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指导课件
4.文字表述弱:答题欠规范,词不达意,乱写,错别字多。
5.提炼概括弱:丢三落四,欠整合,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
应对策略:
(4)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加强理论与实际、历 史与现实的结合。
中考不回避热点问题,比如; 29题:综合探究(12分)此题就是用 “中国梦”作为主题线索设计题目的。
(5)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难易适当,避免考试中的 “繁、偏、旧”现象。
我们观察从中考考查历史以来,我们历史学科出题老师设计的中考试 卷,设计的题目都很合理、有效,难度适中,很适合我们学生。比如 最近几年高华老师、周超老师、杨琳老师、陈老师、臧老师、王老师、 穆老师设计的试卷难度都很适宜,题目设计的接受性很高,我想大家 都有同感。
●命题素材的选择会更注重图片、文字材料的权威性、典 型性、趣味性和可解读性。
2、熟读徐州市2014年中考历史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历史课标准与徐州市初中阶段教学实际,2015年中考历史的具体考试 内容为:
考点分布:
(考点分值分布(14年试卷)
中古史(考点7个,涉及知识点21个)15% 7.5分 8分
建议1、进行知识点整体归类,培养学生联系、综合知识的能力。比如,我在第 二轮复习中近、现代史的时候,给学生出示这样的文档,要求学生仔细研读文 档,了解每个知识点所在历史时期,便于学生发现、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 线索。
建议2、强化此类题目的针对性训练。(建议使用川教版网站上中考专题上的题 目,蒋国化老师整理的非常好,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筛选使用就可以了)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图片资料题 5题
数 总分值(60 分)的比例
38%
3题 19分 32%
7题 17分 28%
5题 14分 23%
6题 16分 26%
6题 20分 33%
2013年中考试卷(50分)图片资料题数量:
三、学生在历史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五大弱点, 及应对策略。
据我观察我们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存在五大弱点, 导致一些失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亟需 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去克服。 其五大弱点表现为:
1.基础知识弱:基本史实掌握不牢,模糊混淆,理解不透。
2.审题能力弱:审不透题,囫囵吞枣,抓不住关键点作答。
3.解题技巧弱:应变力差,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5题,分值:9分 比率:18%。所以老师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图片资 料的讲解,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脚踏实地,从细节上复习到每个 知识点,帮助学生真正做好中考应试
准备。
2、在第二轮复习中,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历史发展的线
索),设计好专题复习。
根据对最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观察,出题老师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出综合性很强的 试题,来达到试卷的区分度,特别是现在题型变化后,分数变为50分后,最后 一题更是如此,因此二轮复习中的专题复习就非常重要了。
对于2105年历史中考试题的一些 想法
●试卷整体上可能延续最近几年的难度水平,整体上较为 平和。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主题“学习要点” 为依据,考查内容的呈现,主要以课本的具体表述为主, 适度选择 “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灵活运 用知识的能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历史试题的设计将进一步探索如何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历 史知识的能力。考查内容未必深,但思维含量要高。
(2)对于要复习的知识点,建议老师先分析、讲解一下,在学生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在进行背诵、 记忆。(建议每节课留出足够的时间要求学生进行背诵,特别是重要知识点)
(3)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意图片资料的复习。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图片资料的运用比较多,而 很多同学对于从历史图片中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失分。
中考历史复习的整体 步骤 第二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
一、高屋建瓴,从整体上掌握、了解 中考命题要求、内容与方向。
1、熟读徐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命题要求大家一定要好好分析:
(1)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要求。 (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历史试题的功能:中考历史可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 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2013年中考试题类型为:选择题(13题)、史实与推论 (6题)、历史时空(12题)、 综合探究(1题)
(3)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注意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历史材料: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2013年中考试卷中涉及的题目为:选择题7个题,1大 题史实与推论,1大题综合探究,分值共32分。
二、脚踏实地,从细节上复习到 每个知识点,帮助学生真正做好
中考应试准备。
建议3、针对今年热点问题进行训练。 个人从2014年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今年热点问题: 1、关于“反腐败和权力制约问题”; (西方民主政体的形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文献对此问题的诉 求) 2、关于“雾都”伦敦和近代工业发展问题,这一主题与当今 中国雾 霾现象直接联系; (环境保护:工业革命与国家发展的选择问题) 3、古代至现代中国科技发展问题。 (四大发明、国家工业化、两弹一星)
二、脚踏实地,从细节上复习到每个知识点,帮助 学生真正做好中考应试准备。
1、踏踏实实进行好第一轮复习。
(1)根据命题要求的考查内容设计好第一轮复习计划,最好能精确到每一节课大概能复习哪几个知 识点。这一轮的复习对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基本知识点的记忆与掌握,所以我们老师要在复习 之前精心设计,比如提前编撰复习提纲,编制重要知识点的填空题,选取适合的复习资料,针对基本 知识点的试题(建议选用质量较高的历年中考真题)
中近史(考点7个,涉及知识点24个)
12分
中现史(考点6个,涉及知识点21个)45%22.5分 10分
世古史(考点3个,涉及知识点9个) 5% 2.5分 2分
世近史(考点5个,涉及知识点23个)
10分
世现史(考点5个,涉及知识点18个)35%17.5分 8分
共33个考点,116个知识点,请注意核心考点:理解(29个)应用(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