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创、携”等11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纸是谁发明的?
(2)纸的发明经过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课件出示3)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纸的什么故事?
(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
1.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4)
创造携带蔡伦朝鲜欧洲社会积累保存制造
• • •• •••• • ••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5)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平舌音“蔡存”,翘舌音:“制、仓U、洲、社”;前鼻音:“伦鲜”。
另外,“鲜、累”是多音字,“鲜”在这里读“ xi?n”,还有一个读音“xi ,组词为“鲜花”;“累”在这里读“ 1百”,还有一个音是“ 1百”,组词“劳累”。
(2)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预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伟大贡献之一发明过程影响了全世界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
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过程】
2.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读课文,画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学生读文,边读边画出问题的答案。
3.了解纸的发展过程(课件出示10:练习1)
A、完成课后练习1
B、在完成课后练习1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
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1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
发展过程。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先请
大家读一读课文2、3自然段。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
生1: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或把字刻在青铜器上。
生2: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
生3: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帛上,这样就轻便了,可是这样的书价钱太贵,很少有人用,不能普及。
生4: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用麻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板书:竹片:笨重帛:轻便、太贵麻纸:粗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
【设计意图:
糙)
通过对比,体 会蔡伦的发明 是很了不起 的,从而领悟 文章的思想
感 情。
】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提 炼主题,写话 训练,加深理 解,升华了主 题,训练了写 作能力。
】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竹片:笨重
帛:轻便、太贵不能普及
a
麻纸:粗糙
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一>传承下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除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外,在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还通过主要内容填空、理清课文的条理,从而为品读课文奠定基础。
在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从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师在最后又设计了写话训练,这样就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把握,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
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
【写作背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蔡伦又以位尊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
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的《》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 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其他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及。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创(ch mg chu m© 蔡(c d ch ①伦(l tn n tn)
册(c e ch 0 洲(z O J zh du)录(l u l t)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恰当的动词。
()文字()发展()在水里
()造纸术()经验()欧洲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用“”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2.用“______ ”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3.用“既……又造句子
四、学习了本课,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创(chu m©蔡(c①伦(I印)册©J)洲(zh gj)录(I」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创造)文字(促进)发展(浸)在水里
(改进)造纸术(积累)经验(传到)欧洲
三、重点段落品析
1.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既漂亮又舒适。
四、蔡伦,你真了不起,为祖国争光,为世界人们造福。
我要向你学习,长大学会发明创造。
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