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培训课件.ppt

消防培训课件.ppt


• 10.固体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 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 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 断地发生燃烧。 燃烧方式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 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 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 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 煤、草、湿木材等。

1993年8月12日 22时左右,北京十 大商厦的隆福大厦 发生火灾,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2149万 元,34人受伤。

1998年5月5日下午5时35分,北京玉泉营环 岛家具城由于电铃线圈过热引起大火,造成经 济损失近亿元。 1991年5月30日凌晨3时30分,广东东莞兴 业制衣厂工人乱扔的烟头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 造成死亡72人、伤47人、直接经济损失190万 元的特大火灾,这是一起典型的三合一厂房火 灾事故。 1987年3月15日凌晨2时39分,我国最大的 麻纺企业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死 亡58人、伤82人、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

1994年11月27日下 午1时30分辽宁省阜新 市面积200多平方米的 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 于一17岁男青年点烟 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 扔到沙发座下,造成 特大火灾,死亡233人、 烧伤20人。

1995年12月8日晚21时40分,广东省 广州市装修豪华的“广涛阁芬兰浴”大 楼发生火灾,烧死18人,经济损失145 万元
4、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的 主要蔓延途径有: • 建筑物的外窗、洞口;突出于建筑物 防火结构的可燃构件;建筑物内的门窗 洞口,各种管道沟和管道井,开口部位; 未作防火分隔的大空间结构,未封闭的 楼梯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金属 构件和金属管道;未作防火处理的通风、 空调管道等。 •
• 六、燃烧的特殊形式--爆炸 • (一)爆炸的概念 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 使温度、压力急剧增加或使两者同时急 剧增加的现象。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1.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 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 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 源等。 2.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 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物 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混合物含 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 升。
• 三、火灾分类 火灾按可燃物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 麻、纸张;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 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 石蜡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 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 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1.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 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 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 钢瓶等的爆炸 2.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 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如炸药的爆 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 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 重点。

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山东省 黄岛油库雷击引起火灾,火灾中发生喷 溅、爆炸,造成死亡19人(消防官兵14 人、油库职工5人),伤78人(消防官兵 66人、油库职工11人),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并因原油流入海洋使130公 里海岸线受到污染,海产品损失和清理 污染也需要数千万元。
• 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 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这种现象称为沸 溢现象。能产生沸溢现象的油品称为沸 溢性油品。 • 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 来划分的,分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 液体闪点小于28摄氏度;乙类(二级易 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小于60摄氏 度;丙类(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 等于60摄氏度三种。
• 火灾按其损失分为以下三类 • 特大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或者受灾50户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 或者重伤20人以上;或者死亡、重伤20 人以上。
• 重大火灾: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或 者受灾30户以上;或者死亡3以上;或者重 伤10人以上;或者死亡、重伤10人以上。 • 一般火灾:不具有以上情形的火灾。
• 五、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 • 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 能量传播的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热量传播有以下三种途径:热传导、 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 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 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 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 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 2.氧化剂: •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 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 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 游离的氧,另外如氟、氯等也可以作为 燃烧反应的氧化剂。
• 3.温度(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 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能量来 源。常见的是热能,其它还有化学能、 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 8.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 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 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氧指数高表示材 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 数>27属难燃材料。
• 9.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 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 液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 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 率等性质有关。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 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 沸溢、喷溅和冒泡。 沸溢现象: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 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 度大、沸点在
• 5.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 (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 为闪点。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 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增加 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升高。各组分 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 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 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 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摄 氏度左右。
• 6.燃点: •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 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一切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
• 7.自燃点: •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 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有:(1) 氧化发热;(2)分解放热;(3)聚合放 热;(4)吸附放热;(5)发酵放热;(6) 活性物质遇水;(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 混合。
• (四)关于粉尘爆炸 • 1.粉尘爆炸的特点:(1)多次爆炸是 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2)粉尘爆炸所 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 焦耳以上。(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 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 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2.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必 须是可燃性的;(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 大的比表面积;(3)粉尘必须悬浮在空 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 的混合物;(4)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 素: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氧 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 低;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 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容器的材质 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 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

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 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液体、气体的情 况;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物越 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的颗粒度:固 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 点越低;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 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 二、燃烧与火灾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 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 光和(或)发烟现象。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 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 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 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 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 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 也可以燃烧。

• (二)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 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 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 数表示。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 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 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 限。
•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 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称为该 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限,也称燃烧上限。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爆炸下限 小于百分之十的气体划分为甲类气体, 少数爆炸下限大于等于百分之十的气体 划分为乙类气体。
• 四、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 1.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 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 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称为阴燃。 3.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 爆燃。
• 4.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 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 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亦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 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化学过 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最后自行 燃烧起来的现象。
• 注意 • 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
• • • • • 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 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可燃物要有一定数量 助燃物要有一定浓度 点火源要有一定能量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常见的点火源
• 火焰 • 高温物体:如火星、炉渣、白炽灯、焊渣 • 电火花:雷电,短路、漏电产生的火花 或 静电火花等 • 撞击:机械能转变为热能 • 化学反应放热
• 闪点的意义: (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 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2)闪点是储存物品 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3)闪点是 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4)以 甲、乙、丙类液体分类为依据规定了厂房和库 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 防火间距、防爆设置等;(5)以甲、乙、丙 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 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 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