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的防治
75人死 亡,一次中毒 3人以上12次,死亡5人以上3次。 1985年~1997年,中毒事故17次,58人中毒,27 人死
亡。 12家企业,1971年 ~1978年,中毒事故134人,18例死
亡。
3、石化系统硫化氢中毒特点:
• 连续性:从有记录开始(1967年~1993年)几无间断
年份
中毒事故
中毒人数
•
–三、硫化氢的性质
无色、可燃、有特殊嗅味,可溶于水、乙醇、汽油
分子量 34.08
比重 (度) 1.5392g/l
沸点 (度) -60.4
熔点 (度)
83.8
相对密度
爆炸极限
蒸汽压
1.189(气体)
4.3-46% 2026.1kpa(20 °C).ke
•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皮肤吸收很慢. • 吸入后硫化氢很快在上呼吸道粘膜表面溶解,生成硫
17.16
19
14.18
16
11.94
15
11.19
11
8.2
9
6.72
10
7.26
1)油生产、辅助过程中均存在硫化氢泄漏、中毒可 能性、脱制硫、催化、加氢裂化、油品、管网、 精制等装置为高危作业区域,炼油操作工和检修 工、外用工为高危人群.
2)在生产工艺相对的情况下,安全制度、措施、作 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工艺纪律对降低硫化氢中毒 事故的发生率及死亡尤为重要。
• 因此炼制加工的深度要求更高,常见的热加工过程把不 到一半的硫转为硫化氢而脱除,更多的低硫为重负产品 集中,通过加氢脱硫等工艺继续脱除硫,产出硫化氢。 各加工过程生成的硫化氢绝大部分进入气体产品,部分 进入含硫污水。
•
表4 部分企业介质中的硫化氢
装置名 南京炼油厂(%)
茂名炼油厂(% )
常减压 催化 重催
酸性气6.5 ; 酸性水5.97g/l) LPG3.1;干气0.8 酸性气47.8; 酸性水5.97(g/l) 瓦斯脱硫前)1;副气1.1
常顶气0.61; 减丁气0.89 ; 酸性水1.037g/l) 副气0.5干气0.7; LPG0.9 酸性水1.827g/l) 重整预加氢尾气400X10-6 酸性水8.320(g/l)
3)目前缺乏治疗硫化氢中毒的特效药,现场实 施迅速有效的心肺复苏及现场转运,是救治的关 键,必须建立立体的、训练有素的现场救治、通 讯联络、运输为一体的医院院前抢救系统和院后 治疗康复系统有效衔接。
五、硫 化 氢 中 毒 预 防
1、工作的差距 • 国外加工中、高含硫原油数十年发生硫化氢中毒案例很少见 • 中石化信息研究所检索,1969~1990年中毒事故7起,死亡8人 • 中石化安全技术研究所检索:1985~1993年中毒事故很罕见. • 课题组检索:1997前推5年,罕见 • 1998前推5年,罕见 • 国内中毒事故相对集中在一些炼厂
化钠,产生刺激性症状. 是强神经酶
• 浓度低时,对呼吸道及眼睛的局部成绩作用明显. • 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中枢神经系统造成"
电击样"中毒症状、窒息症状).
• 高浓度时,可及时性引起呼吸停止,麻痹呼吸中枢 • 人嗅觉阈为0.012~0.035 mg/m3 . • 低浓度时,臭味与浓度成正比.超过10 mg/m3左右,
长 庆 0.017~0.439;(红井子0.6;直罗
0.95
江汉
入厂混合油1.83
二连 冀中 大庆 苏北(安徽)
0.9~0.27 0.01~0.36 0.06~0.12 0.18~0.462
原油产地
硫含量(W)
新疆-塔里木 0.23~0.43(库尔勒0.52~0.58; 塔北0.64)
塔北、轮南 0.16~0.44(轮南混炼0.75; 轮南2号井0.76)
死亡人数
1957~1993
27起
75人
37人
(人/年)
0.77
2.1
1.05
其中1983~
5
11
5
1993
(人/年)
1.4
3.7
2.5
1994年~1998
5
11
5
年
(人/年)
1
2.2
1
死亡率% 35.0% 31.2
31.2
• 严重性 死亡率高:33~41%(全国调查500例,死亡率26%)
• 突发性 4、影响大
毒 的主要因素之一
1、硫化氢是我国急性化学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 按我国化学物质中毒人数,依次为一氧化碳、
有机磷、氨、硫化氢;尽管排在第四位,但占死 亡人数第二位(一氧化碳、硫化氢)。在化工系 统中占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为第二位。
