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中隔墙的施工方案]

隧道中隔墙的施工方案]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1.1.1《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1.1.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1.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 1.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1.7 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1.1.8 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1.2 工程概况 1.2.1 地理位置、地形情况 沙塘坑隧道位于四会市黄田镇沙塘坑,全长 215 米,起迄桩号为 K48+360~K48+575, 为双垮连拱式隧道。

隧道区属于丘陵地貌,隧道横穿山丘,进出口段自然坡度较陡,坡角在 35-400 左右。

隧道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山顶高程约 95m,最大埋深约 43 m。

隧道平 面线型为直线,纵断面线型为+1.53%和-1.6%的单人字坡,变坡点桩号为 K48+460。

隧道在 斜坡下进洞,洞口地形右低左高,受自然坑影响,进洞后有一段偏压浅埋隧道段。

隧道在沟 谷中出洞,洞口地形中间低,两侧高。

ZS5 中, 1.2.2 气象情况 隧址区年平均气温 21.0-21.40,最冷为 1 月,月平均气温 12.20,最热为 7 月,月平均 气温 28.50。

隧址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1832mm,每年 4-9 月为雨季,平均降雨量 1377.7 mm,由于暴 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且隧址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雨季有洪涝现象. 隧址区年平均风速 1.7m/s, 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西南风。

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台风盛行在 7~9 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 28m/s,破坏力极大,伴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甚 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1.2.3 工程地质特征1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隧道进口段(K48+377~K48+418)上覆 6~7 m 为第四纪残坡积土,3~4m 为全风化 岩,基岩为强风化花岗岩,洞口主要位于段主要位于强风化花岗岩中,围岩级别为Ⅴ级,稳 定性较差。

洞身 K48+418~K48+440 段,长 22 米,为弱风化岩。

岩质坚硬,块状结构,节理裂隙 较发育,围岩级别为 V 级,拱部无支护时易发生坍塌,侧壁有失稳现象。

洞身 K48+440~K48+481 段,长 41 米,为微风化花岗岩,岩质较硬,块状结构,节理 裂隙发育,围岩级别为 III 级。

拱部无支护时会产生小的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洞身 K48+481~ K48+504 段,长 23 米,为弱风化花岗岩,岩质较硬,块状结构,节理裂 隙发育,围岩级别 IV 级,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时有失稳现象。

隧道出口段(K48+504~K48+560)上覆 6~7 m 为第四纪残坡积土,其上部基岩为 3~4m 为全分化花岗岩。

中部基岩为 3~4m 为全分化花岗岩,下部基岩为弱风化花岗岩,洞 口段基础主要位于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为 V 级,稳定性较差,隧道的顶部及侧壁均不稳 定。

1.2.4 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平常无地表水流,仅在降水后冲沟有短暂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降 水量的多少所控制。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量不大,受大气降水的 补给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地势高低的不同而变化。

整个隧道施工不存在大规模突水问题, 但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天然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隧道成为新的局部排泄基准,从而 出现局部渗水和涌水现象,主要为雨季地表水沿局部宽大构造裂隙向隧道汇集,形成短时涌 水现象。

该区最高洪水位低于隧道进、出口高程,对隧道建设无影响。

隧道区地下水 PH 值为 6.8, HCO3-含量为 1.79mmol/l, 侵蚀性 CO2 含量为 7.12mg/l, SO42-含量为 38.0mg/l,总硬度为 52.56mg/l。

经腐蚀性评价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 性。

经计算推测,本隧道最大涌水量为 500m3/天。

1.3 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土石方开挖 14b工字钢 C20喷射混凝土 药卷锚杆 中空注浆锚杆 单位 m3 T m3 m m2数量 6441.6 50.59 340 4527 4572备注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6 7 8钢筋 C25防水混凝土 原木T m3 m3110.851 2717 131.7第二章2.1 总体施工组织施工组织规划砂塘坑隧道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先施工中导坑。

中导坑全长 183 米 , 中隔墙 全长 215 米。

安排一个隧道施工队,驻扎在隧道怀集端出口。

中导坑开挖从怀集端开始, 开挖前,首先画出中导坑的开挖线,然后对开挖线外的掌子面进行素喷混凝土封闭。

V、 IV 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III 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开挖至 K48+420 处时停止 开挖,改由三水端开挖。

