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梁腰鼓校本课程教案

南梁腰鼓校本课程教案

柔远初中学校课程教学教案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南梁腰鼓级组:七年级负责教师:杨国锋2013 年3 月目录第一课认识腰鼓,熟悉鼓性 (1)第二课“大缠腰”动作 (2)第三课“小缠腰”动作 (3)第四课“十字步”动作 (4)第五课“四步三望”动作 (5)第六课“弹跳步”动作 (6)第七课“鸭子步”动作 (7)第八课“马步横移”动作 (7)第九课“对鼓”动作 (8)第十课“金鸡啄米”动作 (9)第十一课“丰收步”动作 (10)第十二课“跨步侧踹”动作 (11)第十三课“跪打”动作 (11)第十四课“飞燕展翅”动作 (12)第十五课动作组合 (13)第一课认识腰鼓熟悉鼓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梁腰鼓”的简历。

2、掌握腰鼓的构造、性能和有关术语。

3、初步熟悉鼓性。

教学内容:1、学习背鼓和手握鼓楗的方法。

2、学习“咚”和“吧”打法。

3、学习“小换点”“大换点”的节奏和打法。

教学重点:(1)握鼓楗(2)“咚”用右手打鼓,“叭”用左手打鼓。

教学难点:“大换点”第三组的两个“咚”的打法。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腰鼓、鼓楗。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讲述《南梁腰鼓》的发展历史,以及表演的场次和规格,大型活动的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腰鼓的积极性。

2、介绍腰鼓的结构和背腰鼓的方法让学生领会。

3、教师讲解示范腰鼓的两个固定点,“咚”与“吧”的打法,并交待“咚”用右手打,“吧”用左手打。

4、初步熟悉鼓性“咚”和“吧”由慢到快。

节拍为:××××××××咚吧咚吧咚吧咚吧5、逐渐熟悉鼓性:练打“小换点”节拍为:××××××××××O咚咚咚咚咚咚吧咚吧咚6、进一步熟悉鼓性:练打“大换点”节拍为:××××××O:×××××××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吧咚吧咚咚××××××O咚咚吧咚吧咚7、背鼓点:齐背、抽背,达到人人会背:原地打、转向打、分组轮换打。

8、优生表演打,其他学生蹲下欣赏99、找出差生错的地方,集中纠正。

10、带着表情打,教师用优美的动作引导学生打。

11、总结课中学生学习情况:重表扬、鼓励,调动其学生腰鼓的积极性。

但必须强调学生要打好腰鼓,一定要有吃苦思想的准备,因为打好腰鼓要具备好多种基本功。

课后反思:学生学腰鼓的热情很高,但刚开始接触鼓性,不会打得那么熟练,是否有懈怠的思想,教师在下节课上在重点强调:学腰鼓不能急于求成,打好腰鼓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基本功一定要打扎实。

第二课大缠腰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鼓性。

2、掌握“大缠腰”的动作要领。

3、激发学习腰鼓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安塞腰鼓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师生自带腰鼓。

教学难点:手、脚动作的协调一致,打出猛劲。

教学重点:跳-右-垫起来-跨左-踢右腿。

教学过程:1、教会学生背诵“缠腰过裆”动作要领的顺口溜,以脚步移动的顺序进行编排,为五个环节:跳-右-垫起来-跨左-踢右腿。

2、鼓点节拍:××××××××××××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3、教师示范完整动作,学生认真观看。

4、每个环节先教手的动作,再教脚步动作,然后手脚并用完成一个环节,下个环节依次进行分解领做:(五个环节)缠腰、跳、垫起来、右过裆、跨左踢右腿。

5、五个环节连起来练习,教师连续领教,学生专心学习。

6、学生练习,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

7、纠正错误,反复练习。

8、调节练习:紧扣重难点,渗透主题。

(1)行进间分别做“缠腰”和“过裆”(按六列为六组行进5米×2组)。

(2)分组练习“缠腰过裆”(围成圆圈,小组长或优生负责)。

9、找出优生示范表演做(适时表扬优生,鼓励差生)。

10、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做引导性小结。

动员学生下去练打“大缠腰”,相信学生一定能学好打腰鼓,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后小结:“缠腰过裆”动作难度较大,用一课时完成任务是很不容易的,至于练精的过程还得以后完成。

第三课小缠腰教学目标:1、学会动作“小缠腰”的打法。

2、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优美感。

3、培养学生灵敏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做出柔美感,富有“能”劲。

教学重点:“小缠腰”和“大缠腰”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腰鼓,着装适合教学步骤:1、结合“大缠腰”进行对比学习,区别在于“小缠腰”只有前三个环节,而且只有第二个环节的“右”是相同的,第一个,第三个环节不同。

比较:大缠腰:跳右垫起来(幅度大)小缠腰:左(脚)右垫起来(幅度小)2、鼓点节拍:同“大缠腰”。

3、教师示范完整的“小缠腰”动作,学生认真观察区别。

4、领教重、难点部分,即“跳”变“左”和“垫起来”。

5、综合练习“小缠腰”达到协调连贯柔美。

6、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讨论两个动作的难易程度及区别,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和熟练程度。

