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转型升级先行镇建强扮靓沛县南大门
——强势推进综合型中心镇创建
张庄镇党委、政府
张庄镇被列为徐州市首批30个中心镇之一创建达标以来,紧扣“打造转型升级先行镇、建强扮靓沛县南大门”的工作主题,坚持“三化三提升”统领中心镇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项目建设为重点、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百日会战”、“五整治五提升”专项活动为载体,对照市定6大类25项考核指标,加大投入、逐一完善、强势推进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全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徐州一流中心镇。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
我镇坚持把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统领全镇工作全局来抓,成立了党委书记牵头、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的张庄镇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的实施。
同时出台了《张庄镇关于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张庄镇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张庄镇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工作调度会、协调会、监查通报等管理制度,有力地保证了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同时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中心镇创建协调会,每月开展
一次推进会,每周开展一次督查,及时掌握情况,督促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规划先行,绘就蓝图
牢固树立“规划是中心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的理念,高起点定位“楚风汉韵,现代新镇”目标,按照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中心镇的发展规模,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度超前性,聘请了徐州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修编了张庄镇《镇区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镇区环境综合整治详细规划》,构建“西扩新区、北拓园区、南延商区”的中心镇格局。
对照中心镇创建的各项指标,完善徐沛路沿街立面整治景观设计水平的再提升及楚风汉韵规划设计,确保了镇区重要节点规划、专项规划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以规划引领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物流大镇,把我镇打造成为徐州至沛县的最大的节点中心镇。
三、多轮驱动,提升标准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先行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 18000余万元,完善配套道路、雨污分流、路灯、污水处理厂、垃圾体系、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优化了镇区环境、改善了镇容镇貌、夯实了基础。
二是破解三个难题,实现三个集中。
坚持集中连片建设,实现人口向镇区、居民向社区、工业向园区三集中,破解了土地、资金、人口三个难
题,走出了一条“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中心镇建设之路。
目前累计新建3万平方米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6 个,集中居住0.7万人,镇区人口达到25256人。
开工建设3平方公里工业集聚区,入园企业30余家。
三是加大老镇区改造。
根据总体规划制定的城镇规模、发展目标等各项指标要求,老镇区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因此我镇对老镇区现状资料进行详细分析,重新调整城镇布局结构,重点对镇中心“四道街”旧房进行了彻底改造,拆迁面积1.6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建成6层4栋商住楼。
昔日的“四道街”如今已成为我镇繁荣的中心商务区。
同时通过增加街经小品、公共绿地、商业服务设施、餐饮、娱乐等功能,与新镇区完美对接,逐步树立沛县南大门形象。
四、坚持标准,打造精品
随着中心镇建设的快速推进,我镇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品意识,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新建项目的地质勘探、图纸设计、施工队伍全部按上级要求落实,同时聘请徐州安鹏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管,把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强化建筑市场管理,破解监管难题,营造公平、和谐的建筑市场环境,依法办理项目申报、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质量和安全监督、工程监理、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各项硬性指标。
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的开工和竣工交付使用两道关;严格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动态监管机制,督促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楼房质量安全,让百姓放心安居。
五、建管并重,做优环境
镇容镇貌综合整治是中心镇创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镇按照“六无四净”要求,开展“万人清洁新张庄”集中整治镇村脏乱差现象,镇村环境明显改观,镇貌村容焕然一新。
我镇坚持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管理相结合,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抓好美好城乡建设,充分发挥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养“三支队伍”作用,实行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城镇物业管理模式。
调整充实了30余人的城管执法队伍,对主、副镇区违章搭建、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以及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督查。
聘请保洁公司对镇区实行全天候环卫保洁,组建140人村居环卫保洁队伍。
绿化管养队伍对镇区游园、花坛、绿化带、草坪等实行24小时管养,形成了镇容镇貌长效管理机制,优化了镇村人居环境。
通过以上五项措施实施,我镇在中心镇创建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建项目工作中,我镇坚持“三化同步、城建引领”的工作思路,以中心镇创建为抓手,以高标准规划为龙头,以严把工程质量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为重点,全力打造让百姓放心的安居工程。
按照规划开工建设了江南新天地安置小区、汉韵花园、中心商贸区、金地雅苑小区、张庄新村、逸景花园、御景花园等一批重点工程,拆
迁危旧房8万平方米,完成城建投资5.4亿元,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集中安置居民3600余户,13000人。
目前镇区面积已达5.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建成区面积增幅10%;人口增幅21.3%,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面积21.6万平方米。
二、镇容镇貌有效改善
为全面强化城镇管理,巩固中心镇建设成果,我镇制定出台了《张庄镇城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镇容镇貌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和镇区绿化养护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目标,确定了整治范围和任务,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我镇已投入3.62亿元集中整治镇区环境,着重突出汉文化特色和绿色生态景观建设,着重抓好临街建筑物的景观、主要建筑的外观、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注重在完善城镇功能上下功夫。
突出扮靓汉阙,擦亮沛县第一窗。
其中,投资1270万元建成占地12亩的汉阙文化休闲广场,建成大型汉阙2座,为汉阙景观区添置了变压器、射灯、景观灯等亮化设备,彰显楚风汉韵,打造文化张庄;投资1670万元为沿街的墙体立面刷漆、镶贴仿古瓦;投资1530余万元,统一整治临街店铺门牌,安装广告底牌;投资536万元在徐沛路和镇运河路安装交通护栏;投资1300万元整治农贸市场2个;投资460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座;投资120万元建成水冲式公厕10座;投资261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投资1980万元,对徐沛路西侧的河道进行了整治;投资3200万元修铺道路6.2万平方米;投资6200万元,建设日处理污
水0.6万吨的镇污水处理厂及雨污分流管网16公里。
2011年以来,我镇先后两次开展绿化“百日会战”活动,总投入17637.47万元,实施了汉韵休闲广场、汉阙小游园、政府小游园、徐沛路绿化带、竹林大道、张敬路绿化、张五路绿化、张庄新村和如意家园小区绿化及镇农贸市场绿化等一批绿化重点工程。
沿徐沛路两侧建成花坛146个。
今年又对徐沛路、张敬路、张五路、运河路两侧的绿化进行了更换补植,补植各类苗木32.5万余株,铺设草皮1000平方米,并对损毁路牙石、栅栏进行了维修。
目前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4%,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2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自开展中心镇创建工作以来,我镇把壮大经济实力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和支撑。
通过实施“工业规模扩张新型化、农业提档增效现代化、中心镇创建达标城镇化、民生民计改善长效化、党风廉政建设系统化工作重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体系健全。
全镇现有大小工厂企业120家,形成了以中西乐器生产、桑拿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完成了张庄镇中西乐器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特色鲜明。
建成了“三棚”面积3.5万亩,形成年出栏1000万羽肉鸭、年产2000万包秀珍蘑菇等规模化养、种植基地,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商贸物流业网络健全,张庄商贸城、苏果、华宇、金联华等超市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1年,人均GDP增幅22.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提高1.9%和4%,一般预算收入增幅54.6%,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20.2%,农业产业化、市场和超市建设均已达标。
教育、卫生、文化、民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实施了一系列惠民举措,为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对百岁以上老人走访慰问,新增农村低保户120户208人,发放救助金11.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参合率100%;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发放计生奖励扶助金、独生之女奖励金,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镇卫生院达到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镇干群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