中导坑贯通后从 K48+420 处分别向两端洞口进行中隔墙模筑混 凝土施工。

2.2 施工资源配置 2.2.1 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 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姓名 白 强 吴志新 刘国顺 刘盛辉 杨 玉 林 鼎 王浩军 罗灼熙 职 务表 2.2.1-1备注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生产副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隧道高工 隧道施工员 测量工程师3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林 志 刘运林 郭 锐 罗 沛 赵士阳 郑绪东 陈 平 张建国 梁杰权 叶 剑 陈敬武 张 磊测量员 测量员 测量员 合约部长 计量员 质安部长 质检员 安全员 资料员 试验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行政、后勤2.2.2 主要施工机械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备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自卸汽车 空压机 卷扬机 搅拌机 配料机 混凝土输送泵 插入式振动器 钢筋切割机 钢筋调直机 钢筋弯曲机 电焊机 作业台车 风钻 型号产地 神岗 200 ZL50C EQ3141 L-22/7x JS2 JDY750 HPD1000 HBT60 ZH30 GQ40-1 GT4-14 GW40-1 BX3-50 自制 YT-284表 2.2.2-1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2 4 4 1 2 1 1 8 1 1 1 6 1 15 备注功率吨位容积 0.7m3 2.5m3 8t 22m3/min 2t 750L 1000L 60m3/h 1.1kw 5.5kw 1.5kw 3kw 38kw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设备名称 地质钻机 混凝土喷射机 抽水机 灰浆搅拌机 压浆机 防水板焊接器 模板台车 电动机 变压器 发电机型号产地 XY-2B HP2 U-5B D85-45×5 PJ02 UB3 TH-1功率吨位容积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数量 1 2 2 1 2 1 1 4 1 1备注10m 15kVA 630kVA TFW-280-L-4 280kw台 台 台 台中隔墙2.2.3 施工测量、试验和检测设备拟投入的主要试验仪器配备表仪器设备名称 种类 测量仪器 水准仪 水准仪 全站仪 试验仪器 水泥稠度仪 水泥负压筛析仪 细集料标准方孔筛 粗集料标准方孔筛 混凝土振实台 混凝土坍落度筒 FSF-150A 0.08~10 2.5~100 1m 100×200×300 套 无锡 浙江 浙江 天津 天津 1 1 1 1 1 2 AM-24 AT-G2 DTM-531E 江苏 日本 日本 1 1 1 型号 产地2.2.3-1序号 一 1 2 3 二 1 2 3 4 5 6数量备注5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序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 17 18 19 20 21仪器设备名称 种类 电热鼓风干燥箱 锚杆拉力计 粗集料压碎值测定仪 混凝土试模 沙浆试模 游标卡尺 钢板尺 混凝土回弹仪 检测仪器 地质罗盘 收敛仪 粉尘检测仪 温、湿度测定仪 气温计 DQL-8 ZSW CMP5000 广州 成都 北京 台 根 ZC3-A 150×150×150 7.07×7.07×7.07 0-150 型号 101-2 ML-200B 产地 无锡 北京 天津 河北 河北 上海 上海 天津数量 1 1 1 6 2 1 1 1备注1 1 1 1 42.3施工工期安排2.3.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下表 施工进度计划表序号 一 1 2 3 二 合计6表 2.3.1-1 时间(天) 备注项目 中导坑开挖 V 级围岩 IV 级围岩 III 级围岩 中隔墙施工单位数量平均进尺/天m m m m97 45 41 2151.5 2.5 5 565 18 9 43 135 每两天一模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2.3.2 计划施工工期 考虑各种施工干扰因素,计划工期定为 160 天。

计划开工日期:2007 年 7 月 25 日 计划完工日期:2007 年 12 月 31 日第三章3.1 施工难点分析 3.1.1 3.1.2 3.1.3 3.2 中隔墙基础承载力要求高;施工工艺及方法围岩软弱破碎,开挖时须加强监控与防护; 中隔墙顶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和墙顶防水是中隔墙施工的关键。

施工总体规划3.2.1 施工总体布局 根据隧道整体式双跨连拱设计断面和进出口所具备的施工条件,先在隧道怀集端出口连 拱部位进行中导洞开挖至 K48+400,再改由三水端洞口开挖并使其贯通,中导洞 V、IV 级 围岩采用上下短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开挖跨度 6.561m,上台阶开挖高度 3.2m,下台阶开7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中隔墙施工方案挖高度 3.0m,上下台阶之间间距根据开挖中实际地质状况,保持在 3~5m 左右。

初期支护 采用锚、网、喷及钢拱架联合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

III 级围岩采用全断面爆破开挖, 开挖跨度 6.561m , 开挖高度 5.483m, 初期支护采用喷射 8cm 混凝土支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