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常见的退稿原因与退稿后处理常见的退稿原因与退稿后处理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
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
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
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
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
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
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
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
第一节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
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
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
1.设计方案不明确。
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
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
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
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
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
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
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
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
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
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
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
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
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
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
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
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 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
5.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
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
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
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
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
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
7.盲法应用极少。
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
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
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
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
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二、撰写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题目大而空,使人不得要领;②文题字数过多,个别甚至超过30字;③出现一些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④文题与内容不符合,即文题不符。
修改时注意按要求做到文题简明、醒目、概括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个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外,原则上文题中不使用缩略语,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
2.摘要通常存在的问题有:①摘要应包括的要素不全,有的只有目的和结论,而无方法与结果;有的只有方法与结果,而无目的和结论;有的只是对文章题目的简单重复。
方法中无具体的方法或干预措施;结果中缺乏科学数据事实,只有一些概念性或定性描述;结论与目的不相吻合。
②摘要应以第三人称书写,但相当多的摘要都是以第一人称书写。
③部分摘要的结论中对研究结果给了主观评价,如"受到使用者的好评","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等等。
④综述文章的摘要采用"介绍了…"、"讨论了…"、"提出了…建议"等样式,缺少综述文章摘要应包含的大部分要素,论文发表。
修改时注意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和杂志编辑部的要求严格使用结构式摘要,目的应体现本研究的意图,与文题相符;方法应说明研究设计、观察对象和干预措施;结果应以数据体现本研究的主要事实;结论要反映本研究的观点,要注意与目的吻合。
在方法和结果中要注意详略得当。
3.关键词选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关键词仅是文题的分解;②大部分为自由词,而非符合规范的主题词,使用自由词并非绝对不可,但自由词不利于检索,影响信息传播;③有的关键词选用的是词组,未进行组配;④随意选用,不做任何校对;⑤不能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关键词的选择既要符合规范性,又要注重实用性,应选择与文章密切相关的具有特征性的或反映文章特点的词,一些笼统的对反映文章主题不重要的关键词不宜选用。
关键词应参照使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或(《Index Medicus》最近一年第一期上的主题词,若无相应的词,可使用当前常用的词。
通常要求每篇文章提供2~8个关键词。
4.正文是文章的关键,分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
(1)前言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对与论文内容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介绍较多,而对国内外现状和动态介绍较少;②引用文献较多,详细叙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太多;③字数太多。
显得空泛冗长;④涉及到摘要或正文中的数据或结论;⑤夸大研究意义,使用"国外未曾报道"或"达到×水平"、"填补×空白"等未经全面检索的不确定的词。
前言主要概述该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等背景,明确提出该研究的目的,不必过多罗列文献,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50字。
比较短的文章用小段文字起前言即可。
(2)材料与方法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缺少研究对象及对照者的与研究项目密切相关的阴性或阳性指标的重要数据;②缺少统计学处理方法及选择依据,如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未提供干预方法的设计及所采用的盲法;③未对本研究所特有的方法或改进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过多重复叙述文献中成熟的研究方法,而且没有以标引文献的方式给出出处;④样本项不完整,表现为动物分组的非随机性,缺少对照组,或实验组与对照组缺少可比性;⑤数据前后矛盾,使人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⑥详略不当,如采用他人的方法并已引用了文献,又对该方法介绍一番;对自己建立的方法却不作详细介绍,使人无法重复。
修改时应注意,在本段中重点是描述实验对象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在运用别人建17_的方法时,仅引用文献即.-7,不必具体介绍;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阐明改进之处及理由;如果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应详加介绍。
所用的动物、药品、试剂和仪器,应说明来源、批号和规格,要交待观察指标以及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3)结果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图表过多,有的论文有表7~8张,图5--6幅;②表已经把有关数据表达得很清楚,仍用文字重复叙述一遍;③本应在材料与方法中叙述的内容.,却放在结果中介绍;④给出的数据不准确,或只有定性结果,而无定量的结果。
应该明确,结果是将研究观察所得的原始资料、数据经审查核对、分析归纳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一定是具体的数据事实。
结果可用图表或文字形式如实、具体、准确地表达出来。
图表应少而精,凡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会计论文发表,尽量不用图和表,能用表说明的不用图。
如用图表,则正文不需要重复叙述其全部数据,只需简要摘述主要发现或数据,然后列出表或图序,用图表作为说明或补充。
(4)讨论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过多重复该文结果中的具体内雹和数据;②过多引用或叙述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将其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或相互比较,因此重点不突出;③论据不充分,得出的结论和推断较为勉强,使人难以信服。
讨论应简要说明观察对象纳入是否可靠,干预或观察方法是否科学,以此体现结果是否可信,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出发,对照文献,从理论上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阐述、推论和预测,提出比较独特的见解。
应着重讨论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的启示以及从中得出的明确结论,包括本研究的意义及限度,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或有待解决的问题,与文献中其他类似研究的异I-q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