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癫痫药ppt

抗癫痫药ppt

(5) 其它反应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 症,淋巴结肿大。
4.过敏反应及肝功异常 皮疹、粒C↓、再障、肝 损(2-5%),定期做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如 有异常,及早停药。
5.致畸反应 孕妇服用可偶致畸胎。如:小头症、 智能障碍、斜视、眼距过宽、腭裂等,称“胎 儿妥因综合征”
18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近年来,又合 成了很多新的药物,仍停留在对症治疗 水平。
9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又名大仑丁(dilantin),为二苯乙内酰脲的 钠盐,1908年合成,开始作为镇静催眠药, 1938年发现具有抗癫痫作用,是目前常用的抗 癫痫药。
10
膝关节周围滑【膜作囊用的机分制布】
5
1、 失神性发作:分典型和非典型发作。典型发 作也称小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动作中断,双目 凝视,眼球短暂上翻,但不抽搐倒地,持续数秒 钟即恢复,每日可发作数十次至百次,多见于儿 童。 2、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病人突然意 识丧失,先出现全身强直,然后转为阵挛性抽搐 ,持续数分钟,最后疲劳性昏睡。 如连续发作,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3、肌阵挛性发作:突然、短暂、快速的肌肉收 缩,可能遍及全身,也可能限于局部。
1、膜稳定作用:阻止病灶放电向正常组 织扩散。
2、增强中枢GABA功能(抑制GABA再摄 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等)
11
膝关膜节稳周定围作滑用膜囊的分布
①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使钠依赖性动作电位 不能形成,降低兴奋性。(主要机制)
②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阻断L型和N型钙通道, 抑制Ca2+内流,阻断突触传递;对T型无作用 (失神发作无效)。
6
病因: 遗传(特发性) 感染 肿瘤 脑血管疾病 中毒 代谢紊乱
7
膝抗关癫节痫周药物围的滑作用膜方囊式的: 分布
药物作用
抑制放电
稳定膜、抑制放电扩散 (主要的)
8
膝关节周围滑抗膜癫囊痫的药分布
(antiepileptic drugs)
发展较慢,自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后, 直到1938年才发现苯妥英。两种传统药 物一直应用至今。
临床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和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可伴有脑电图的异常,发 病率约占人群的0.5%。
病灶
正常脑细胞 异常高频放电3源自癫痫的类型局限性发作(60%)-大脑局部异常
放电且扩散至大脑半球某个部位所引 起的发作,只表现大脑局部功能紊乱 的症状。
全身性发作(40%)-异常放电涉及全
脑,导致突然意识丧失。最常见的为
4
膝关(节1)周单围纯性滑局膜限性囊发作的:分为大布脑皮层局部神
经细胞群受病理刺激而引起,表现为一侧面部 或肢体肌肉抽搐或感觉异常。如抽搐发展到对 侧则可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抽搐。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神经运动性发作):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精神失常,病人突然意识模 糊,伴有无意识动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日不 等。 (3)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 也称先兆。
③较高浓度时还能抑制K+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 程和有效不应期。
④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 抑制钙调素激酶活 性,影响突触传递;
12
膝【关体节内周过程围】滑膜囊的分布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约6~10天起效),刺激
性强,不作肌注;静注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85%~90%)。 肝脏代谢,约5%原形由肾脏排泄。 t1/2与血药浓度相关。低于10μg/ml时,按恒
14
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 对三叉神经痛疗效
较好,服药后1-2天见效,疼痛减轻,发作次 数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对舌咽神经痛也有疗 效。该作用与稳定神经细胞膜有关。
抗心律失常 与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电生理
特性有关。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膝关节周围滑【膜不囊良的反应分】布
1.局部刺激 碱性强,刺激性大,不肌注。口服 刺激胃肠道,与食物同服可减轻;静脉注射 可发生静脉炎,注射时应选用较粗大的血管。
谢改变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 口服Vc可减轻。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按摩。
(2)神经系统反应 眩晕、精神紧张、头痛等。 (3)造血系统反应 久用叶酸缺乏→巨细胞性贫
血,可能本药抑制叶酸吸收和代谢(抑制二氢叶 酸还原酶)。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预防。
17
膝关节周围滑【膜不囊良的反应分】布
(4) 骨骼系统 加速Vit D代谢,长期应用可致 低血钙。必要时应用Vit D预防。
【药物相互作用】
与苯妥英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药物: 丙戊酸钠、保泰松、磺胺药、水杨酸类、苯二氮 卓类、口服抗凝血药等。
肝药酶抑制剂能提高苯妥英钠的血浓度:氯 霉素、异烟肼等。
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苯妥英钠的代谢:苯巴 比妥、卡马西平。
本身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能加速皮质类固 醇、避孕药等的代谢。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
膝关节周围滑膜本囊章的要分求布
掌握与熟悉 1. 苯妥英钠、硫酸镁的药理作用、用途 及不良反应。 2.卡西马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的特点 与用途及抗癫痫药的选用。 了解 1.其他抗癫痫药的特点,
2
膝关节周围第滑一膜节囊抗的癫分痫布药
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性、突然发作性的神经 系统疾病,发作时多伴有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 奋性过高,而产生阵发性的异常高频放电,并 向周围扩散而出现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症。
比消除,t1/2为6~24小时,超过此浓度按恒量 消除, t1/2达20~60小时。
13
【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抗癫痫
在不引起中枢全面抑制的剂量就能起到抗癫痫 作用,阻止惊厥症状的发生。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
小发作无效,甚至使病情恶化。
由于作用缓慢,对癫痫持续状态先用苯巴比 妥或地西泮等控制症状,再用苯妥英钠预防 发作及维持治疗。
2.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反应 静注过快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过量致急性中毒,影响小脑-前庭功能。 (10ug/ml 有效控制) 20ug/ml 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 >40ug/ml 精神错乱 >50ug/ml 昏睡、昏迷
16
膝关节周围滑【膜不囊良的反分应布】
3.慢性毒性反应 (1)齿龈增生 20%,长期应用可出现,为胶原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