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1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学生进一步讲述生活中的色彩知识。

重点在于对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了解以及体验它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知识点:色彩知识
教学重点:对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了解。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1、巩固上节课知识。

2、学习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

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3、体验色彩造型活动的乐趣,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要求:用所带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小包”,配上自己喜欢的花纹,并要求讲出花纹颜色与“包”体颜色的搭配。

教学方法:传统(启发式,示范式),现代(图片展示,课件演示)
教学准备: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纸盒,老师范作。

教学媒体:教科书,教师范作,多媒体,音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候
(渗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礼仪教育)
二、导入——教师范作导入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情感态度,让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认知过程)
1、出示范作A——同类色
师:同学们(举起范作A),这是老师用卡纸做的作品,好看吗?——(好看)
师:老师做的是什么?(。


外形象什么?(。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包”身上花纹各是什么颜色?
(切入教学目标——同类色)
2、出示范作B——邻近色
师:这个呢(举起范作B)?好看吗?——(好看)
师:外形象什么?(。


师:这个“包”身上的花纹又是什么颜色?
(切入教学目标——邻近色)
3、出示范作C——对比色
师:这个呢(举起范作C)?好看吗?——(好看)
师:外形又象什么?(。


师:这个“包”身上的花纹颜色又是怎样的?
(切入教学目标——对比色)
三、授新课
1、传授知识
(版书: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A: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师:请同学们先看到20面右上角的这些色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一种原色和一种间色对比。

B:进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程内容上的这些图片,仔细看看图与图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培养观察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程里面的哪一幅图的色彩和老师的范作色彩相同?
比如这个(老师举起范作A)。

生:(。


师:对了,只要是性质相同的颜色,就是同类色。

(切入教学重点)(版书:同类色——性质相同)
师:有和这个相同的吗(老师举起范作B)?
生:(。


师:对了,只要是性质相近的颜色,就是邻近色。

(切入教学重点)(版书:邻近色——性质相近)
师:这个呢(老师举起范作C)?
生:(。


师:对了,只要是性质相反的颜色,就是对比色。

(切入教学重点)(版书:对比色——性质相反)
2 、巩固知识
A: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图片进行巩固。

(主要播放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图片)
B:游戏中巩固
(老师在讲桌上摆上各种颜色的卡纸片,然后端出一个纸盒,纸盒里面也装有若干张各种颜色的卡纸片,请同学们从盒里摸一张出来,然后到讲桌上找出应该纸片的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纸片)
3、技术指导
(向学生提供技术学习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勇士实践和心里品质)
制作步骤:(老师示范做“书包”)
A::卡纸对折,折成书包形状
B:剪去你余部分(切入教学难点——造型设计)
C:用双面胶粘住相应部分
D:装饰(切入教学难点——色彩搭配)
E:配包带
四、实践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所带材料,自己的想象以及审美观进行作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技术和巩固知识)
五、老师辅导
1、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保障他们在作业时的安全以及环境卫生的爱护。

(渗透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2、提醒学生在作业时要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渗透品德教育)
3、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六、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

(因为学生自评是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他们会把创作的过程、创作意图和创作方法一一的告诉同学和老师,也是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感受、自我分析和自我决策并获得成功的自我总结。

我为什么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果不采取自我评价,很可能会把一件构思新颖但表现不佳作品说得一无是处。


七、小结
(老师总结:以表扬鼓励为主,从关注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学习态度以及美术学习的情感等方面去总结)
八、下课——师生互礼
(渗透礼仪教育)
附版书: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同类色性质相同
邻近色性质相近
对比色性质相反......。

相关主题