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主要品种的识别
(4)生产利用 遗传稳定,适应性良好,适宜放牧饲养。但存在肢蹄不佳、公牛跛行或单睾 的现象。与本地黄牛杂交,对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肉用性能效果显著。
三、兼用牛品种
▪ 1.西门塔尔牛
(1)产地:原产于瑞士,在法国、德国、奥 地利等国边邻地区也有分布。原为役用,现 为乳肉兼用。
(2)外貌:以黄、红白花为主;白头,肩、 腰部有条状大片白毛;前胸、腹下、尾帚、和 四肢下部为白色。前躯发达,中躯呈圆形,骨 骼结实,肌肉发育良好,整个体型为长方形。 皮厚而富有弹性,被毛浓密,额及颈上多卷毛。 颈长而充实,垂肉发达。乳房发育中等,乳头 粗大,结构匀称。成年♂重1000~1100 kg, ♀ 600~800kg。
(4)生产利用:改良本地黄牛,有利于提高 高档肉部位的重量。
▪ 1.南阳牛
四、我国黄牛品种
(1)产地 河南省南阳地区。 (2)外貌 较大型役肉兼用。肩峰较高,肩部宽 厚,胸腰平直,荐尾略高。公牛头部雄壮方正, 颈短厚稍呈弓形,颈侧多有皱褶,肩峰隆起8~9 cm,前躯发达。母牛头部清秀,颈薄,呈水平状, 肩峰不明显,后躯发育良好,但深宽不够,尻斜, 乳房发育较差。毛色分为黄色、米色、草白色三 种。面部、腹部和四肢毛色较浅。成年体重: ♂640~690kg,♀410~453kg。
(4)生产利用 在我国的适应性及杂 交改良效果好,但往往容易造成难产
▪ 2.利木赞牛
(1)产地 法国中部利木赞高原,原为役用牛, 法国第二大肉牛品种。
(2)外貌 骨骼较细致,体躯长,肌肉充实, 胸躯部肌肉特发达,后躯肌肉明显,四肢强健 细致;毛色红黄为主,具有明显的“三粉”特 征(眼圈周围、口鼻周围和四肢下端的毛色较 浅);公牛角向两侧伸展;母牛角向前弯曲。 成年体重公牛950~1100kg,母牛900kg。
(3)生产性能 产乳量4500~5000kg。平 均乳脂率3.4%
(4)优缺点 体形大、产乳量高、性情温 顺、易于管理;但不耐热,抗病力较弱, 乳脂率低,蹄易变性,个体生产性能差异 大
▪ 1.夏洛来牛
二、肉牛品种
(1)产地 原产于法国的夏洛来省; 最早为役用牛,后选育成肉牛。世界 各国引入作为肉牛生产的种牛。
(1)产地 原产于英国的海福特郡。是世 界著名的中、小型早熟肉用品种。
(2)外貌 典型肉用体型,腿短体宽, 前躯饱满,颈短而厚,垂皮明显,中躯肥 满,四肢短,臀部充实,皮薄毛细,整个 体躯为圆筒形。分有角和无角两种。毛色 暗红,具有六白特征-头部、垂皮、颈背 连髻甲、四肢下部和尾部。
(3)生产性能:早熟品种,初生重较小, 增重快是其特征。初生重32~40kg,200日 龄重达311kg,400日龄480kg。成年♂重 800~1000kg,♀550~700kg。一般屠宰率 为60%~65%,肉纹呈大理石状,肉质柔 嫩多汁,味美可口。
(3)生产性能:平均产奶量6000~7000kg,乳脂率:3.6%~3.8%。
(4)生产利用:改良本地黄牛,其后代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等方 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 2.中国黑白花奶牛(荷斯坦牛)
(1)产地:由乳用荷兰牛长期与我国各地 的黄牛杂交选育成的乳用品种牛。
(2)外貌 毛色特征主要为黑白花(也有 部分红白花牛),体型高大,头清秀,皮 薄,皮下脂肪少,被毛细短,乳房大,乳 头大小适中,分布均匀,乳静脉粗大而弯 曲,乳井大而深。全身呈楔形。成年体重: 公牛800~l000kg,母牛450~750kg。
(3)生产性能 役力好,适应性强,耐粗 饲。产肉性能良好。未经肥育的公牛屠宰 率为52%,净肉率为43.6%(精料育肥阉 牛为64.5%、55.8%。肉质细嫩,大理石 纹明显)。泌乳期6~8个月,泌乳量600~ 800kg,乳脂率4.5%~7.5%。
▪ 2.秦川牛
(1)产地:陕西关中地区。
(2)外貌特征 大型役肉兼用。前躯发 育良好而后驱较弱;公牛颈峰隆起,颈 粗短,垂皮发达;母牛耆甲低,荐骨稍 隆起。毛色有紫红、红、黄三种,以紫 红色及红色最多。成年体重:♂500~ 700kg,♀400~450kg。
(2)外貌 毛色为乳白色或白色, 体格大,胸宽深,背直、腰宽、臀部 肥大,骨骼粗壮。全身肌肉发达,体 躯呈圆筒状。角向前伸展。成年♂重 1100~1200kg。
(3)生产性能 增重快,尤其早期 生长阶段。屠宰率为65%~68%,净 肉率54%以上。肉质好,脂肪少而瘦 肉多。母牛一个泌乳期产奶2000kg。
▪ 6.延边牛
(1)产地 朝鲜及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外貌 役肉兼用,头小额宽,颈短。 髻甲长平,背腰平直,尻斜。四肢较高。 皮肤较厚并富有弹性,被毛长而密,毛色 多呈深浅不同的黄色。成年体重:公牛 480kg,母牛380kg。
