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3《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教学设计

8.3《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教学设计

8.3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某些涉及自身感受的直观的社会身份已经有体会,也意识到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有将来回报父母的朴素情感。

但是,八年级学生对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多种社会身份还不了解,尤其是对自己兼有多种社会身份、应负多种社会责任的体会还不深。

同时,他们对负责任的意义以及负责任应付出代价的内容了解不深,也没有理解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社会身份的多重性,培养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对于他们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将来成功融入社会,成为负责任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明确一个人首先是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

了解社会身份的含义,懂得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有多种社会身份,并且明确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明白什么叫社会责任;理解社会身份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

一个人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理解负责任的意义和代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材料透视”的讨论,认识不同的人应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通过“心灵导航”讨论评点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人在社会中有多重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有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需要承担多种代价,以及负责任的重大意义;通过实践与评价,明确自己各种社会身份,以及相应应负的各种责任。

自评、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写出改进方案;通过阅读与感悟,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平共处境界,并付诸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多个角度理解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而产生和培养对自己、对他从和对社会的责任情感。

懂得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我们对别人负责时,别人也在对我们负责,从而逐步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能逐步体验到负责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相应也有多种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负责任需要承担代价。

【教学方法】情景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对话式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环节设计】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课题阅读材料:希腊神话中说,人是背负了一个行囊在赶路的,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虽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背囊上写着“XX”两字……提出问题:请猜一猜背囊上写着的会是哪两个什么字?引出课题:《8.3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为什么人在社会中有多重身份?人们的社会身份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什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我们(未成年人)要承担哪些责任?3.负责任需要承担哪些代价?寓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1课时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阅读材料:那天,阳光灿烂,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4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最后的力气提起手动车闸;把车门打开,请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辆与乘客的安全。

做完了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提出问题:①看了这则故事后,你觉得司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②是什么促使司机作出了这样的决定?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为什么?出示课题:《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

感受美德,陶冶情操;初步了解社会身份带来了责任。

合作探究教师解释概念:社会身份,即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结合课本P88主题调查,填一填下表。

社会身份子女学生公民??社会责任小组交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组织学生学习课本“心灵导航”,思考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社会中有多重身份?教师分析引导:人在社会中拥有多重身份,是因为社会生活本身是多方面的。

一个人依据他参与的社会活动的不同、交往的人群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身份。

每个人的基本身份首先是公民,然后是家庭成员、职业身份,等等。

以自我分析为例,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身份的涵义,又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社会身份,为后续教学作铺垫。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88《国旗护卫队的故事》,小组合作讨论。

提出问题:①国旗班战士有哪些社会身份?②他们的社会身份要求他们承担怎样的责任?③战士的社会身份是怎样从儿子变成军人的?教师引导:战士们的社会身份有儿子、人民解放军、国旗卫士,等等,这些身份要求他们承担起孝敬父母、保卫国家和人民、护卫国旗等责任。

因为他们参了军,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触的人群发生了变化,因此战士的社会身份从儿子变成了军人。

组织学生学习课本“心灵导航”,思考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人们的社会身份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师解释: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分析个案,逐步分析,既回顾上一环节所学内容,强化人的社会身份是多重的,又初步指出不同的身份意味着承担不同的责任,为下一课时铺垫,更帮助学生认识人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

分享收获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今天的收获。

教师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的收获。

营造气氛,升华情感。

课堂小结学生谈所学收获教师归纳、梳理,并督促学生笔记。

回顾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第2课时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小组交流以下话题。

我欣赏的人他的社会身份他的责任我现在的社会身份与责任我的社会身份以后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我今后的责任有哪些?引出课题:《不同社会身份不同社会责任》。

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示主题。

自主学习学生学习课本“心灵导航”部分,自学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什么是责任?②什么是负责?③什么是社会责任?教师分析引导: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做的事。

对责任的承担就叫做负责。

社会责任是指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中,对社会生活各相关方面需负的各种责任。

简单结合上一环节的自我分析,得出所学。

阅读课本P88《国旗护卫队的故事》,小组合作讨论。

提出问题:①国旗班战士有哪些社会身份?②战士的社会身份是怎样从儿子变成军人的?③当战士们的社会身份发生改变后,他们的社会责任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当战士们的社会身份发生改变后,他们的社会责任也相应发生改变。

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不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在以往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身份的变化会带来责任的变化。

感受美德阅读材料:那是一个秋天。

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游,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

由于缆车的经营者并没有许可证,缆车本身存在着质量问题,缆车运行到中途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

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

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生惨剧?②为什么父母会作出这种选择?教师引导:某些行业、部门、负责人不履行其应尽的责任,酿造了这起悲剧。

作为母亲的责任让她高举孩子,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无边的母爱。

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阅读材料:2010年5月6日晚,济空航空兵某师在济南组织跨昼夜飞行。

飞行员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机在连续起飞过程中发动机骤然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而英勇牺牲。

提出问题:①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②他们除了承担各自社会身份应尽的责任外,还承担了什么责任?教师分析引导:飞行员身上体现了敢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他们承担了其应付的社会责任、职业责任:军人保卫人民的责任,还承担了道义上的责任,牺牲了自己,保全了人民。

这些责任来自他们心中的道德良知。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在他人危难之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通过生活中平凡人们所作出的不平凡的事迹,感受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我们(未成年人)要承担哪些责任?在家庭中:在学校中:在社会中: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当他人身处危难之时: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小组讨论完成并交流。

名言共享: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美】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威尔逊【美】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生最快乐的事,当属把责任完成了,尽到了自己责任。

——梁启超【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明】教师总结: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只有我们人人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身份,人人都负起社会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自身的责任,在反思中提升自我。

名言共享则帮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伟人的责任情怀,树立自觉承担责任的追求。

课堂小结学生谈所学收获。

教师归纳、梳理,并督促学生笔记。

回顾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

第3课时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

引出课题:《负责任需要承担代价》。

开门见山,明确学习方向。

小品表演故事探讨学生小品表演《负起责任》。

甲:作业写好了!爸爸,我可以出去玩了吗?乙:拿来我看看。

(甲递上去)乙:(边看边说)嗯,还不错,进步挺大的,出去玩吧,早点回来!(甲拿起足球出去了,一会儿,踢坏了丙家的窗户!)丙:你这小子,你怎么把我家窗户给打碎了,你快赔12.5 美元来!甲:可是……可是……我没钱!丙:没钱到你爸那去(走到乙面前),你家儿子把我家窗户给打碎了,快赔12.5 美元。

乙:(对甲说)你这小子,又闯祸了,你赔啊,赔啊!甲:唔……唔,我没钱。

乙:(掏出12.5 美元)这钱先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甲:(出去干活,一年后回来)爸爸,还你12.5 美元。

教师:这就是美国的里根总统,在他回忆时说的,他通过劳动知道了什么叫做责任。

提出问题:①少年里根负起了什么社会责任?付出了什么代价?②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分析引导:学习和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有时还需要付出金钱。

小品表演,生动活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小品内容,感受名人成长过程,了解负责需要承担代价。

校园生活1阅读案例:小明英语成绩非常好,被老师推荐去参加市级英语竞赛。

小明不想辜负老师的信任,决心要考出好成绩,为班级和学校争光。

可是他又担心考不好,影响学校的荣誉。

这几天他一直感到紧张,晚上也睡不好觉。

提出问题:小明为什么有精神压力?教师分析引导:因为小明希望自己有个好的表现,能够为学校争光,这是对自己也是对老师和学校的负责任,但是又担心自己可能会考不好,在矛盾中,就产生的精神压力。

我们承担责任需要付出某些精神上的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