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价值在于更有效地处 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了内部审计管理和
理、存储、共享审计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 审计作业的实际需要。 以本文设计的内容开发出来的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最有效手段。
件,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使用的过程中取得
创建审计项目
信息验证
对象 会计数据 项目信息
用户登录
业务数据 数据采集与转换 审计数据库 模板维护 审计数据
审计分析
法规管理
审计证据 工作底稿 审计数据库
文书管理
审计预警
成果统计
项目归档
图 3 审计作业与审计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五、系统基础平台设计
实现本系统的基础平台包括基础软件架构、硬件网络 配置和系统安全控制等内容, 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开 发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本系统可以选择 Windows
的概念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将用户需求抽象为概念模型。 概 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过程化地监督、管理既定目标的执
念模型作为信息世界的建模工具,可实现现实世界到信息 行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审计疑点及时提出审计方案,实现
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该模型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 事中防范。 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对企
通过前面对审计管理子系统与审计作业子系统的分 了良好的效果。
析, 两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主要是借助于数据库实现
开发与使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能够对所有的被审计
的。 两个子系统之间能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关 单位的电子信息, 按照审计方案的要求筛选出审计疑点,
键在于数据库。 因此,数据库是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 按照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检测,通过设置预警指标对被审计
1.系统总体业务流程 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每一 审计项目进行审查时,从开始准备到结束的整个工作过程 所涉及的工作步骤。 从审计计划的确定到审计项目的归 档,经历审计计划的审批、审计人员的分配、审计项目的建 立、审计文书的下发、审计数据的获取与转换、审计证据的 获取、审计底稿的形成、审计报告的生成等过程,其业务流 程如图 1 所示。
一、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概念
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1996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 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 ——内部控制和审
计风险》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
[收稿日期]2009-10-28
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为本系统的数据库支撑平台。 硬件网络配置采用 C / S 和 产品作为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支撑平台。
B / S 的混合结构模式,审计作业子系统主要使用 C / S 模式,
七、总 结
审计管理子系统使用 B / S 模式。
六、数据库设计
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实现内部审计规范化的重 要手段。 本文设计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从目前我国的企
现场、非现场审计
被审计单位资料
底稿 审核
审计证据 整理、汇总 审计工作底稿
审核
编写报告 审计报告
显示报告
归档整理
审计档案
结束
图 1 系统业务流程
2.审计作业流程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规范的审计 作业流程,包括从审计准备到审计终结的全过程。 在审计作业流程中,首先,在审计计划确定后,审计人 员以一定的权限登录到本系统,创建审计项目,获取审计 对象资料, 进行审计分析等一系列的实质性审计工作,审 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信息保存起来,经复核人员复核后形 成审计证据,并可添加到审计底稿中;然后,审计人员根据 底稿等内容,编写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审核后保存到 存储器;最后将审计报告报送给被审计对象。
2010 年 5 月 第 13 卷第 10 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May,2010 Vol.13,No.10
施永香
(南京审计学院 信息科学学院,南京 211815)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迫使内部审计机 构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 险。 本文在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流程、系统功能、数据库等设计。 [关键词]信息系统; 内部审计;系统设计;数据库 doi:10. 3969/j. issn. 1673 - 0194. 2010. 10. 016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0)10-0042-03
一、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 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把内部审计的计划管理、 审计文书管理等工作,与审计项目管理、数据采集、审计分 析、审计监控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 服务的一套审计管理平台。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必须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现 状,根据内部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确 保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执行,在不改变审计目标 的前提下,开发一个系统平台和两个功能子系统,即系统 基础运行平台和审计信息管理子系统、 审计作业子系统, 并建立系统安全控制体系。
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 现审计程序的流程化、审计文档的规范化、审计分析的智 能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审计 风险。
二、系统流程设计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集“审计管理、审计作业”于 一身的系统工程建设,是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及内部审计 管理理念,为适应审计工作要求,对当前审计管理职责进 行的流程化再造。
2.审计管理子系统
审计管理子系统是集审计人员管理、计划管理和文书
管理、业务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业务管理系统,旨在
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成果,为审计结果
最终关注者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功能包括:审计基本信息
管理、审计计划管理、文书管理、审计法规管理、审计档案
管理、审计成果汇总等。
3.审计作业子系统
[作者简介]田金玉,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经济管理系副 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
XP 操作系统,采用的主要开发语言是 C#,选用 Oracle 作 件。 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和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数据库
审计作业子系统是审计信息系统中较为独立的一个
子系统,是以审计的过程管理为导向,运用灵活的审计查询
功能和审计分析工具,辅助审计人员获得审计线索、获取审
计证据的平台。 该子系统通过规范审计流程中各项工作,确
保按照既定的审计方案执行,从而保证项目审计质量。 本子
系统的功能涵盖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 43
2010 年 5 月 第 13 卷第 10 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y,2010 Vol.13,No.10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研究
田金玉,刘 媛
审计工 作监督
审计人 员监督
监管
审计质量监督 数据库
审计准备 审计实施 审计终结 审计跟踪
审计工作流程规范 审计文档采用规范
参照
数据库 数据库
审计法规应用规范
图 2 审计管理架构
三、系统功能设计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审计信息门户、一个 系统基础平台和两个子系统。
1.审计信息门户 审计信息门户是面向有关审计机构和人员,集信息发 布管理、工作指导、业务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审计信息网 站,集成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公共数据信息资源等,满足管 理、宣传、交流和服务的需要。 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管 理、工作动态、业务指南、培训园地、系统信息交互提示、系 统日志监控等。
库设计得是否合理完善,信息能否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系统之 对象进行跟踪,加强过程监控,使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成
间流动和共享,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可能,从而降低审计工作风险,提升审计人员审计能力。
数据库设计分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 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可以借助审计信息系统,全程监督全年
[收稿日期]2009-10-13 [作者简介]施 永 香 (1963-),女 ,南 京 审 计 学 院 信 息 科 学 学 院 副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42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开始
制订计划
审批 计划
审计计划
存储器
建立项目 组长进行人员分配
审计研究
3.审计管理流程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审计人员 管理、审计计划管理、监督管理和审计文书管理等内容。 审 计监督管理贯穿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等审计 过程管理之中。 由于某些审计事项具有技术上的困难性、 政策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需要更多的复核和监督,从企 业高层管理者—审计主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项 目负责人—审计执行者,实行层层管理监督,使得内部审计 人员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从而降低或避免审计风险。 整个审计管理以风险控制为导向, 对审计质量进 行监控, 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审计的各个阶段实 现信息化管理。 在审计管理流程中,首先,系统管理人员手工输入人 员基本信息,包括编号、姓名、口令、权限等内容,并具有对 人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保存、删除等维护权限,对于审计 机构负责人,具有输入审计计划、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等 权限, 并可利用计划管理提供的功能对计划信息进行增 加、删除、修改、保存等维护权限;然后,当审计计划确定 后,审计人员进入审计作业子系统,可以进行项目的创建、 被审计单位信息资料的采集、审计分析等工作,并将审计 过程中产生的审计信息保存起来;利用“文书管理”可以实 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文档信息进行修改、汇总等功 能;最后,归档人员进行归档整理,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进行 成果汇总等。 从以上的内部审计作业与审计管理流程中可以看出, 整个内部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流程互为支撑, 相互渗透, 形成如图 2 所示的立体化审计管理架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