(3)生产性能 役用能力强,适合于水田 作业,善走山路。有耐寒、耐粗、抗病力 强的特性,是我国宝贵的耐寒黄牛品种之 一。屠宰率一般为40%~48%,短期肥育 后可达54%,净肉率为42%。泌乳期约6个 月,泌乳量500~700kg,乳脂率为5.8%, 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泌乳量可达1500~ 2000kg。
(3)生产性能 生长快,屠宰率高, 肉品质好,12月龄体重可达219~ 235kg。经育肥后,屠宰率为59%~ 62%,净肉率为51%~53%。泌乳期 7~9个月,泌乳量745kg,乳脂率5.6 %~6.1%。
▪ 4.鲁西牛
(1)产地 山东省西部。
(2)外貌 大型役肉兼用。被毛从浅黄 到棕红色都有,但黄色居多,多数具有 完全的“三粉”特征,即眼圈、嘴圈、 腹下四肢内侧毛色较被毛色浅。毛细而 软,皮薄而有弹性。成年体重:公牛 645kg,母牛365kg,
牛主要品种识别
一、奶牛品种
▪ 1.荷斯坦牛(黑白花牛)
(1)产地:原产于荷兰,分布于各国; 美国称荷斯坦牛,荷兰和欧洲其它国家 则称弗里生牛。
(2)外貌:典型的乳用型外貌,后躯 发达,侧望呈楔形;结构匀称,皮薄骨 细,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静 脉明显;被毛细短,毛色呈黑白斑块, 界线分明,额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 部及尾帚为白色。成年体重:♂900~ 1200kg;♀650~750kg。
(3)生产性能 以肉质优良著称,皮薄 骨细,肉质细嫩,肌纤维间脂肪分布均 匀,呈大理石纹。育肥性能好。平均日 增重610g。一般屠宰率为53%~55%, 净肉率为47%左右。有抗结核病和抗焦 虫病的特性,但耐寒力差。
▪ 5.蒙古牛
(1)产地 内蒙古高原地区
(2)外貌 体格中等,头短、宽而粗重。眼 大有神,角向上前方弯曲,颈短而薄,鬈甲 低平。胸部狭窄,肋骨开张良好。腹大,乳 房发育良好。后躯短窄,尻部尖斜。四肢粗 短,多呈“X”状肢势,后肢肌肉发达。毛 色以黄褐色及黑色居多,其次为红(黄)白
(2)外貌:双肌肉型明显,皮薄骨细,被毛 白色,鼻镜、眼圈、腹下、耳尖、尾尖及蹄部 为黑色,颈部颜色较重。刚出生犊牛为白色或 浅褐色。成年体重:♂850kg, ♀570kg。
(3)生产性能:生长快,泌乳性能亦较高。 屠宰率为67%~70%,净肉率为60%,瘦肉 率为82.4%,属高瘦肉率牛。泌乳期平均产 奶量35O0kg,乳脂率为4.17%。虽然低于西 门塔尔牛的产奶量,但高于夏洛来、利木赞 牛的产奶量。
(3)生产性能 挽力大,行走快,役用 能力强。在中等营养水平下,18月龄屠 宰率58.3%,净肉率50.5%,肉质细致, 大理石纹明显。泌乳期7个月,泌乳量 400~900kg,乳脂率4.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晋南牛
(1)产地 山西省南部。
(2)外貌 大型役肉兼用。头中等长, 角根粗,呈圆形或扁形。颈短粗,胸 宽深,前躯发达,背腰平直,肋骨开 张良好,后躯发育稍差,尻窄斜,被 毛以红色和枣红色为主。 成年体重: ♂600~700kg,♀300~500kg
花或黑白花。成年体重:♂450kg,♀370kg
(3)生产性能 具有肉、乳、役多种经济用 途,但生产水平均不高。全身肌肉发育欠丰 满,后腿发育更差。产肉量与屠宰率随季节 不同而有较大差异。8月下旬屠宰的上等膘 情母牛,屠宰率为51.5%。泌乳期6个月左 右,平均泌乳量665kg,乳脂率5.2%。役用 性能良好,持久耐劳。蒙古牛耐热、抗寒、 耐粗饲,抗病,适应性强。
(3)生产性能 肌肉发达,产肉性能不亚于专 门的肉牛品种。屠宰率可达65%;产奶性能比 肉用品种高得多,泌乳期产奶量4074kg,乳脂 率3.9%。
(4)生产利用 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强,对增大我国黄牛体格、改善体躯结构、提 高乳、肉、役兼用性能有较好的效果。
▪ 2.皮埃蒙特牛
(1)产地:意大利北部地区皮埃蒙特区,肉 乳兼用品种,含有夏洛来牛的“双肌”基因, 原为役用牛。
(3)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快,早熟,产肉性能 好。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10月龄达408kg,12 月480kg,18月龄体重563kg时,屠宰率64.4%, 净肉率75.5%;难产率极低,仅0.5%,一般情况 下,2.5岁可产犊。
(4)生产利用 东北、华北部分地区黄牛改 良的较理想的父本。
▪ 3.海福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