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教育不是一种消费,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
教育为我们孩子、家庭、民族、国家和世界准备着未来。
教育必须面对未来,并对未来负责,虽然对我们大家来说,预测未来,并非易事。
让我们尝试列出一些对未来的看法,例如:⑴预计在40年以后,将会有90亿人口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⑵人类将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⑶全球化将进一步变成现实,不管人们是否欢迎它;⑷科学和技术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未来要靠教育。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人类受益。
⑴.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改善和进步;⑵.以不同方式获取海量信息的人数会增加;⑶.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降低。
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任何学习者需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育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飞跃,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可能。
如何让这种科技来带动教育的改革,实现教育质量飞跃,将是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世界上有246个国家和地区的九亿三千万人,通过三亿五千万部电脑连接到互联网。
在中国,近几年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达到18.9%。
2010年末统计,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68亿人,2012年估计要达到5亿用户。
中国已有八十万个网站,在城市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35%,而广播电视几乎可以到达每一户中国家庭。
获取和存储信息变得越来越便利和便宜。
以储存为例。
在过去的30年里,储存一百万字节储存器的价格下降了一千倍。
在1973年它的价格接近十万美元,是购买一座房子的价钱,而现在购买它的钱,只够买一听可乐饮料。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的确加快了信息、资金、物品的流动速度,产生了新的产业和盈利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民意的表达方式。
但是,人们对教育会发生飞跃,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预测并没有变为现实。
教育的确在进步,但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
例如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发展迅速,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的变化上,是传统高校在原有体制下的扩充,几乎没有运用开放大学和网络学院的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沈瑞民教授的报告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里提到一个统计数据:中国重点大学网络学院2003-2004年的招生数仅为四万人,只占高校总招生数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自然要好得多,但是它在高等教育中的相对地位可能没有明显提高,说不定整体来看,还有下滑的趋势。
让我们来看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情况。
即使在发达国家,例如像美国,互联网和电脑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上网已经成为了美国年青一代的生活方式。
有文章报导,在美国12-17岁的年青人87%,大约两千一百万人经常使用互联网。
但是,他们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例如像收集和分享信息,和其他人,包括同学和老师,讨论和进行合作学习,写文章和通信等。
其中的78% 大约一千六百万人在学校里上网。
显然,对他们来说,网络和ICT只是一种工具,是用于完成学校教育框架下学习过程的一种手段。
在中国的中小学里情况也类似。
近几年,中国的基础教育同样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普及全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这些新的进展有:义务教育法的重新修订和颁布;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特别扶助;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建设投资超过二百亿人民币。
它主要以三种方式-送光盘、卫星接收网络教室和电脑教室实施。
由于缺乏资源和教师的引导,小学的电脑技术课主要在教学生打字和玩游戏,中学大多数在忙于应付考试。
对运用新技术的效益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家长、社会甚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忧虑、甚至抨击。
中央六个部委办多次发布管理条例,严格限制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在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网络负面效应的报道。
这些情况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问题出在那里?这是我们应该要总结和反思的问题。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变革的科学研究。
实际上,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去实现我们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工具。
运用新技术不是目的,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新技术去实施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目的。
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教育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飞跃的。
中国的古训就明确地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是我们常常会急功近利,把古训忘掉了。
今日。
从广义上讲,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一定会,也必须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学和技术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对社会的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新的知识产生速度大大加快了。
30年以前,知识增加一倍的时间需要14年;到了2002年知识翻倍的时间缩短到7年;预计3 0年以后,知识翻倍的时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间只需要一年。
请想象一下,这样发展下去。
30年再往后,知识会如何增加?知识翻倍会在一个月还是一周?教育如何能应对这种知识的洪灭。
可以列举一些教育上的改革建议和实践。
著名的多元智能提出者,哈佛大学的教授Gardener 博士新近提出,在信息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应对这种知识的洪灾。
他认为,这种综合思维是指能够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和知识;对它们的准确性和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程度进行评价;将他们综合成一种对特定用途者有用的简洁的形式或格式,以供自己、学生、同事或其他人使用。
国际的科学界联合提出了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建议。
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IAP,Inter Academy Panel)在2003年为此发布了联合宣言。
现在,参与IAP探究式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网络的国家已经超过30个,包括中国。
我们知道,许多大学也在进行教育改革,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或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学习。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的,互动和合作成为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和评价的“最邻近发展区”都必须针对学习者个人的情况来设置。
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已有的概念出发。
有效的学习包括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包括面对面的讨论和表达。
所有这些近期的有关学习和教育的研究告诉我们:仅仅有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提供更多的资源,提供获取信息的便利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这些都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提出了必须关注的课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的确引起了教育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遵循着教育本身的规律,ICT的应用应该适应教育的变革,而不是只从技术的发展出发,更不能脱离教育规律去研究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上,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应用本身不是目的。
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新技术去实施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目的。
过去几年的实践提示我们,必须要把盲目建设硬件的热情转到对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施上来。
下面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⑴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应该扩展为运用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的所有非面对面的教育活动。
⑵新技术是为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服务的。
只有在改革了的教育中,它才能起到重要和正确的作用。
⑶远程教育不仅不能满足于信息的提供,甚至不能满足于好的课程的提供,而需要研究如何提供各种教育的支持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服务。
⑷应该正确的运用科学技术实现学生减负。
⑸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扩大培训者和学习者平等分享信息和共同建设资源的机遇。
云计算带来了计算方式的变革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站的计算服务,对大多数用户而言,这种服务的优势也是无与伦比的。
用户不需要安装硬件,不用开发软件,廉价的使用成本,快速部署,动态伸缩,更易共享。
企业不再需要自建数据中心,或者将服务器托管到传统的数据中心,只需要申请云计算帐号并按量付费就可以了。
相当于大家的用水方式,以往是家家户户自己挖井取水,现在是使用自来水,由自来水公司统一取水、消毒、输送,用户只需接入到家中并按量付费。
云计算的特点:超大规模将成千上万的服务器集群起来形成“云”,“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极其廉价“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和个人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的硬件、软件及维护成本。
教育云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云教育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从根本层面上解决了目前教育信息系统的众多缺点: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⑴学校可以在云教育平台上建设教育信息化中心,不需要专门的维护人员,繁琐的构建流程,只需一个账号就可以直接用到先进的,标准化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⑵硬件,软件都由云教育平台提供;安全,更新等问题都由平台解决,无需巨额资金投入,按师生用户数付费,每用户每年仅需支付36元,每天花费不到一毛钱。
⑶平台持续性的建设,用户可持续的用到海量的,先进的的教育软件,软件有管理的、教学的、学习的、交流的、娱乐的......⑷平台操作简便易用;无需下载、安装、维护、升级,只要可以上网,只要一个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用到全部的软件。
教育信息化的未来教育云将给教育带来全新的未来: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