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牛学(第三章)牛的体质外貌和生产力

养牛学(第三章)牛的体质外貌和生产力


1、体质外貌与生产性能
体质外貌与牛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是选择和鉴定牛
体质和生产潜力的手段之一。 肉牛:具有宽深而肌肉丰满的体躯。 役牛:具有骨骼结实、肌肉发达和强壮有力的四肢。 奶牛:具有明显发达的泌乳器官。
但是,体质外貌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不是
选择牛只的唯一标准。因为还有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等。
役用牛的鉴定要点
上看一张皮
下看四肢蹄 前看胸膛鼓
后看屁股齐
4、牛体尺测量及年龄鉴别 体尺测量是测量鉴别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计算体尺指 数和估测活牛体重的基础性工作,它能准确反映牛主要
部位的发育情况,弥补肉眼鉴别的缺陷。
体尺指数:即一种体尺对另外一种与其在生理解剖上 有关的体尺数据的比率,这样才可以反映出两部位间的
(2)乳的分泌与排出
①分泌:泌乳期间,乳的分泌是持续不断的。乳刚挤
完时,乳的分泌速度最高,下次挤奶前降至最低。 ②排出:不及时挤奶,乳房充胀,内压增高,乳的分 泌就会减慢或停止,牛乳的成分也会被血液带走。每天 应挤奶2~3次。
人工挤奶
机器挤奶
2、影响产奶性能的因素 (1)遗传因素
①品种:产奶量黑白花>娟姗牛,乳脂率正好相反。
奶性能潜力。
3)个体全泌乳期产奶总量 个体全泌乳期产奶总量指母牛自产 犊之日起到干奶为止的累计产奶量。因 为牛泌乳期的长短受许多非遗传因素的
影响,因而,该指标不能正确反应牛的
产奶性能。
4)个体终生产奶量
第三章 牛的体质外貌和生产力
知识要点
牛的体质外貌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不同生产用途牛的外貌鉴别 奶牛的生产力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肉牛主要生产力指标及测定方法
肉牛屠宰及胴体质量评定
第一节 牛的体质外貌
体质:是有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抗 病力、对外界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等相互之间协调性的 综合体现。 外貌:是体躯结构的外部表现,内部组织器官的发育 情况是构成外貌的基础。 个体的体质外貌表现是其遗传基础与其所处的外界环 境件,尤其是饲养管理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对乳齿由永久门齿代替
1.5~2岁
第二对永久门齿出现
2.5 岁
第三对永久门齿出现
3.5 岁
第四对永久门齿出现
4.5 岁
永久门齿磨成同一水平
第四对亦出现磨损 5~6岁
7-8岁,第一对门齿中部出 现珠形圆点;8-9岁,第二 对门齿中部出现珠形圆点; 10-11岁,第四对门齿中部 出现珠形圆点 7~10岁 牙齿的躬行逐渐消失,变 直,呈三角形,明显分离,
肉用牛的外貌特征
肉用牛的体形外貌特点应该是无论从侧
面、上方、前方或后方观察,其体侧均 呈明显的矩形或圆筒状。 肉牛可以用“五宽五厚”概括其外貌特 点:额宽,颊厚,颈宽,垂厚,胸宽, 肩厚,背宽,肋厚,尻宽,臀厚。
(2)役牛的外貌特征 就整体而言:皮厚骨粗, 肌肉强大而坚实,富于线 条,皮下脂肪不发达,全 身粗糙而紧凑,属于粗糙 紧凑体质类型。 就外貌而言:前躯较后躯强大,显得前高后低,而 腹线又反而显得前低后高,形成“倒梯子形”。前高 后低的牛,便于役力的发挥,是役牛的理想体形。 役牛后推力强弱,主要表现在尻和大腿两个部位,其 中尤以尻部的长度、宽度、斜度和髋的位置关系更密切。
和半透性膜失去功能,因而初乳和患乳房炎的奶的组成, 与血液成分极其相似。
③乳蛋白的合成:
在乳腺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如(约占90%) :α-酪 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 β-乳球蛋白
乳蛋白
直接来自血液的蛋白质(约占10%)如:免疫 球蛋白、血清蛋白、 γ-酪蛋白复合物
步骤:第一步AA+ATP→AMP~AA+PP

2.个体产奶量计算 1)个体305天产奶总量
个体305天产奶总量指母牛自产犊第一天开始
到第305天为止的产奶总量。产奶时间不足305天
者,按实际产奶量计算,并注明天数,产奶天数
超过305天者,305天以后的产奶量不计在内。
2)个体校正305天产奶量
按个体 305 天产奶总量来表示个体牛的产奶 性能有两个问题: 1. 母牛产奶天数超过 305天,但没有305天产奶 量的记录,而只有如310天、330天等产奶量 的记录。 2. 母牛产奶天数不足 305 天,其原因可能是因 为疾病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用实际产奶 量来作为 305 天产奶量,就低估了该牛的产
2、牛体各部位名称及形态特征 人们一般将牛整个躯体分为头颈部、前躯、中躯和后 躯4个部分来描述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1)头颈部 头颈部位于躯体的最前端,它以髻甲和肩端的连线与 前躯分解,又分为头部和颈部。头部以整个头骨为基础, 以枕骨脊为界与颈部相连。 头部 公牛:较宽、短、粗重、皮厚毛粗,颈部多卷毛,具 有雄性姿态。
(2)肉牛的外貌特征 就整体而言: 体躯低垂 , 皮薄骨细,全身肌肉丰满, 疏松而匀称,属“细致疏松” 体质类型。
就外貌而言:前后躯均发 育良好,背宽深、平广,肌 肉丰满,呈“长方砖形”或 “矩形”。前后躯较中躯为 长,全身粗短紧凑,被毛细 密有光泽。
就尻部而言:宽、平、广、直,富于肌肉,腰角丰圆, 厚实多肉。
进一步成柱状,随年龄而
越加明显12岁以后
影响牛牙齿脱落和磨损的因素: 1.母牛的年龄:老年母牛生的犊牛脱换要比年 轻牛生犊牛早.
2. 牙齿的坚硬程度 : 凡齿质坚硬的 , 较难磨损 . 这种牙齿 , 群众叫“麦子牙”比一般的牙齿 要小些,洁白光滑,排列十分整齐.山区的黄牛 多竹板齿,这种畸形齿齿型大而长,阔而薄.着 生外倾 , 状如卧倒 , 不同于正常牙齿的垂直因 此,在磨损过程中,齿星始终不能成圆球状,只 能成月牙状或半月形 , 齿间很少出现缝隙 , 即 使到了老年,齿峰也很难磨钝.
日粮中植物性 长链脂肪酸
瘤胃中
氧化为饱和 脂肪酸 淋巴系统
与Pr 结合
血液
乳腺细 胞吸收
乳脂
乙酸盐

