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锻炼

内蒙古中医药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313000)2012年2月16日收稿
2护理配合
2.1麻醉前的护理配合2.1.1手术前访视:手术前充分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做好术前访视工作。

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告知家长紧张情绪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向家长介绍氯胺酮的作用,给药途径及副作用,讲解术前禁饮禁食的目的及重要性,望家长积极
配合手术治疗[2]。

2.1.2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手术室内温度恒定在在22~25℃,相对湿度以Ⅰ、Ⅱ级手术室为40~60%。

因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易受麻醉、输液和一些药物的影响而致体温波动较大,需准备小棉被遮盖非手术部位。

2.1.3准备手术用品、麻醉用品和抢救药品:检查氧气、吸引器、喉镜、麻醉机和监测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准备气管导管、牙垫、口咽通气道、面罩、吸痰管、约束带、软枕、托手板和静脉输液装置,如为婴幼儿还需备“大”字形木架。

2.1.4全面了解患儿基本情况:病儿进入手术室后,认真查对病儿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和部位;了解病史及全身情况和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呼吸道发育异常、上呼吸道感染。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麻醉医生作相应处理,必要时延迟手术。

2.1.5建立静脉通道: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手术输血、补液及给药的生命线,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应配合默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2.2麻醉期间的巡回护理
2.2.1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通畅的静脉通道是维持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术中出现危险时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

输液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输血输液反应。

如发生上述现象应减慢或停止输液,对症处理。

2.2.2摆正手术体位:氯胺酮诱导患儿入睡后去枕平卧于手术台上,肩下垫软枕,头偏向一侧,氧气吸入,应用柔软约束妥善固定
病儿体位。

体位固定以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适应手术为原则。

连接监护仪,观察患儿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

2.2.3控制氯胺酮的滴注:氯胺酮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剂量不宜过大,不然,可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由于氯胺酮的个体差异,有时即使正常剂量氯胺酮也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

因此,给药时宜从小剂量开始,保持呼吸道和吸氧导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低氧血症和呼吸抑制的发生。

2.2.4避免发生围术期受伤:麻醉苏醒前由于患儿躁动,有可能发生坠床,受到伤害,存在着围手术期的危险,因此应用约束带固定患儿四肢,约束带应松紧适宜,防止造成末梢循环障碍。

氯胺酮可使大脑边缘兴奋,苏醒期还易出现谵妄、喊叫、幻觉、眼球振颤等症状,切忌在患儿未彻底清醒前拍打或呼喊患儿,应保持安静,减少刺激,使症状逐渐消失。

2.3手术结束后的配合:氯胺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抑制、舌后坠。

如果患儿出现舌后坠现象,可以将患儿头稍微后仰,打开气道,也可放口咽通气道。

运送途中需携带小儿呼吸气囊,便于途中吸氧,必要时携带手提式血氧监护仪。

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肢体颜色及血氧饱和度,以保证运送安全。

3体会
患儿由于其生理解剖特点,对麻醉药的反应很剧烈,麻醉期间各项生理指标会发生急剧变化,巡回护士应了解麻醉药品的性能,熟悉患儿麻醉意外的种类和表现,掌握各类急救措施,不得随便离开手术间,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熟练配合麻醉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手术结束护送患儿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严格交接班,嘱咐家属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参考文献
[1]王建敏.手术室护理工作全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8,7.[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摘要: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功能锻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计划与宣教、基本原则、训练要领、心理护理四个
方面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

实践证明配合躯体各大关节功能锻炼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减少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强制性脊柱炎;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36-02
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锻炼
周凤*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以脊柱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周身性疾病,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阳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椎间盘纤维化及其附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

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功能受损,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损害。

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强制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强制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起病年龄多在10~30岁,一般不超过40岁,男女比例为4~7∶1,男性相对较重,女性较轻,我国发病率为0.3%左右。

目前对于强制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加功能锻炼,其中关节功能锻炼是保存和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

青年人肌肉纤维、关节韧带的弹性好,可塑性强,加之代偿功能强,早期并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能最大限度的维持肌肉、关节的柔韧性,防止因局部肌肉长期痉挛、僵硬、关节退化而出现脊柱强直,是减少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要的护理措施[1]。

强制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的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保
持胸廓活动度和防止肢体的废用萎缩[2]。

1计划与宣教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前,护士要详细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
各种检查结果、目前临床症状,了解其病情进展过程和治疗计划。

向其宣教功能锻炼的可靠性及预期效果,告知脊柱及其它关节部位的解剖结构。

康复宣教时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年龄、文化层次的需要,从患者最想了解的知识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指导方法,提高患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基本原则
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根据病情而定,以锻炼后疼
痛持续不超过2h 为宜[3]。

刚开始接受锻炼的患者每次5~15min ,以减少体力消耗。

等适应后适当延长时间,睡前先活动各大关节,以解除晨僵。

开始锻炼时会有一些不适,坚持3~4天后就会适应,要做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活动。

3训练要领
3.1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防止脊柱畸形的训练。

患者平卧时应尽量降低枕头高度或不用枕头。

走路时注意昂首挺胸,坐时姿态端正,睡觉时尽量平卧,需积极做伸腰、弯腰、头仰的运动。

如床上伸展:仰卧位,双臂上伸过头,向手指脚趾方向伸展后放松,再伸展放松,反复做几次;弓背运动:趴跪如猫状,低头,弓背直至完全拉伸再放松后塌背仰头抬臀,尽量拉伸,如此反复几次;转体运动:坐位双臂平举,双目视臂向右,向左转体,反复几次。

3.2维持胸廓正常活动的训练。

每天晨起坚持做30min 的深呼吸
136
2012年4月
和扩胸运动,或指导病人做呼吸体操,使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交替使用。

双手向上做爬墙运动:面对墙站立,膝伸直双足与肩对墙而站,双目平视,患者头部尽量向后向上,双手平肩支撑两面墙上,行深呼吸,坚持1min放松后重复做5次。

3.3下肢大关节及肌肉的功能训练。

如髋膝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运动,髋关节的功能训练还可以采用较大幅度的起蹲活动,下肢肌肉可以进行推拿、按摩等,以强化下肢的肌肉。

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其中,游泳为最有效的锻炼方法。

3.4颈肩各关节的功能训练。

颈部可做转颈活动:坐位挺胸,头向右、向左转,目视同侧肩部,尽量向后看,反复几次。

或低头、仰头、颈向前曲,每个动作10次。

肩关节可做内旋、外旋的活动锻炼。

3.5减轻晨僵的训练。

有晨僵时应先在床上缓慢活动双髋双腿,转动颈部、双肩,再活动躯干转身。

4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病员大多年轻,许多经济上尚未独立,因此病人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也有的因疼痛、抑郁而不愿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我们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用温和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真诚备至的关怀做好耐心细致的指导工作,并结合本病的特点和一些显著的病例,着重加以介绍,以消除他们思想顾虑,也让病人能认识疾病性质,从而做好长期锻炼的心理准备。

强制性脊柱炎的许多患者过分强调药物治疗作用而忽视了锻炼,而康复护理实践体会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活动功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正确的体能锻炼才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曾有研究者将60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加以躯体大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加用功能锻炼的一组疗率为90%,而常规治疗的一组疗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重点,它与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吕红.青年强制性脊柱炎早期康复的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2):203.
[2]周祖山,李拥.类风湿关节炎与强制性脊柱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57.
[3]唐福林.风湿免疫病300个怎么办[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5.
1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