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管理办法

运营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管理办法

运营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高速铁路运营期精密测量控制网(以下简称精测网)的维护管理工作,保证线路维护测量基准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200公里/小时及以上运营高速铁路。

2開公里/小时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2公里/小时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测网。

第四条运营期间精测网复测应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新建时速2公里客货共线有砟轨道铁路轨道控制网测设补充规定》《高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等相关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铁路局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以及与合资铁路公司签订的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负责或由合资铁路公司负责组织精测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和运营期复测。

作为产权单位的合资铁路公司或铁路局,应保证精测网复测、维护管
理等费用的及时投入,以满足设备维修的需要。

其中精测网复测费用应在委托运营维护费用之外单独计列。

第六条铁路公司、铁路局应做好建设期与运营期精测网管理工作的衔接,保持精测网测量成果的连续性。

第七条在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精测网评估单位及设备接管单位进行精测网控制点和成果资料的移交。

第八条在运营期,铁路公司、铁路局应组织制订精测网复测计划和技术方案,组织精测网复测技术方案的审查和实施以及复测成果的验收。

第九条铁路公司与铁路局应及时相互通报精测网复测情况,并提交复测成果。

第十条铁路局受铁路公司委托负责运营期精测网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三章竣工复测成果移交
第十一条轨道精调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cp狙网进行复测。

静态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对精测网进行复测,对复测资料进行评审验收,形成统一、完整的精测网复测成果,并将精测网完整成果移交给设备管理单位。

第十二条精测网成果资料移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精测网使用的国家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成果表和点
之记(纸质、电子文件。

纸质文件加盖公章,不得复印)。

(二)精测网的建网、复测技术方案(纸质、电子文件)。

(三)CPO、CPI、CPIl、CP瞓控制点及cpIl加密点、水准基点和线上加密水准点的建网、复测成果及点之记(纸质、电子文件)。

(四)CPO、CPI、CPIl、cp狙控制点及cp11加密点、水准基点和线上加密水准点的桩
(五)精测网建网、复测及评估技术报告(纸质、电子文
(六)精测网平差计算报告(电子文件)。

(七)精测网原始观测数据(电子文件)。

(八)精测网控制点联测示意图(电子文件)。

第四章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三条铁路局应做好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精测网的检查、维护工作。

第十四条铁路局应制定运营期精测网管理制度,并及时采用精测网复测新成果。

第十五条工务(桥工)段为精测网的设备管理单位,负责精测网的日常维护工作,建立精测网台账。

工务(桥工)段应设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精测网资料的管理和点位的维护。

第十六条精测网的检查。

(一)工务(桥工)段应结合精测网复测对CPO、CPI、线路水准基点点位固定设施状态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桩点保护设施状态及周边环境变化情况。

(二)工务(桥工)段应每年对线上CPIl、CP瞓和线上加密水准点的桩点状态检查一遍,重点检查桩点缺失、破损、编号标识及封帽的状太'丶0
(三)工务(桥工)段结合轨道精测对CP控制网的精度进行检查与核对,并做好记录。

第十七条精测网的维护。

(一)工务(桥工)段应对精测网状态每年分析一次,组织做好精测网桩点保护设施的维护。

(二)精测网桩点周边环境变化时,工务(桥工)段应及时修改点之记等资料。

(三)精测网桩点缺失、遮挡、损坏等影响使用时,工务(桥工)段应及时组织做好补桩和补测工作,并做好记录。

第五章运营期复测
第十八条精测网复测单位应具备精密工程测量资质,能够承担高速铁路精测网测量工作。

复测技术方案由精测网复测单位编制,经铁路局或铁路公司组织评审后实施。

第十九条精测网复测应采用符合要求的技术和设备,测量数据应真实可靠。

相关单位应做好测量成果资料的保密工作。

第二十条运营期间精测网复测分为定期复测和不定期复
第二十一条精测网定期复测内容和周期。

(一)全线定期复测的内容包括CPI、线上CPIl、CP狙、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和线上加密水准点的测量。

复测周期不宜超过3年,最长不应超过5年,其中线路水准基点、线上加密水准点、CPIll高程网在开通运营后两年内复测一次。

(二)对以下地段,精测网复测的内容和周期由铁路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由铁路局或铁路公司组织实施。

1.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沉降评估确定的在运营期间还应继续进行变形监测的地段。

2.区域沉降、差异沉降显著的地段。

3.线路周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环境(如抽取地下水、采空、堆载和新建构筑物施工等)发生变化的地段。

4.运营阶段检查发现的轨道异常变形的地段。

第二十二条当线路日常检查中发现CPIll点位和精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对相应范围内的CPIl控制网进行不定期复
第二十三条精测网复测应按相应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在原网基础上进行。

测量等级、精度、方法等应与原网相同;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桩点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应对该桩点重新设置。

第二十四条运营期CP狙控制网复测在满足精度要求后,应全部采用新测成果。

第二十五条复测单位应对复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形成复测成果,铁路局或铁路公司应对复测成果及时组织评审和验收。

精测网复测成果资料应包括以下复测资料:
(一)技术方案(纸质、电子文件)。

(二)技术报告(纸质、电子文件)。

(三)复测成果(纸质、电子文件)。

(四)控制点点之记(纸质、电子文件)。

(五)平差计算报告(电子文件)。

(六)原始观测数据(电子文件)。

(七)控制点联测示意图(电子文件)。

第二十六条工务(桥工)段应做好精测网复测、补测的配合工作。

第六章技术要求
第二十七条精测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平面控制网在框架平面控制网(CPO)的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主要为线路平面控制网测量提供起闭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Il),主要为线路测量和轨道控制网测量提供起闭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Ill),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高程控制网分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瞓),主要为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高程基准。

第二十八条运营期平面控制网维护管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表11的规定。

但相关铁路测量规范修订后,技术要求应进行相应变更。

表2各等级GPS測量作业的基本
表3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4250kh及以上铁路隧道洞内cpIl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表52一250kh铁路隧道洞内cpIl导线测量主要指标
表6平面控制网GPS复测较差限差
表7平面控制网导线复测较差的限差
表8CP瞓平面网水平方向观测
表9CP瞓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
表10cp狙平面网自由平差后方向和距离改正数限差
表11CPIII平面网约束平差后的主要精度指标
第二十九条运营期高程控制网维护管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一表17的规定。

但相关铁路测量规范修订后,技术要求应进行相应变更。

表12高程控制网布设及测量等级
表13各等级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14各等级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千米计;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2.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表巧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表16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7CPIII高程网平差后主要精度指标
第三十条精测网复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CPI、cpIl平面控制网测量应采用标称精度不大于5mm+1ppm 的双频GPS接收机。

(二)CP狙及遂道内CPIl平面测量应采用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的智能型全站仪,全站仪标称精度: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Imm+2ppmo
(三)线路水准基点及CP狙控制网高程测量应采用电子水准仪,其标称精度不应大于1mm/kmo运营期线上水准测量采用的因瓦尺长度不应大于2m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