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后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后ppt课件
• 2.放射性脑白质病 较少见,大容积脑实质放射治疗后, 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和小血管闭塞。CT 表现 为双侧侧脑室旁周围弥漫性低密度影,MRI T1WI侧脑室 周围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从额叶向枕叶延伸。
• 治疗前:确定病变部位及周围结构累及情况,识别有肿瘤 引起并发症:脑出血、脑疝等;鉴别诊断
• 治疗中:为选择最安全的手术方式提供最准确的解剖信息 ,有助于勾画手术及放疗边缘
• 治疗后:判断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监测肿瘤残留 及复发。
.
7
脑肿瘤治疗原则
• 主要以手术为主,尽可能的全切肿瘤,并联合放疗及化疗 。
.
11
术后肿瘤残留、复发
• 1.残留:与术前射片所见类似,一般通过术前片对比可发 现。术后早期与某些术后残留难以鉴别,需要通过长时间 随访加以鉴别。
• 术后早期行影像学检查重要性
.
12
肿瘤复发
• 1.与术前者相仿 • 2.MRI对于检出复发和播散敏感性高于CT • 3.以下征象: • a 术区密度或信号强度恢复正常后,又出现密度和信号
分布,密度略高于脑脊液。 增强扫描积液内缘硬膜增厚强化,邻近脑表面弥漫强化。 MRI,T1低于脑实质高于脑脊液,T2高于脑实质,Fliar信 号高于脑脊液。
.
17
• d 大脑炎
• 化脓性脑实质感染初期,分早期(术后7d-内)晚期(7d2周)。
• CT平扫术区片状低密度影,MRI 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 号,增强轻度斑片状强化。
• 脑脓肿包膜形成,CT平扫呈环形等或略高密度,MRI, T2呈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晚期包膜壁增厚。
.
18
• e.术后脑梗死 • 异常密度或信号区域与闭塞动脉供血区吻合。 • f.术后颅内出血 • 首选CT检查。
.
19
术后放、化疗及影像表现
• 放疗分为术前、术中、术后放疗,其中以术后放疗最多、 最广泛。
• 常见幕下脑内肿瘤: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脑外肿瘤为神经鞘瘤
• 鞍内鞍上区: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动脉 瘤等
• 鞍旁区:神经鞘瘤、脑膜瘤 • 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 •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 • 脑室内:室管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脑膜瘤及
脉络丛乳头状瘤。
.
6
脑肿瘤影像学检查目的
• 胚胎性肿瘤 1、髓上皮瘤 2、神经母细胞瘤 3、室管膜母细胞瘤 4、视网膜母细胞瘤 5、髓母细胞瘤
• 神经元胶质细胞瘤 1、神经节细胞瘤 2、神经节胶质瘤 3、间变性(恶性)神经节胶质瘤 4、中枢神经细胞瘤 5、嗅神经母细胞瘤
.
5
脑肿瘤常见部位
• 常见的幕上脑内肿瘤:多形性胶母细胞瘤,转移 瘤;脑外肿瘤:脑膜瘤;
强度异常 • b 术区异常密度或信号强度区范围缩小后,又逐渐扩大并伴有不Biblioteka 程度占位效应.13
男性患者,32岁,因头痛10余天,加重1d伴恶心、 呕吐入院 A.术前MRI,右侧颞顶叶肿块,节细胞胶质瘤,Ⅱ级; B术后1d,术区脑组织水肿,颅内少量积气,硬膜下 积液,右侧额骨局部缺损,双侧额部软组织肿胀。
• 2.术后感染:脑膜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或脑脓肿 。感染一般由浅入深,影像学检查为发现深部感染。
.
16
• a 骨瓣感染:CT示骨质结构失常,多发点状或斑片状溶骨 改变。MRI板障骨髓信号改变,T1信号减低,压脂T2信号 增高
• b 硬膜外脓肿 梭形液性密度 • c 硬膜下积脓 新月形液性密度,覆盖大脑凸面或沿大脑镰
.
14
C-E 术后12d复查 右顶 枕部小斑片状轻度强化, 右额顶部脑膜强化,右 额部硬膜下积液,双额 部软组织肿胀; F-H 术后3M复查,右 侧顶枕部脑白质水肿加 重,出现异常强化结节 影,右额部仍少量硬膜 下积液。再次手术提示 节细胞胶质瘤复发。
.
15
术后并发症
• 1.脑肿胀 4-5h出现,2-3d达峰。CT平扫表现为手术区局 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灰白质界限消失,伴不同程度占 位效应。
.
9
左侧额叶胶质瘤 A-D.术后1d,术区残 腔形成,少量积液、 积气,左额顶部颅骨 内板下积气,左侧额 部少许硬膜下积液; E-F术后2个月复查, 术区残腔,周围少许 胶质增生,额部积气 吸收,左侧额部硬膜 下积液大部分吸收。
.
10
术后正常强化
• 手术后显示手术床非肿瘤性环形强化。无肿瘤手术边缘强 化一般始于术后第5天,在术后2-4周时变得致密且环状, 可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故对肿瘤切除患者,建议术后 3-4d行CT或MRI平扫加增强扫描。
脑肿瘤治疗后影像学
兰大一院放射科 史小男
.
1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七大类 •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 • 颅神经及脊柱旁神经的肿瘤 • 脑膜肿瘤 •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生殖细胞肿瘤 • 鞍区肿瘤 • 转移性肿瘤
.
2
• 胶质瘤分类(WHO分类)
星形细胞的肿瘤 1、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3、胶母细胞瘤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混合性胶质瘤 1、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
• 放疗引起脑损伤机制 • 1.血管损伤 • 2.神经胶质及白质损伤 • 3.纤溶酶原系统作用 • 4.免疫机制
.
20
放疗后改变及并发症影像表现
• 常规MRI在放疗后2-6个月可发现白质信号异常,为早期 迟发放射损伤。12-18个月出现脑室旁白质异常信号。
.
21
• 1.放疗后脑功能不全综合症;少见,中后期出现,不同程 度脑缺血及脑梗死征象。MRA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及其近 端分支不同程度狭窄和闭塞。
1、脉络丛乳头状瘤 2、脉络丛癌 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 1、少突胶质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
3
• 室管膜性肿瘤 1、室管膜瘤 2、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 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4、室管膜下瘤
• 松果体肿瘤 1、松果体细胞瘤 2、松果体母细胞瘤 3、混合性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
.
4
.
8
治疗后影像表现
• CT:头皮肿胀,皮下和颅内少许积气及手术区局 限区片状低密度影,无明显占位效应,无颅内压 增高表现。水肿数周内可吸收。起初,骨瓣边缘 锐利,骨质不连续,随后骨瓣重塑,边缘变钝, 骨瓣深处可见脑外积液,可为血液、脑脊液及气 体。一般位于硬膜外。
• MRI:信号不均匀,T1、T2均为高信号。不同程 度积气,一般三周内吸收。正常硬脑膜呈薄层低 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