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目录一、引言 (3)二、我国当前面对的反倾销概述 (3)(一)倾销与反倾销的定义 (3)(二)反倾销的特点 (4)(三)我国当前面对的反倾销现状 (5)三、反倾销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6)(一)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6)(二)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7)四、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对策 (7)(一)国家应当采取的措施 (7)(二)行业协会应当采取的措施 (9)(三)企业应当采取的措施 (9)(四)政府部门与出口企业应当联手采取的措施 (11)五、结语 (12)主要参考文献 (13)后记 (14)论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摘要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与反倾销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分析反倾销产生原因及对我周经济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反倾销的发生,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由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我国出口贸易面对的反倾销问题,并结合实际,就我国如何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贸易;反倾销;影响;应对措施论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发生的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8亿美元,2002年增长为6208亿美元,2003年增长为8512亿美元,而2004年则增长到11547.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也日益增多。
根据世贸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案件数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1月1日到6月30日,世贸组织成员内共有16个成员发起了10l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立案案件就有23起,占22.8%,中国仍然是反倾销的第一对象国。
就具体的涉案行业而言,针对我国轻工、家具、五矿、化工、土畜、机电等行业的贸易摩擦较为突出,已达到案件数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已成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
分析当前的国内外情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出口贸易仍将遭遇反倾销、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等严峻局面。
因此,要高度重视反倾销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反倾销的发生,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我国当前面对的反倾销概述(一)倾销与反倾销定义1.倾销的概念国际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对倾销作了具体而明确的定义:指一国的出口商品在另一国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从而给被销售国造成损害的行为。
根据上述倾销的定义,构成倾销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行为给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了损害。
(3)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当局依法向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
据世贸规则规定,现行反倾销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临时措施。
即在初步裁定倾销存在情况下,为防止在调查期间造成更多损害,采取征收临时税、现金保证金或保函担保等措施。
(2)价格承诺。
即进口国调查当局与出口商或出口国政府就提高倾销产品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向进口国出口以便消除损害影响而达成的一种协议。
(3)反倾销关税。
经裁定倾销存在时,进口国主管机关可以决定对该出口国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反倾销关税金额根据倾销幅度大小而定。
(二)反倾销的特点:1.形式上的合法性。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之一,进口国一旦认定某产品具有倾销行为,即可提请有关部门进行反倾销调查,一旦事实成立即可实施反倾销保护措施,所以说,反倾销具有合法性的外衣。
2.范围上的广泛性。
反倾销不局限于某一产品和某一行业,而是只要认定了某产品存在不正当竞争,且对该国的产业构成一定的威胁,就会受到反倾销打击。
反倾销保护的主要是一个国家比较敏感的或竞争力不强的行业,而技术层次越高或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被反倾销。
中国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均不同程度地成为欧美等国反倾销调查的重点,例如化工、土畜、家具、家电、轻工、玩具等。
3.实施上的歧视性。
国外对中国产品是否存在倾销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歧视性,其具体表现是:对不同国家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定标准不同(如欧美给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而中国比俄市场更加开放却遭到拒绝);在替代国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同样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欧盟选择新加坡作参照;而美国选择印度作参照);对相同性质的企业(例如,同是国有企业却实行差别待遇等等)。
4.便于实施,效果明显。
国外一旦认定某国出口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就可进行反倾销调查,在此调查期间,由于前景不确定,进口国很可能重新选择出口国,以减少麻烦。
一旦倾销成立,就会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率高低不等,但足可减弱进口产品的竞争力,甚至退出该国市场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以重新进入。
5.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
一国对另一国进行反倾销,虽然可能对本国相关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很容易遭到他国的反倾销报复。
(三)我国当前面对的反倾销现状1.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增多。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达国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从1979年到2003年底,指控中国反倾销的国家依次是美国(105起)、欧盟(98起)、印度(171起)、阿根廷(40起)、澳大利亚(39起)。
在这一时期,美国是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1995年到2003年这一时间段来看则依次为印度(60多起)、美国(40多起)、欧盟(41起)、阿根廷(39起)、南非(10起)。
2.反倾销案件增多。
日渐增多的反倾销案件阻碍了中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3.金额和税率逐步增大。
国外反倾销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约有400~500亿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
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比如委内瑞拉1999年决定对中国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类,采取临时措施,征收300%的反倾销税;秘鲁1996年立案的中国鞋,最高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903.92%:2004年2月,墨西哥经济部决定恢复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
4.反倾销对象多集中在我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增长的稳定性与成长性。
从前几年的打火机、服装、玩具到近年来欧盟对我国的光盘、皮鞋、劳保鞋、纺织面料鞋等的诉讼。
美国对我国网络控制器、橡胶抗老化剂、彩色电视机接收器、撞球杆、声音处理芯片、纺织品等的反倾销诉讼,欧美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涉及面越来越广泛,案件数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宗商品、优势商品和具有发展前途的商品,这一点严重地限制了我国商品出121贸易的发展。
如欧盟对我国出口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几乎使我国彩电退出欧盟市场。
出口市场日益萎缩,也是我国国内彩电企业上演价格战的一个外因。
5.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中国被指控倾销的出口产品和行业起来越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如鞋类、电工刀、打火机、农产品、电脑、彩电、照相机等,涉及4000多种商品。
从1993年4月15日开始,墨西哥对我国进行大规模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包括了10大类4500余种商品,成为迄今世界贸易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
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
三、反倾销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分析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综合起来,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一方面,近年来西方国家(除了美国)经济普遍不景气,它们(包括美国)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另一方面,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要求各国大幅度缩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各国为抵消这一便利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出口产品种类多、数量大,保持对较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贸易的顺差,自然成了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
2.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歧视性。
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转型国家。
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不是以我国国内的价格为依据,而由进口国采用“替代国”标准计算倾销幅度,并在选择替代国时一度故意选择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国家。
近年来,市场经济待遇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3.国内出口企业各自为政,过度竞争,竟相压价,出现秩序混乱。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单纯依靠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外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
4.我国在反倾销立法和机构人员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1997年3月出台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主要针对国外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对于如何反“反倾销”却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外,我国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员数量与欧美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二)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外频繁的反倾销起诉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特别是对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严重影响中国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开拓与维持遭受严重打击。
从宏观上来说,必然导致我国的产品出口减少,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冲击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甚至给部分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长期的影响来看,将使我国的外汇收入减少,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2.反倾销措施持续时间长。
原有业务客户逐步流失,再重新进入失去的市场非常困难。
一起反倾销案件从立案到最终裁决,往往要历时1年以上,征税期长达5年,目前的出口额与立案时相比已大大萎缩。
3.助长反倾销诉讼.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对某产品成功实施了反倾销,其原材料、半成品等下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进口国经营者也将积极效仿,以期获得同样的利益。
这样的情况下将对被实施反倾销的行业以及相关的国内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进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