2、硫化氢是石化系统最重要的化学中毒因素。 1957年~1995年,几年中有27次中毒事故,有5人中 毒、
进口有中亚 太地区原油 的%
中东地区原 油的%
60%
21.05
-21.08 38.42 55.9% 约50%
32.35
约50%
56.83 26.5%
-22.97 20%
47%
61%
• 加工中东含硫原油将成为各炼油厂 的首要任务
2、原油 多数原油中不易找到游离H2S存在,某些原油有溶解硫化氢,
天然气油中可能较多。 油田采输过程中对硫化物的酸洗处理可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
北 疆 0.04~0.33
辽河-阳 沈 0.05~0.18
兴隆台
0.10~0.31
原油产地
曙光 欢喜岭 升高 高- 联 百色 南海西部
硫含量(W)
0.18~0.35 0.24~0.38 0.56 0.51 0.16~0.18 0.11~0.14
• 我国进口原油中,亚太地区原油多为低硫或含硫原油, 中东地区多为 硫或高硫原油。
表-2 1990 ~ 1998年我国原油供应情况(单位:万吨)
项 目 1990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年 1998 年
原油生产量 13.831 14.524 14.680 14.900 15.642 15.940 16.176
增长率% 原油加工量 10.724
装置名
焦
化
加氢裂化
南京炼油厂(%)
茂名炼油厂(% )
酸性气90.5 ; 酸性水5.97g/l) 放空尾气6.3;LPG2.1 -3.1 干气13-24.2;副气9.4- 21.1 酸性水 177 酸性水(脱前16.1)脱后1
LPG 0.4
干气0.4-5.6 ‘ 酸性水3.11(g/l)
酸性液化气0.2-1.5 酸性干气0.5-2.5 循环气0.01-0.5 酸性水45 (g/l)
2、三级预防措施
• 高浓度硫化氢中毒死亡率很高,事故多是突 发性,救援复杂,后果严重,因此必须制定 对策。
• 但石化工业规模大、装置多、流程复杂;硫 化氢分布广泛易泄漏的综合性防治体系。
1487 68457 3481 15397 5442
20 108 24 88 208 316
502 154 542 137 145 3119 33 210 37.8 12.6 1427 796 15.3 23 564
不同原油不同加工过程含硫污水的组成(大庆原油)
大庆原油 减压塔顶油水分离罐 催化裂化分馏塔顶
浓度升高嗅反而减.高浓度是170~150 (mg/m3), 很快(2~15分钟)引起嗅味疲劳。
几个数值: • 0.12-0.35 mg/m3 嗅觉阈;0.4 mg/m3(明显嗅出); • 10 mg/m3:我国MAC值(4-7 mg/m3)较强臭味 • 40 mg/m3,引起局部刺激的阈浓度. • 70~150mg/m3 眼、呼吸道刺激症状明显吸入2-15
20
1.0
52
5.4
9
0.28
27.8
0
油水分离罐 催化裂化富气水洗水 焦化汽油分离罐 柴油加氢精制低压分离罐 加氢裂化低压分离罐
668
193
156
20
1794 110
8108
0.5
4208
0.3
99
10
26
69
287 11
228
163
不同原油不同加工过程含硫污水的组 (任丘原油)
常压塔顶油水分离罐
原油产地
硫含量(%W)
胜利油田
1、新开油田0.17~ 0.33;八面河 1.87; 草桥 1.54
2、进胜利炼油厂1.07;河口0.56;胜坨1.99;
孤东 0.35;
中原油田 中原油田0.167~0.493(文明联1.236);
南 洋 0.077~0.27
陕 北 010~0.24
原油产地
硫含量(W)
装置名 常减压
催化
加氢裂化
镇海炼油厂(g/m3)
一套混顶 2 混顶 4.4 二套氨精制酸性气1520
催化 干气 4.3
燃料
2.3
胜利炼油厂(%)
1992年4月
一套瓦斯 12-16
酸性气
65-70
二套瓦斯 4.5-18.5
三套瓦斯 3-14
一催LPG 酸性水
0.3mg/m 0.95 (g/l)
加氢裂化LPG
•
四、 硫化氢中毒的分析
• 石化系统的介质含硫化氢浓度高,分布广.因此中毒 发生多,死亡率高.(31~33%)硫化氢中毒事故原 因分布:
硫化氢中毒原因
序号
原
因
例数 构成比例
1 设备故障、泄漏介质含硫高等工艺问题 37 27.61
2 检修过程缺乏安全措施
30 22.39
3 采样、检尺过程缺乏安全措施
影响范围大:涉及炼制加工生产几乎所有环节,主要 生产装置和一部分化工生产。
影响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