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8.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季节性转换设计研究——以哈尔滨为例孙琳琳金袁权[摘要]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往往存在冬季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季节转换设计从积极的寒地气候观出发,旨在通过对公共空间功能、景观与活动支持等的再设计,建立冬季友好型公共空间,实现城市活力的延续。
本文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现状调研与分析,建立哈尔滨冬季活力空间体系,为我国寒地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季节转换设计;哈尔滨1、城市发展与公共空间建设根据寒地城市的定义,世界上至少有30个国家的6亿以上人口生活在寒地城市,寒冷的气候给城市带来种种负面影响的同时,其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及特有的冰雪资源也为寒地城市特色的塑造带来了机遇。
丹麦建筑学家扬•盖尔提出了“冬季友好”的设计理念,主张即不要过度依赖室内化的人工环境来躲避自然,也不要无视冬季的严寒挑战自然,应该通过提升冬季户外环境质量,建设冬季友好的户外活动空间,让人们热爱冬季、享受冬季。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魅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与魅力的首要媒介。
公共空间季节转换设计是指在冬季即将到来之时,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转换设计,使公共空间具有新的功能或景观,以保持公共空间在寒冷冬季的活力和利用率,改变公共空间在冬季便失去其往日活力的现状。
季节转换设计概念有两个重要特征:首先,与以往主要针对如何逃避寒冷天气或忽视寒地气候特点的设计不同,这是基于一种乐观的寒地气候观提出的概念,它把寒地特有的气候条件看作是一种资源,并力图通过转型设计使这一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其次,这种转换设计并不是永久性的改变,而是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做的短时间的功能或场景的改变,在季节循环的过程中,空间的功能或场景也随着季节做相应的改变。
2、哈尔滨公共空间使用的季节性差异2.1广场空间使用的季节性差异哈尔滨的广场空间数量较多,调研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广场空间做了季节转换设计,多数在夏季景观和活动比较好的广场,到了冬季利用率也大大降低。
防洪纪念塔、索菲亚等具有游览价值的广场,虽然在冬季仍保持有较大的利用率,但其活力却远不如夏季。
表1为哈尔滨市部分广场空间转换设计需求分析。
表1 哈尔滨市部分广场空间转换设计需求分析2.2道路空间使用的季节性差异城市道路空间是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平台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已经进行了转换设计的城市道路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一些景观大道的冰雪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寒地城市冬季的空间环境质量,但仍有很多很有转换潜力的道路空间还没有进行转换设计。
表2为哈尔滨主要街道空间的季节转换分析。
表2 哈尔滨市部分街道空间转换设计需求分析2.3公园空间使用的季节性差异由于哈尔滨市各类公园建设质量较高,在夏季有较好的绿化景观和活动支持,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在冬季除了兆麟公园,其他公园都没有进行正规的季节转换设计,没有了各种活动项目的支持,人们来此的兴趣和频率都减少了,公园活力与利用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表3为哈尔滨主要公园绿地的季节转换设计需求分析。
表3 哈尔滨主要公园绿地的季节转换设计需求分析2.4活力下降原因总结通过对大量公共空间的现场调研,发现寒地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在冬季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天气寒冷天气寒冷是导致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寒冷的天气容易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加之冰雪天气所导致的路滑、交通不便、场地等原因,都大大限制了人们外出活动的频率。
(2)景观质量下降哈尔滨的公共空间景观主要是以绿化景观为主,特别是一些小的生活性广场和街头绿地等,这些空间到了冬季由于植物的衰落自然会变得缺少生气。
寒地城市夜晚漫长,然而哈尔滨的夜景观建设主要是针对一些主要的城市干道和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对一些小区级的公共空间的关注则较少,一些广场和公园等在夜晚经常是处于黑暗之中,使得公共空间的使用变得非常困难。
(3)活动支持减少公共空间活力的源泉就在于空间活动的多样性。
在夏季,公共空间的活动总是多种多样,然而在冬季,全民总动员的盛况不复存在,公共空间出现和夏季截然相反的场面,热闹氛围的消失使公共空间失去了对公众的吸引力。
(4)设施不完善寒地气候的特殊性对设施的布置方式与类型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很多公共空间的座椅等服务在位置摆放和材料选择方面并没有考虑冬季的特殊要求,使大部分服务设施在冬季成为了一种摆设。
由于寒地城市冬季天黑的比较早,也对公共空间的夜间照明提出了要求。
3、城市公共空间季节转换设计系统建构季节转换设计需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只有通过系统化的构建才可以使转换设计变得有章可循。
3.1转换设计系统构成(1)宏观战略思想与目标季节转换设计需要经历前期研究与筹划、中期实施与建设和最后的使用与维护三个阶段,不同城市首先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转换设计战略思想与目标。
宏观战略与目标的确定可以起到统筹全局和指导建设的作用,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指明方向。
(2)中观转换模式与途径转换模式的研究是季节转换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延续公共空间活力的手段和方法归纳与总结。
随着需求与技术的不断提高,转换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出更多更好的转换模式对转换设计进行完善与补充,使转换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
(3)微观转换素材的选择与运用转换素材为转换设计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转换素材种类的扩充可以为转换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与可能,新的转换素材的研发与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转换设计的设计成果。
