年建成抚顺电厂至鞍山的154kV线路。 1943年建成110kV镜泊湖水电厂至延边线路。

各种经济、灵活的高电压发生装置 电气设备各种绝缘试验项目的设计 预防性试验 在线监测、故障诊断 状态维修
高电压的测量 高强量、微弱量、快速量
24
过电压防护问题

外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内过电压
¾ ¾ ¾
工频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老化、污秽(在运行电压及过电压下) 保护装置
10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的历史表明 : 相邻两个电压等级的级差,在一倍以上是 经济合理的。 新的更高电压等级的出现时间一般为15— 20年。 前苏联1150kV输电线路的运行表明: 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经过20年的研究 和开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达到用于实 际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的要求。

生态效应
27
四、高电压学科的特点
理工结合的学科内涵

1 2 3 4 5
与应用物理的联系紧密 实验/经验性 理论探索性 瞬变性(Compatibility)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性
28
四、高电压学科的特点


人类最先观察到的电现象是高电压现象 人类最初研制出来的电气装置是产生高电压的 摩擦起电装置 人类最先应用电的实例是利用高压放电给人治病 电学的发展史:高电压——低电压——高电压 高电压技术——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的前提条件 建立现代大电力系统的前提条件 我国西电东送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高海拔、沙尘暴、永冻土环境下的高压输电 开辟新领域的先锋

我国电网基本框架
发展全国联网是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与电力消费矛盾的重 要措施
19
东北电网
华北电网 西北电网 华东电网 500kV 330kV 220kV 热电厂 水电站 核电站 南方电网
20
川渝电网
华中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电网建设


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规划建设取得 突破性进展。 电网建设总投资达1070亿元;投产330千伏及 以上线路6580公里,变电容量3560万千伏安; 开工330千伏及以上线路8160公里,变电容量 4090万千伏安。跨区送电量700亿千瓦时。
2
课前准备
教材及参考书 ¾高电压技术,文远芳,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¾高电压工程,林福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2月 ¾高电压工程基础,关根志,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年3月 考核方式 ¾书面考试60%+平时成绩40%(作业 +考勤)
3
第1讲 绪论
4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9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历史
水电厂送出工程的需要,1983年又建成葛洲坝-武昌和葛洲 坝-双河两回500kV线路,开始形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网架。 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线,实现了 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 中国,在逐渐形成330kV和500kV区域输电骨干网架的同时 ,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330kV和500kV以上更高电压等级的 论证。1984年,国家明确提出500kV以上的输电电压为1000kV 特高压、330kV以上的输电电压为750kV。 2005年9月,中国在西北地区(青海官厅—兰州东)建成 了一条750kV输电线路,长度为140.7 km。输、变电设备,除 GIS外,全部为国产。
11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高压 <100kV 超高压 100∼1000kV 特高压 >1000k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13
提高电压等级的主要原因
(1)对电力需求的激增


不同的输电电压等级组成的输电网有不同的输电能力。在规划未来的电网电压等 级时,通常用自然功率来粗略地比较其的输电能力。 自然功率--在输电线路末端接上相当于 的波阻抗负荷时,线路所输送的功 率。其中L0是输电线路的单位长度的串联电感,C0是线路单位长度的电容。自然功 率P0≈U2/Z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