酮体-羟基丁酸盐
乳腺细胞中
短链脂肪酸
⑥Vt、ash、H2O来源:
Vt、ash均来自血液,自身不能合成。 H2O一来源于富含K质的乳腺体小泡内的液体;二来 源于乳糖、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后的产物,从血液流入细 胞内,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就外貌而言:有平、宽的尻部和发育良好的乳房,前 躯发育适当,后躯发育良好,呈楔形或三角形。
就乳房而言:紧紧地直接连接在两股之间的腹下,四个 乳区发育均匀对称,四个乳头 大小适中,间距较宽,乳房充 奶时底线平坦,即“方圆乳 房”,乳静脉弯曲明显,被毛 稀疏,富有弹性,乳腺发达, 即“腺质乳房”,另外乳井要
(2)前躯 指颈之后、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 髻甲 髻甲是连接颈、前肢和躯干的枢纽。 长髻甲对各种用途的牛都是优良的。公牛较母牛的高 而宽厚,阉牛居二者之间。 前肢 肩:广长斜肩与髻甲接合良好,肌肉发达,是任何用 途牛的共同要求;而狭长肩则对任何种牛都不宜。 臂:介于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有长、短,肥、瘦等 不同类型。 下前肢:呈正常姿势,关节明显、干净,长短适中, 结实有力,蹄质致密,蹄与地面呈50°角左右。 胸 宜宽深,说明心肺发育良好。
3、外貌鉴别
外貌鉴别主要是指根据不同生产类型牛的外貌特点进 行鉴别,以肉眼鉴别应用最多,其次还有测量(体尺) 鉴别、评分鉴别和线性外貌鉴别等。在进行外貌鉴定之 前,应首先了解不同生产类型牛的外貌特点。 (1)奶牛的外貌特点 就整体而言:皮薄骨细,血管显露,被毛短、细且有 光泽,肌肉不很发达,皮 下脂肪不多,全身细致、 紧凑而比较清秀,属“细 致紧凑”体质类型。
胸围指数:胸围/体高
管围指数:管围/体高
产肉指数:后腿围/体高 肢长指数:(体高-胸深)/体高 胸宽指数:胸宽/胸深
尻高指数:尻高/体高
额宽指数:额宽/头长 腿围指数:后腿围/体高
年龄鉴别
年龄是评定牛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 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的依据。根据产犊记录是确定牛
第二步AMP~AA+tRNA →AA~tRNA+AMP
第三步(AA~tRNA)n ④乳糖的合成:
tRNA rRNA
mRNA
AA1-AA2…AAn
乳糖为双糖,是由 1 分子的葡萄糖和 1 分子的半乳糖合 成的。
⑤乳脂的合成:
甘油三酯的混合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含50%短链脂 肪酸和50%长链脂肪酸。
排列整齐,紧
牛的牙齿与年龄
牛的牙齿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五岁以前,换一对牙——2岁,2对牙—
—3岁,3对牙——4岁,5岁以后,主要 看齿面磨损情况和牛齿的结构。 钳齿在6岁时呈方形;7岁呈三角形;8岁 呈四边形;10岁呈圆形,出现齿星;12 岁后圆形变小;13岁时呈纵卵圆形。
二个或二个以上乳齿出现 初生至1月龄
3、奶牛生产能力的测定与计算
(1)产奶量测算
①月产奶量:每月计量记录 3d 的产奶量,每次间隔 8 ~
11d,以此为根据统计每月和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
全月产奶量=(M1×D1)+(M2×D2)+(M3×D3)
M1,M2,M3为测定日全天产奶量; D1,D2,D3为当次测定日与上次测定日间隔的天数。
(3)中躯 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后至腰角垂线之前,以背椎、 腰椎和肋骨为支架的中间躯段。其中以第七至第十三胸椎 为基础形成背,而腰以 6 个腰椎为基础,腹部位于背腰下 方,腹内有主要的消化器官。 (4)后躯 腰角以后的躯段,是以荐骨、骨盆及后肢诸骨为基础的 体表部位。 尻部 以骨盆、荐骨及第一尾椎为基础构成。尻部宜长、宽、 平或微低。 性器官 公牛:发育健全,睾丸发育良好、对称、大小、长短一 致。 母牛:大且肥润,闭合完全。 后肢 呈正常姿势,关节明显、干净,长短适中,结实力,蹄 质致密,蹄与地面呈50°角左右。
关系和牛体格部位发育的相互关系与比例,可以显示牛
的外形特征、身体状况和发育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