如图1为公共空间季节转换设计系统构成图。
图1 季节转换设计系统构成图3.2转换模式与途径3.2.1功能置换功能置换是指对那些有功能转换潜质和需求的空间,通过转换设计暂时停止其原有功能,转换为更适合冬季使用的空间功能。
进行功能置换的公共空间需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此空间必须存在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即空间有一定的灵活性,有进行的功能转换的潜质;二是有进行转换的需求,即通过转换设计可以使公共空间在冬季更加具有活力,可以满足市民室外活动的需求。
功能置换的途径有很多,如将休闲公园在冬季变成展览场地、将交通广场在冬季变成景观焦点等等。
洛克菲勒广场夏季是供人活动、休息的休闲广场,但到了冬季则变成了一个大型溜冰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喜欢来这里游玩,在寒冷的冬季,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如图2为广场不同季节使用情况。
a) 夏季的喷泉与茶座 b) 冬季浇冰变为滑冰场图2 洛克菲勒广场不同季节使用情况3.2.2绿化重现绿化重现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让某些绿化景观在冬季重新焕发生机,重现夏季的迷人魅力。
这些技术手段不一定是高新技术,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技术操作,但却可以使在冬季干枯单调的植物重新恢复生机,起到活跃城市气氛的作用。
使绿化景观重新焕发活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通过仿生、物种研发等技术让绿化植物在冬季继续保持绿色,延续其景观价值;可以是植物与冰雪相结合,利用植物创造属于冬季的独特景观,如通过往干枯的树枝上喷水的手段,使在夏季枝叶繁茂的大树在冬季形成独特的树挂景观。
3.2.3景观再塑景观再塑是指在季节转换之时,通过对景观的再次设计,使在冬季失去风采与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冬季特有景观的设计与利用,如冰雪景观;二是对原有景观的重新设计,即对由于气候原因,原本在夏季生机盎然,到了冬季却暗淡无光的城市景观,通过亮化、装饰等设计手法让这些景观再次焕发生机。
3.2.4节庆赛事节庆赛事就是指通过举办与冬季有关的大型节庆活动,活跃城市气氛,让人们在活动中尽情享受冰雪带来的无限乐趣。
寒地城市可以利用冰雪景观并结合自身特色举办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以活跃城市冬季生活,让本地居民深刻感受到冰雪的魅力,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3.2.5活动支持活动支持是指通过人为的设计,使某些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增加人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几率。
活动支持与节庆赛事的主要区别在于活动支持多专注一些小范围的市民性的活动,活动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比较小,而节庆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城市级的、全民参与性的大型活动,通过活动支持可以将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集中在一起,增大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可能性,激发更多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产生,从而提高公共空间的活力和利用率。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各公共空间的不同特点,结合转换模式的定义,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于不同公共空间的转换设计策略。
表4为各类型公共空间可选用的转换模式汇总。
表4 各类型公共空间可选用的转换模式汇总3.3转换素材的选用 3.3.1冰雪景观的运用冰雪作为冬季主要的景观素材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很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我国的哈尔滨、日本札幌、挪威奥斯陆、加拿大蒙特利尔齐名为“世界四大冰雪名城”,每到冬季,各城市都会充分利用冰雪资源打造一个梦幻般的冰雪城市。
如图3那些比较具象的城堡、卡通人物等更容易引起观赏大众的共鸣,更能满足人们心中对于冰雪世界的向往。
冰雪景观可以作为一种装饰,点缀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也可以成为一种与人进行互动的景观元素,让人们参与到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等活动中,尽情体验与冰雪为友的无限乐趣。
a) 日本札幌冰雪节雪雕b) 加拿大蒙特利尔冰雪节冰雕图3冰雪景观的运用为了弥补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城市夜生活相对减少等现象,各寒地城市都开始力图通过利用丰富的夜景观塑造寒地城市形象,提升公共空间夜晚活力等。
加拿大很多城市都要求写字楼、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在夜间一定时间内要开放各种装饰照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等城市的街道、旅馆、商店、购物中心等都装饰着闪闪发光的各种灯饰,以鼓励人们加入到丰富的城市夜生活中;渥太华联邦林荫大道两侧和议会山上设置了壮观的灯饰,使得林荫道和渥太华河的两岸成为人们冬季夜晚理想的和浪漫的散步场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的思维想法的不断创新,人们对光的运用手段也在不断变化,很多奇思妙想在技术的支持下都得以实现(如图4)。
图4 现代光影技术的运用3.3.3声景观的运用视觉是人获得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景观设计从19世纪发展以来,就多是以视觉感受为发出点所做的设计,然而,景观是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感的对外界事物的综合体验,听觉对外界信息的获得程度仅次于视觉,将声景观概念引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为景观设计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灵感。
针对不同的景观与主题,制定不同的声景方案,可以创造出具层次感很强的声景观。
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等,都是造园师们通过巧妙的布置与精心的设计将自然之声为己所用,营造出的各种生动的自然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