7、几个小组都能熟练掌握动作后,各小组汇报表演,展示各组学习成果。

8、教师将学生重新集合,进行集体纠正和完善练习。

9、每课一练基本功:进行协调性素质练习,教师示范做几节韵律操,有意做出优美诱人,具有感染力,让学生模仿做,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腰鼓课。

课后小结:“小缠腰”较“大缠腰”简单的多,教师可把一些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十字步”动作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自己身体部位的简单动作术语,并向同伴展示自己所学的动作。

2、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及柔韧性。

教学步骤:1、教师用最优美的姿势示范“十字步”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师带着一、二、三、四的节拍示范,并要学生模仿练习,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使自己进入角色。

3、强调学习方法,与“大缠腰”的前三环节有相同之处,即一出左脚,双手经前至头上方向两侧下打鼓,二上右脚同时,左手先打前鼓面,右手后打前鼓面,三撤左脚同一(手)的动作,四还原。

4、给学生一定练习时间,自由组合练习,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主动观察其他同伴动作,探讨动作,评价动作,互帮互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游戏:长江——黄河(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规则与方法,学生认真听讲。

(2)教师进行游戏的组合,作好游戏的准备,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分组。

(3)引导学生做游戏。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6、扭秧歌:用所学的十字步走场子(图形)。

找一名体育委员和老师同时做行进的队形。

如“8”字,“双圈白菜”,“蒜瓣走”等。

调整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掌握十字步动作。

7、回复队形:复习本节内容,选出优生表演,动员差生从一开始就不要拉下步子。

课堂中有不熟练的地方,回去后自己多练或请教优生和老师。

8、背一背:脚踏十字手打鼓一二三四协调走一出左脚两侧打二上右脚左右轮三撤步来同时打四收右脚还原位课后小结:本节课内容在“大缠腰”的基础上,显得容易掌握,学生的协调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1、通过“四步三望”动作的学习,发展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以及手、眼、头、脚以及全身的协调一致2、培养学生的协调、平衡、灵活等素质。

教学重点:“三合一”的动作同时完成。

教学难点:即“四步三望”的动作特点:舒展大方。

教学步骤:1、教师说:“请同学们注意看由我来表演‘四步三望’”。

然后发问学生打得如何?(目的让学生注意领会完整动作)2、鼓点节拍:××××××O:×××××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吧咚吧× ×× ×× × ×× ×× O咚咚咚咚咚咚吧咚吧咚3、教师提问学生鼓点节拍与学过的什么动作鼓点相同,并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从不同处着手学习,师再问,手和脚的动作还有何区别,学生说到位后再进行学习。

4、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请第一组学生先做动作,第二组学生站在对面进行观察,要求观察的这一组学生充当小老师,注意发现动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对面学生做完后,“小老师”对各自的“学生”进行动作点评和纠正。

5、加大密度练习,强化重难点,领会动作要领。

6、发现优生并找出示范表演做,带动差生尽快赶上。

7、纠正、指导,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达到全班都会。

8、素质训练:柔韧性练习。

教师喊节奏,学生练习做。

(1)原地压腿、(2)支撑压腿、(3)行进间踢腿9、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多练所学动作。

记一记:踏步一次跨左脚侧拉两臂看右脚收左脚时做一望翻腕摆头要跟上四步完成三回望舒展到位又大方教学目标:1、学会“弹跳步”作要领,锻炼其弹跳能力,提高弹跳素质。

2、通过“弹跳步”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天真活泼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表情自然大方,天真活泼,富有弹性。

教学难点:弹跳时要臂腿抬高,幅度放开,弹踢分明,四肢协调。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腰鼓,服装适合。

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弹跳步”的完整动作。

2、鼓点节拍:同“大缠腰”。

3、分解示范领做:(提示学生:“弹跳步”和“大缠腰”第三环节垫起来动作相同)(1)先教单脚弹踢,即左脚提起落地时将右脚弹起,弹起的同时向前踢出。

然后再练左右脚轮换进行弹踢。

(2)再教手臂的配合动作,弹跳时,异侧臂腿同时起落击鼓。

(注意防止做成同侧臂腿,一顺顺)。

右手击前鼓面,左手击后鼓面。

(一般右手由上往下打鼓,左手由后往前打鼓)。

4、学生自由模仿练习,教师巡导。

5、集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统一纠正,强调有错误的同学注意看。

6、调整练习:强化动作的熟练程度,分组围圆圈练,相互交流表情,做出轻松、自在、得意、自我欣赏之态。

7、找出两名表情好的学生面对面表演做,体现二人交流感情过程。

8、每课一练基本功:灵敏素质的练习,进行“”或两点往返摸线跑。

教师引导跑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同时练习。

记时数数。

9、总结课的成败,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干啥象啥的思想作风。

记一记:左右弹踢跳起来臂腿抬高幅度开手脚灵便又协调天真活泼多可爱教学目标:1、了解鸭子的行走姿态,从而掌握“鸭子步”的动作要领。

2、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